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微型雕刻工艺中,核雕艺术属于重要工艺之一。这种雕刻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在历史长河中,核雕艺术虽然几经沉沦,但核雕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其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逐渐受到人的喜爱和追捧。因此,探究核雕技艺具有艺术价值。本文阐述核雕艺术发展历史,探析核雕的艺术特征及美学特征,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核雕技艺;艺术特征;美学特征
核雕属于我国民间微雕中的独立门派,为民间艺术一绝,遵循植物果核天然的纹路本质,利用其外形起伏或变化,或者连绵;雕镂出各类人物、走兽、山水、飞禽、亭台及楼阁等作品。雕刻材料亦为多样,有核桃、橄榄核、杏核、樱桃核等,在核上镂雕,悬刀之技,难度较大。因操作上难度高,核雕技艺传人较少。果核起源还没有确切考究,但是在明清时候核雕的技艺堪称一绝,尤其是京城宦官商家更是作为把玩之物。核雕从发展,繁盛及衰退几个历史阶段,在改革开放后才逐渐开始复苏。如今核雕正在重新绽放,但是了解却不多。因此,探究核雕技艺具有文化价值。
一、核雕艺术发展历史
从记载历史来看,最早记录核雕艺术是在宋朝中期,距今已经有一年多年历史。但是从传闻来看,核雕艺术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到了明朝,核雕艺术进入鼎盛时期,可谓是盛极一时,无论是雕刻艺术、艺术价值、作品等各方面,几乎都达到一个顶峰。从皇家贵族到黎民百姓,均对核雕作品喜爱有加,情有独钟,视为珍宝。在材料上主要为杏核、核雕,题材主要为辟邪瑞兽、仙道人物等,用作赏玩及装饰等等。到清朝,核雕艺术依然处于久盛不衰,而产生了很多名家。比如沈君五、湛谷生等人;到清末民国年间,因受到战乱等各种原因影响,核雕艺术开始走下坡路,逐渐衰落,逐渐被人们冷落不再提及。到新中国成立后,再次,提起核雕艺术,逐渐风靡起来,延续至今。周恩来总理曾经将都桂兰核雕艺术作品,当成礼品赠送外国嘉宾,从而体现出核雕艺术的文化地位及精美绝伦。
当然在讨论核雕历史,就必须要提及著名雕刻者秋人,被人们称为核痴,是青田温溪人,虽然没有称为大师,但是却是核雕高镂空的创始人。他的作品常常融入工笔特征和中国画中的写意,寓意深远,雕工精巧,他的代表作为《网》,在作品中蜘蛛丝根根可见,细如雾丝。应该他应该属于核雕发展历史中,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属于核雕发展历史中的一个亮点。
二、核雕的艺术特色
事实上,任何雕刻作品都有与其他作品相同的特征,也有其自身独特特征,自然核雕亦是如此。总体而言,核雕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独特性
从史料记载,在明代时期核雕材料主要为杏核、桃核及核桃。核雕艺人从雕刻中发现这几种材料表面肌理变化复杂,发挥创作空间并不大,而且雕刻具有难度,尤其是核桃雕刻的要求更高,常常需要配对才能体现出其价值,可能会给创造带来极大的难度。但是核雕雕刻者大多具有精湛的技艺,在雕刻前先将新核存放一段时间,通过一段时间存放达到雕刻的形状、大小及颜色要求。对于雕刻者而言,核材存放时间越久就越受到青睐。因为核材存放时间越长,内部适应各类气候冷暖变化,不易开裂。而且放置时间长的材料,包浆状态比较好,即便不用作把玩,核材颜色都会自然变红。在各种雕刻材料中,需要这样方式处理只有核雕,因此其具有独特性。
(2)丰富性
因核材的形状、表面纹理及大小存在差异,艺人必须要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依据不同核材,选择雕刻创作主题,对雕刻者的雕刻技法和艺术修养提出较高要求。其雕刻技法大体分成浮雕、平雕、透雕、微雕等各种技艺,丰富雕刻作品艺术感染力。雕刻者要将自己思想传递到材料上,合理选择雕刻工具非常重要。核雕雕刻对刀具要求非常严格,依据用法和功能差异,雕刻刀具分成尖刀、推刀、中钢刀等等。雕刻中还需要一些辅助工具,比如木挫、磨刀石、小型电动抛光机等等。雕刻者手中刀犹如画家的画笔,画家最难为笔触,雕刻者最难为刀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刀触即为雕刻者思想与技艺相结合,属于无法言传的思想,只有通过雕刻者日积月累的体悟与琢磨,才能实现得心应手的至高境界。
(3)韵味性
根雕题材大多以东方文化为根本,以吉祥图案和佛教、道教相关故事为主,吉祥图案主要包含富、寿贵及喜4种,佛教道教故事主要以十八罗汉、观音松子及八仙过海等。鉴赏核雕作品不但要从题材、造型、刀工及色泽几方面入手,还要发现核雕艺术中包含的文化韵味。确切的说,这种韵味是雕刻者通过作品体现出来的意境、思想及情调,不但为核雕作品的灵魂,更是创作核雕的目标。每件核雕作品均代表艺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近年来雕刻者们在传统题材基础上,积极探索,与时俱进,创新出雕刻题材。很多雕刻大家从其他艺术品种寻找灵感,结合现代生活大胆尝试,创作出许多立意深远、新闻乐见、东方文化元素的作品。
三、核雕技艺的美学特征
在工艺造物活动中,都逐渐渗透了民间审美风格与审美意识,让民间美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而核雕从民间造物逐渐成为独立的工艺美术。因此核雕受到正统文化思想影响,自然与民间文化和审美密不可分。因此,其核雕技艺的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敦厚的儒雅气息
虽然核雕尺寸不大,但是在艺术手法和内容上洋溢着质朴、温和及文雅的气息。核雕题材丰富,主题鲜明,构图饱满,其刀法细腻,雕刻的任务形象生动活泼。方寸间就能让构图层次分明、张弛有序。核雕作品具有观赏作品,精巧细腻;用作把玩时,玲珑亮丽;用作佩带时,浑朴别致;用作印章时,独具一格。在创作核雕时,常常因形创作,借势雕琢。在选择题材时,就要依据核的纹理、形状及结构合理选择。核雕属于一种微雕技术,但却能表达出宏达的场景,从数寸面积上就能雕刻出人物表情与动作,游刃有余,疏密对比,繁简取舍,错落有致,构图得当。
(2)视觉语言符号化
核雕设计上遵循着“有意味”形式,通过方寸尺寸就能刻画出一个世界,可谓是包罗万象,即便刀法再精都极难做到。只有将这些内容转化成符号化,以此来容纳世界。如果具象体验比较肤浅,必定会丧失“意味”机会。
首先,应该选择代表性实物,以此划为符号承载着主体。比如要刻画一个人物,就应该有意识对人物进行形变,精细刻画主体人物,而简单概括次要人物,刻画人物时面部表情神态非常重要,要求极高,通过面部能够体现出人物的性格、身份及气质,就需要简略化处理细节。
(3)技与艺相结合
核雕艺术即以桃核为载体的艺术表现,技术体现出其工艺技术性,艺术则突出文化与审美内涵。核雕创作时,就必须要从整体观照,从三维视角下去把握视觉效果。从有限范围中挖掘更深层次的空间感,使精湛技艺通过一艺术化形式展现出来。在表现作品的人物时,常常采用夸张手法,刻意方法,雕刻时不但遵守技术的理性规范,还结合艺术主观能动,合理安排雕刻的深浅,画面的疏密,核壳体积小,细节非常丰富,导致核雕具备极高的欣赏价值。
核雕属于传统民间艺术与地域文化的组成部分,所具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审美价值非常高。思想内涵上与传统美学思想和民俗文化密不可分。不仅体现出高超的技艺,还能呈现出一种民间的美术独特审美。只有这样,才能让核雕保持地域特征同时能满足多元化需求,才能在雕刻行业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王雪健,孙博文,周小儒,等.浅谈光福舟山核雕的文化内涵[J].大众文艺,2015(23).
[2]陆杨.苏工核雕的发展现状、危机及对策[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3]廖明华.苏州丹山橄榄核雕及其艺术特色分析[J].艺术科技,2017(12).
[4]方双青.毫厘之间的大美——论核雕艺术的特点[J].艺术空间,2016(09).
论文作者:王天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8
标签:艺术论文; 技艺论文; 作品论文; 特征论文; 人物论文; 历史论文; 题材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