沈莉
新疆方信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在我国水利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大江大河的治理获得了较大的成就,起到了良好的除水害、兴水利的治理效果,为此,要积极探索提升小流域治理工程质量管理水平,运用水土保持技术,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本文对水土保持技术在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我国环境和生态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技术;应用
1 小流域治理工程的现状
我国对于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依循全面规划、综合、集中、连续治理的原则,较好地控制了水土流失的问题,并在坡沟兼治、综合治理的过程中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综合治理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如:GB/T 15773-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GB/T16453-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等,在小流域的规划、措施设计、审查、施工、检查、验收等环节都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治理经验,使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概念得以普及,使人们逐渐接受和认同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理念,提升了土地生产能力,减少了泥沙淤积,保护了生态环境。然而,随着人们生活质量要求标准的不断提高,也使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质量管理面临一些问题:当前我国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工程目标包括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生态环境改善及农村经济发展目标,然而它们与现实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水土保持、环境改善和经济效益提升等方面还难以与民众的需求相匹配。在对当前的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大多是由国家财政进行补助性的投入,剩余的差额部分则由政府筹措,由于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是一项系统性、难度较大的工程内容,这种现有的工程投资治理的主体模式存在不平衡现象,应当加以适当的调整,在确保国家财政资金投入条件下,还要注重地方政府投入的资金和群众自主筹措的资金,以避免影响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2水土保持技术在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
2.1准备前的工作
小流域水土流失进行治理前,应能够全面的配合设计部门收集相关的材料,并对实际的工作情况进行规划。收集材料的时候,应全面的对农业和林业、交通和土地等各部门,提供具体的材料。此外,可邀请一些有经验的工作人员,进行经验的分项,确保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全面的了解治理区域的基本情况。确保地区的人员能够积极的参与进来,配合治理工作。野外调查工作中,很多工作已明确农村山林实际的土地范畴,应该保持专门的治理沟道。因为其涉及到用户到土地方面的经济效益,然而这也会造成治理工作的影响。进而,野外调查的过程,需要组织全部的人员进行各项事宜的商讨,从根本上做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方面的工作。为更好的分析沟道的治理,主要为确保山洪方面的安全排泄,同时确保渗流方面结构,能够满足稳定性、安全和牢靠性等要求,进而避免沟岸出现扩张的情况,提升山区抗旱方面的能力,以消除群众对于这方面内容理解的误差。进行治理的主要目的,为有效的维护其自身土地方面的权利和经济效益,消除自身不良的意识,为治理工作提供好的建议和意见。
2.2沟道治理
2.2.1过流宽度与坡降的确定
安全排泄山洪工作同沟道过流宽度与坡降具有紧密的联系。在积极应用水土保持技术加大小流域治理力度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在对小流域具体的比降和面积进行充分掌握的基础上,汇总了当地发生洪水灾害过程中的洪峰流量、产流时间等数据,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较宽、较浅的沟道更有利于小流域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在减少折角、转弯现象时,对裁弯取直的方法进行了应用。并通过有效措施,确保1‰成为坡降的最大值,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有效的控制固体物质在洪水中的含量以及洪峰流量,为安全排泄在山洪中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2消力池设置
突变位置在沟道沟底高程中,必须对消力池结构进行设置,陡坡式为结构的主要特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陡坡式的消力池结构在构建的过程中只需要消耗较低的成本,但是,其实际应用中,洪水会对其不断进行冲刷,一段时间以后,空损的现象就会产生于消力池中。如果陡坡断面是以砂卵石为地基的,这种现象将更加严峻。在这种情况下,参与小流域治理工作的工作人员应将原有的消力池结构改变成堰型,从而有效缓解以上问题。在对以上因素进行全面考虑的基础上,可以对坡降率进行确定,在实际展开布置工作时,应保证齿墙入土深度在上游和下游中落差范围应控制在2~2.5m,促使其可以向不透水层中进行切入,从而彻底切断渗流通道,促使可靠性和稳定性在渗流结构中有效提升。
2.3造林治理
在进行小流域治理时,根据地面坡度、坡向、土壤肥力以及土层厚度等因素,有针对性的选择相关植被,而在这一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还必须对当地的气候、水文以及地形等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思考,只有这样,才可以提升不同区域造林治理的效率和质量。而本文的小流域治理工作中,对以下造林治理措施进行了应用。
2.3.1造林时间
小流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流域周边的植被以大叶相思、绢毛相思和马尾松为主,此类植被在种植的过程中,最佳时间为雨季、春季和秋季。在植被试验栽培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对三个栽培时间中植被生长率和存活率等数值进行了全面统计。其中发现84.5%是植被在雨季进行栽培过程中的存活率,而70.4%是春季和秋季植被栽培过程中产生的评价存活率,由此可见,最佳造林时间为雨季。
2.3.2选择苗木
在对大叶相思、马尾松等植被进行栽植的过程中,苗木以2年生的为主。在试栽的过程中,必须确保相关苗木拥有发达的根系,同时没有受到病虫害或者人工机械的伤害。而在对苗圃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应确保其同小流域之间拥有相对较近的距离,其在提供苗木的过程中,应保证0.4cm 和0.3m 为苗木的平均地径和平均苗高。
2.3.3栽植管理
在植被栽植过程中,应对鱼鳞坑植法进行应用,并科学的控制栽植深度、堆放挖坑土体和处理表土湿润程度等。因此,施工人员首先应实施松土除草操作,在造林后的第三年开始,每年进行三次除草,分别在4、7、10月进行,有效控制深度是松土时的关键,严禁对植被的根系造成误伤;其次,在造林后的第四年开始,每年进行一次枝叶修剪,以树高为基准,修剪量为1/3,修剪时间为春初;再次,及时补植死苗,提升治理效果。
2.4建立健全小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效应的提升,要建立谁建设谁保护、谁破坏谁负责治理的小流域生态补偿机制,项目建设方要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用,以维护好水土保持基础设施并修复损坏的植被,负责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责任,并享受水土保持的生态效果,确保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对小流域水土保持的管理。
结束语
本文通过水土保持技术,为小流域治理中的水土流失情况提供治理的参考。需全面的考虑到各类工程,出现水土流失情况的治理措施。此外,还应该根据工程实际的状况进行治理,以确保水土保持技术,合理的应用于小流域的治理中。累积经验和方法,不断的完善水土保持技术,并提高小流域治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洪涛,杨东升,郭灵敏.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思路[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7,46(09):4+6.
[2]孙鹏飞.水土保持技术在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实践[J].绿色科技,2017(10):126-127+130.
[3]任丽明,简玉明.建昌县兴隆沟小流域治理项目效益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7,37(03):64-65.
论文作者:沈莉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9
标签:小流域论文; 水土保持论文; 过程中论文; 植被论文; 综合治理论文; 沟道论文; 技术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