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业现代化进程研究_农业论文

山东省农业现代化进程研究_农业论文

山东省农业现代化进程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山东省论文,现代化进程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业现代化,是从不断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比较效益出发,以实现农民富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为目标,在农业领域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产品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来装备和管理农业,使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化产业的过程。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山东省工业化进程加快,农业现代化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制定一套科学实用的农业现代化标准及评价指标,客观地对农业现代化进程进行描述、评价,并提出发展目标,对加快山东省农业现代化进程,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确定指标体系的原则

1、完整性原则。指标体系必须反映农业现代化的客观性、 总体性和全面性。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评价指标的设置要与全省及各地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战略目标一致,并能从不同角度全面准确地反映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及特征。

2、目标件原则。我们确定的指标体系, 只是概略地反映农业现代化的总体水平,是目标性指标体系。要求评价指标在运行中,能够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产生导向作用。由于农业现代业化发展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各地发展的不平衡性,各地现代化模式不能“一刀切”,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因地制宜分阶段有步骤地循序发展。

3、可行性原则。评价指标的设计要有一定的超前性、激励性, 又应该是符合实际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现实意义。

4、可操作性原则。由于指标体系应是一个可操作性强的方案, 设计的指标体系,要尽可能利用现有统计数据和便于收集到的数据。对于目前尚不能统计和收集到的数据和资料,暂时不纳入指标体系。而且指标设置应少而精,简洁直观,这样指标体系不过分追求理论上的理想和完善,而做到便于操作运行。

5、可比性原则。借鉴国内外一些监测指标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便于与国内外及各市地比较。

二、指标体系及量化标准

基于以上原则考虑,对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框架,经过反复研究、调整最后确定为经济发展、物质装备、农业科技、经营管理、农民知识、生活质量和环境6个方面26个指标, 并提出了量化标准(见表一)。这6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农业现代化的特征和要求, 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决定因素,是测度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其他几个方面作为辅助指标,用于测度农业现代化的质量。

1、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指标。

(1)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一定时期内全社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人均GDP反映一个地区经济的综合发展实力, 代表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

(2)农民人均纯收入。 是指农民全年总收入扣除相对应的各项费用性支出后,最终归农民所有的收入。通过它我们可以观察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民实际收入水平以及扩大再生产和改善生活的能力。计算公式为:纯收入=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税收-上交集体承包任务-集体提留和摊派-调查补贴。

(3)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是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反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向高级化递进的指标。

(4)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反映主要以城镇为载体的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产业结构的调整度。比重越高,产业结构越优化,一、二、三产业发展越协调,现代化程度也越高。

(5)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 是林牧渔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是反映农业内部结构优化与协调发展的主要指标,同时,也反映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综合生产水平。

(6)劳均第一产业增加值。 指第一产业增加值与农林牧渔业劳动力之比,反映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

(7)粮食播亩单产。是指粮食总产量与粮食播种面积之比。 反映土地产出水平。

(8)非农就业人口比重, 是反映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程度的指标,代表着非农化发展水平。非农就业人口比重(%)=非农劳动者/全社会劳动者×100%。

(9)城镇化水平。城镇化是在经济发展进程中,人口、资源、 非农经济活动由农村向城镇和城市地带集中,转化为城市的经济要素的过程。在这里城镇化水平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示。

2.物质装备现代化指标。

(10)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反映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机械化程度。由于计算方法不一,在此根据主要农作物机播机收面积占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推算。

(11)节水灌溉率。反映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水利化程度的指标。节水灌溉率是指管灌、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重。

(12)农村人均用电量。是反映农村电气化规模水平的重要指标。农村人均用电量为农村全年用电总度数(千瓦时)与农村人口的比重。

3.科学技术现代化指标

(13)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反映农业科技现代化的一个综合性指标,根据技术进步速度和农业产值增长速度等若干相关指标计算。

(14)良种普及率。是指农作物及养殖业的良种普及程度。

4.经营管理现代化指标。

(15)农产品加工增值率。是反映农产品加工增值的指标。反映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产业化、工厂化水平。

农产品加工增值率(%)=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值/农产品原料投入值×100%。

(16)农业外贸依存度。是反映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外向发展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产品国际市场开拓程度。

农业外贸依存度(%)=农产品出进口总额/第一产业增加值×100%。

(17)农产品合同收购率。是反映农业产后服务规模的重要指标。现行统计制度中不涉及此指标,在此根据农产品国家订购量和大中型商业企业农产品收购量等指标推算。

农产品合同收购率(%)=农产品合同收购额/农业商品产值×100%。

5.农民知识化指标

(18)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反映了农村劳动力文化技术素质状况,是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6X2+9X3+12X4+12X5+16X6,其中,6…16为学年数,X2…X6为不同文化程度劳动力所占比重。

(19)农业科技人员比重。是农业科技人员占农林牧渔业劳动力的比重。从一个侧面反映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水平。

6.生活质量与环境优良化指标

(20)恩格尔系数。用于反映农民总体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是指食品支出占全部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是用来判定生活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呈下降趋势。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40%以下为富裕。

(21)万人拥有医生。是反映医疗卫生事业的标准。医生人数越多,说明社会保障程度越高。

(22)社会保障覆盖率。是农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数占农村适龄投保人口的比重。反映农村居民受社会保障程度,从一个侧面反映农村社会发展水平。

(23)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内)人口自然增加数与平均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本年出生人口数-本年死亡人口数/年平均人数×1000‰)。

(24)电话普及率。是指百户农民电话拥有量,反映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村通讯设施建设水平和农民消费水平。

(25)森林覆盖率。是指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森林资源和绿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从一个侧面反映农村生态环境的优化程度。

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26)灌溉用水合格率。是指以地面水、地下水和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及与城市污水相近的工业废水作为水源的农田灌溉水质量。

表一 山东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及量化标准

指标 单位权重目标值

合计 -

100

-

一、经济发展现代化 ---

1.人均GDP 美元 5

>3000

2.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6

>6000

3.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 %4<10

4.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4>45

5.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 %5>70

6.劳均第一产业增加值 元

4

>15000

7.粮食播亩单产千克 3<450

8.非农就业人口比重%4>70

9.城镇化水平 %4>50

二、物质装备现代化 ---

10.农业机构化作业水平 %5>80

11.节水灌溉率 %4.60

12.农村人均用电量 千瓦时

4>500

三、农业科技现代化 ---

13.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6>65

14.良种普及率 %4>100

四、经营管理现代化 ---

15.农产品加工增值率

%3>100

16.农业外贸依存度 %4>35

17.农产品合同收购率

%3>70

五、农民知识化 ---

18.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

4>12

19.农业科技人员比重

%4>0.12

六、环境生活优良化 ---

20.恩格尔系数 %4<30

21.万人拥有医生

3>25

22.社会保障覆盖率 %4>90

23.人口自然增长率 %3<0.5

24.农民电话普及率 %2>60

25.森林覆盖率 %2>25

26.灌溉用水合格率 %2>80

三、农业现代化进程评价

1、评价方法及步骤

测量现代化发展进程有许多不同的指标体系和方法。根据上述建立的指标体系及山东实际,对山东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步骤:

(1)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消除量纲差异性带来的不可比性。

(2)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在借鉴国内有关理论经验基础上,采用德菲尔法即专家意见咨询法,确定本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主体指标与各群体指标的权重数值。

(3)根据以上数据标准化方法及所确定的权重, 按照有关原则对数据进行处理(实际值高于目标值时,按目标值下限处理),得出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值。

2、阶段划分

根据有关国际比较资料,从事物的不断发展论和发展阶段论的思想出发,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可划分为准备、起步、初期、中期、基本实现五个发展阶段。准备阶段,综合评价值0.60以下;起步阶段,综合评价植为0.61—0.70;初期阶段,综合评价值为0.71—0.80;中期阶段,综合评价值为0.81—0.90;基本实现阶段,综合评价值为0.91以上。

3、进程评价(见表二)

评价结果显示,1998年山东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值为60.22%, 按照现代化阶段划分,山东农业现代化进程总体水平已进入起步阶段。这一水平大体相当于中下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体现了山东到2020年农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初始水平。

为便于深入分析,全省分项目标测评如下:

(1)经济发展现代化。人均GDP是衡量整个现代化发展经济基础的综合指标。1998年,全省人均GDP为988.27美元,只及现代化标准的29.42%,表明山东经济发展还不够强大, 缺乏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力支撑和“反哺”农业的实力。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反映农民利益增长的指标,1998年为2453元,离农业现代化要求的6000元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在我国,由于偏重工业化发展战略,造成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变动迟缓。1998年山东第一产业增加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分别为16.98%和34.76%,只达现代化标准的70.67%和77.24%,农业份额介于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之间(12—29%),与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结构标准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3—8%相比,差距还较大。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也低于九十年代初全世界50%以上的平均水平,处于低收入国家结构水平(38%)。

表二 1998年山东农业现代化进程测评表

指标 单位 权重目标值

实际值

合计 -

100

--

一、经济发展现代化 - -

--

人均GDP 美元

5 3000 988.27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6 60002452.83

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 4

10 16.98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4

45 34.76

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 5

70 40.37

劳均第一产业增加值元4150004888.66

粮食播亩单产 千克

3 450 349.6

非农就业人口比重 % 4

70 52.24

城镇化水平% 4

50 35

二、物质装备现代化 - -

-

-

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 5

80 51.05

节水灌溉率% 4

60

28.7

农村人均用电量 千瓦时

4 500 239.4

三、科学技术现代化 - -

-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6

65 45

良种普及率% 4 100 90

四、经营管理现代化 - -

-

-

农产品加工增值率 % 3 100 35.58

农业外贸依存度% 4

35 16.47

农产品合同收购率 % 3

70 30

五、农民知识化 - -

-

-

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 年 4

12

8.03

农业科技人员比重 % 4 0.12

0.06

六、环境生活优良化 - -

-

-

恩格尔系数% 4

30 52

万人拥有医生 人 3

25 15

社会保障覆盖率% 4

90 53

人口自然增长率% 3 0.5

0.56

农民电话普及率% 2

60 9

森林覆盖率% 2

25 17.26

灌溉用水合格率% 2

80 70

指标

综合评价值

合计60.22

一、经济发展现代化

-

人均GDP

1.65

农民人均纯收入2.45

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3.69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3.09

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2.88

劳均第一产业增加值1.30

粮食播亩单产 2.33

非农就业人口比重 2.99

城镇化水平2.80

二、物质装备现代化

-

农业机构化作业水平3.19

节水灌溉率1.91

农村人均用电量1.92

三、科学技术现代化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4.15

良种普及率3.60

四、经营管理现代化

-

农产品加工增值率 1.07

农业外贸依存度1.88

农产品合同收购率 1.29

五、农民知识化

-

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 2.68

农业科技人员比重 2.00

六、环境生活优良化

-

恩格尔系数2.74

万人拥有医生 1.80

社会保障覆盖率2.36

人口自然增长率3.00

农民电话普及率0.30

森林覆盖率1.41

灌溉用水合格率1.75

从农业内部构成看,林牧渔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0.37%,为现代化标准的57.67%。据测算,林牧渔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种植业比重稳定在30%左右较为适宜,以确保种植业尤其粮食安全。劳均第一产业增加值、粮食播亩单产是反映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资源利用效益的指标,1998年山东这两项指标分别为4889元、349.6千克,只达现代化标准的32.59%、77.69%。 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较低同时也说明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应用效益还不高,复种指数也没有达到相应水平。而且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较慢,实现农业“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还需加大各方面的力度。

从劳动力构成看,非农劳动者占全社会劳动者的比重为52.24%, 只达目标值的74.63%,而世界平均水平在工业化后期将达到80 %左右。

城市化水平滞后。1998年山东城市化水平为35%,达现代化标准的70%,而1994年世界平均水平达45%,高收入国家已超过70%。

(2)物质装备现代化。1998年全省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达51.05%,只达现代化目标的63.81%。节水灌溉率和人均用电量分别为28.7 %和239.4千瓦时,只达现代化标准的57.4%和47.88%,差距还是较大。以上说明了山东农业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程度还不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3)科学技术现代化。 在农业增长中科技进步贡献率要大于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贡献率,技术进步贡献率应不断提高。根据测算,1998年,山东农业科技贡献率45%左右,与发达国家60—70%的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良种普及率是反映现代化进程中农业科技推广程度的指标,1998年为90%左右,推广力度还需加大。

(4)经营管理现代化。产业化、市场化、 服务社会化是现代农业经营管理重要内容。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产业化、市场化、服务社会化程度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农产品加工增值率是反映现代化进程中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效益和农产品加工后增值指标。1998年山东农产品加工增值率为35.58%,只有现代化标准的1/3,农产品外贸依存度为16.47%,只达现代化标准的47%。 并且农产品出口以初级加工产品为主,附加值低。1998年全省合同收购率为30%左右,只达现代化标准的42.86%,农产品’卖难”现象轮番出现, 说明农业社会化服务程度还比较低。

(5)农民知识化。1998年全省农业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03年,与现代化标准12年相差近4年,还未达到初中水平。 而发达国家工业化后期平均达到高中以上水平。1998年,农技人员占农业劳动力的比重仅为万分之六左右,为现代化标准的50%,而且存在着服务不到位的问题。

表三 山东省2010年农业现代化进程测算

指标

单位

权重目标值 实际值

合计

-

100 --

一、经济发展现代化-

-

--

人均GDP美元 5 3000 2000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6 6000 4000

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 %4

1012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4

4538

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 %5

7055

劳均第一产业增加值 元

415000 10000

粮食播亩单产

千克 3 450

400

非农就业人口比重

%4

7060

城镇化水平 %4

5040

二、物质装备现代化

--

- -

农业机构化作业水平 %5

8065

节水灌溉率 %4

6040

农村人均用电量 千瓦时

4 500

350

三、科学技术现代化

--

-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6

6555

良种普及率 %4 10095

四、经营管理现代化

--

- -

农产品加工增值率

%3 10080

农业外贸依存度 %4

3525

农产品合同收购率

%3

7050

五、农民知识化

--

- -

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

4

1210

农业科技人员比重

%4 0.12 0.08

六、环境生活优良化

--

- -

恩格尔系数 %4

3040

万人拥有医生

3

2520

社会保障覆盖率 %4

9070

人口自然增长率 %3 0.5

0.5

农民电话普及率 %2

6040

森林覆盖率 %2

2520

灌溉用水合格率 %2

8070

指标

综合评价值

合计78.94

一、经济发展现代化

-

人均GDP

3.33

农民人均纯收入4.00

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3.91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3.38

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3.93

劳均第一产业增加值2.67

粮食播亩单产 2.67

非农就业人口比重 3.43

城镇化水平3.20

二、物质装备现代化

-

农业机构化作业水平4.06

节水灌溉率2.67

农村人均用电量2.80

三、科学技术现代化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5.08

良种普及率3.80

四、经营管理现代化

-

农产品加工增值率 2.40

农业外贸依存度2.86

农产品合同收购率 2.14

五、农民知识化

-

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 3.33

农业科技人员比重 2.67

六、环境生活优良化

-

恩格尔系数3.43

万人拥有医生 2.40

社会保障覆盖率3.11

人口自然增长率3.00

农民电话普及率1.33

森林覆盖率1.60

灌溉用水合格率1.75

(6)环境生活优良化。1998年,山东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6‰,虽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但人口基数大。恩格尔系数为52%,即农民生活的总体水平已接近小康阶段;电话普及率(百户拥有量)仅为9%, 说明邮电通信能力远不能满足社会信息化的需要。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1998年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为53%,只达现代化标准的58.89%, 覆盖面低。从国际对比看,差距也较大。目前世界上小康型国家的社会保障覆盖率75%左右,富裕型国家为87%左右。1998年全省万人拥有医生15人,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也较大。1998年山东森林覆盖率为17.26%,仅为现代化标准的69.04%,这一指标要达到发达国家30%的目标, 需要各级各部门及全社会持续不懈的努力。1998年农业灌溉用水合格率为70%,环境保护任重而道远。

四、2010年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

1、目标测算。测算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的依据:到2010 年山东人口不超过9300万人;国民经济可保持6%以上的增速。据此推算, 山东农业现代化可在2020年基本实现。分发展阶段看,2010年前由于各项指标基数低,发展速度要快些,2010年后,要巩固成果,稳步发展,使农业现代化纳入经济发展的正常轨道,全面推进全省经济发展现代化进程,实现山东由农业大省、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具体测算见表三)

表三显示,如果到2010年,各项指标达到表中规定的测算值(2010年值),全省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植将达78.94%, 按照现代化阶段划分,全省农业现代化将接近中期发展阶段。

全省2010年农业现代化分项目标测算如下:

(1)经济发展现代化目标。到2010年全省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比1998年增长1倍以上,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6%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年均增速在4%以上。 三次产业比重和就业比重要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不断向高级化递进。201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降到12%以下,第三产业增加植占GDP的比重要达到38%以上。农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林牧渔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重上升到55%以上,其中牧业产值比重要达到40%左右,即达到种植业与牧业份额1∶1结构水平。劳动第一产业增加值和粮食播亩单产要分别达到10000元、400千克以上。此外,城镇化、非农业进程要加快,非农就业人员比重达到60%以上,城市化水平达40%以上。

(2)物质装备现代化目标。到2010年,农业机械化、水利化、 电气化要有较快发展,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完备的基础条件,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率要达到70%以上,节水灌溉率达到60%,农村人均用电量超过500千瓦时。

(3)农业科技现代化目标。到2010年, 农业科技水平有较大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要达到60%以上;良种普及率达到95%以上,其中农作物良种率达到98%以上。

(4)经营管理现代化目标。到2010年农业商品率要有较大提高。 尤其作为未来农业经济增长重要推动因素的农产品进出口总值要占到农业增加值的25%以上。农产品加工运销企业效益要有较大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大幅增值、升值,加工增值率达到80%以上;合同收购率达到50%以上。

(5)农民知识化目标。到2010年,农民文化素质要有较大提高,农业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要达到10年,即达到或接近高中水平;中介服务组织不断完善,农技人员比重有较大提高。每万名农业劳动力中拥有农业技术人员要达到10人以上。

(6)环境生活优良化目标。到2010年, 社会保障程度要有极大提高,万人拥有医生和社会保障覆盖率要分别达到20人、70%以上;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要降到5‰以下;恩格尔系数要达到40%以下; 电话普及率达到40%以上,甚至速度还要快些;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森林覆盖率要接近20%,形成经济与社会相互结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格局。

2、实施步骤

根据上述目标,山东农业现代化实施步骤是:

第一阶段(到2000年底)为现代化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山东整个经济发展步入一个重要时期,全省将初步实现小康。因此,山东东部地区要加快现代化步伐,发挥带动作用,综合评价值达75%左右;中部地区加紧实施现代化发展战略,快起步,起好步,综合评价值要达到65%以上;西部地区达到55%以上。到2000年全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全面进入实施阶段,促进现代化发展的各项战略措施全面起动,综合得分65%以上。

第二阶段(2001—2010年)为现代化发展初期阶段,综合评价值达到80%以上,各项指标达到上述预测水平。其中东部地区综合评价值要达90%以上,基本实现现代化;中部地区达80%以上,进入现代化中期阶段;西部地区达70%以上,进入现代化初期阶段。

第三阶段(2011—2015年)为现代化中期阶段,全省现代化综合评价值接近90%,其中,东、中、西部地区分别达100%、90%、80 %以上。

第四阶段(2016—2020年)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所达到的目标,综合评价值100%以上,基本实现现代化。全省经济实力增强,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农村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达到合理目标;产业结构发生质的变化,农业份额下降,服务业与经济发展基本相适应。而且农业经营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农业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水平极大提高,农业稳定发展,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稳步提高,农民收入稳定,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极大改善。至此,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时期到来。

标签:;  ;  ;  ;  ;  ;  ;  ;  ;  ;  

山东省农业现代化进程研究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