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可以采用双线推进结构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一条是实用语文能力的训练,一条是文学作品欣赏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作文教学激发提高习作水平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但是,作文又是老师和学生都非常头痛的一大难题。老师难改,学生难写。怎样才能把老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怎样调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提高写作水平呢?我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
二零零一年九月,我从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一所乡镇中心校任教,在一次小测验中,面对这些没有任何知识积累的农村孩子交上来的试卷,我茫然了。这个班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80%的学生连最基本的作文格式都不知道,300字左右的作文70%的学生只写了100 字左右,错字、病句更是无法统计。面对这一现状,我内心十分着急,下决心要狠抓一下。
在吸取了一些老教师的经验后,我认真阅读了大量的关于作文教学的实验教材,发现一些教材采用的是双线推进结构:一条是实用语文能力的训练,一条是文学作品欣赏能力的培养。我信心十足,一改以前的教学方法,采用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大收益。
于是,我对学生作了这样的安排:一天一篇日记,星期五交;每周日一篇体验作文,当堂学生互改讲评,老师抽改讲评相结合。另外,每天安排一个同学在上课前抄一则格言警句或成语在黑板上,其他同学摘抄下来,上课时用三分钟时间让该生朗读自己抄的句子,并加以记忆。这种做法学生很感兴趣,为了不使自己抄的句子和其他同学抄的重复,大部分学生在课余花了一定的时间去找好的句子,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面自然也就广了。
学生每周交上来的日记我都全批全改,有代表性的问题在班上讲解。从学生的日记和周记中,发现问题及时找学生个别谈话,学生中的一些矛盾和学生的一些不健康的想法得到及时制止。对于天天记日记,开始有些学生认为没意思,没内容可写,每天记的都是流水帐。于是,我就此事在班上展开讨论:三点一线的生活是否枯燥?学生议论纷纷,在学生议论之后,我进行总结:虽然每天的日子看都枯燥单调,但每天遇到的事不样,心情不一样,那么就把这不一样写下来,不就是一面真实的生活镜子呢?学生一阵哄笑。从此之后,记流水帐学生的日记内容也丰富了。通过日记,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较大,而且面也写得广。中国申奥成功一事在电视上播出以后,罗璞同学在他的日记里写下了他的看法,写得非常感人。
经我推荐,学校领导一致认同以后,学生可把他一周的日记以每天出一则的形式抄在黑板报上,供全校师生学习,对师生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每周一次的体验作文学生更是喜欢。学生每周回家按老师的要求亲自动手做一件事:像烙烙饼、尝烙饼、缝沙包、炒鸡蛋等都是我们的写作题材,既调动了孩子们习作的兴趣,又让他们掌握了一些生活的基本技能。每次学生完成习作时,我都会把作文发给学生交叉评改,写出评语,及时上交,最后由老师讲评学生的评语。讲评完以后,每位同学根据评卷者提出的评语,重新修改作文,再作一次补救练习。以前写作文完全由老师改,老师花了很多心血,但效果不佳。学生只关心评语,看完评语往书包里一放,就与之无关。而我们采用的这一作文训练,让学生主动参与,不仅让学生自己写,还帮别人改,这是以前所没做过的。每个学生得到了更多的锻炼机会,每个学生既是老师又是学生,每个学生都尝到了做老师的滋味,兴趣激发了,能力提高了。这也为每个学期的八次单元作文训练做了很好的铺垫,老师负担轻了,有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材,学生的兴趣激发了,作文的能力和速度都得到了提高,何乐而不为呢?
在课堂教学中,我也十分注重讲练结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筛选的优秀作品,其思维性、艺术性堪称典范。我在讲读课文时,要把每一篇都当做范例,从读和写的角度剖析,极力讲清如何写的问题。每讲到一些典型的段落或一些开头、结尾时,我都会让学生仿写一些句子或段落,把读书和作文统一起来。如学习《童年的发现》之后,我让学生练习写自己童年的一些发现,学生不仅有话可说,而且知道如何写。
另外,我还教学学生制作卡片。用烟盒制作请柬,编排手抄报,教他们怎样设计刊头、排版,对于这些活动,学生兴趣比较浓厚。学生把自办的手抄报复印以后分送到各班级,受到学校的表扬。我还组织过两次手抄报比赛。一次是个人手抄报比赛,一次是以组为单位的集体手抄报比赛。评委都是学生,评出优秀的给予奖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还自发组织了一次辩论会,论题是:开卷是否有益?比赛结果,出乎我意料,平沉时沉默寡言的一位男生,在辩论中能言善辩。通过这次辩论,我发现了一个人才,学生也意识到,他们确实有潜质可挖。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激发学生兴趣,丰富的课余生活,同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大显身手的场所。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证明,学生写作水平提高较大。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潜力,关键是老师是否意识到这一点,是否把这一潜力挖出来并加以充分调动。
与此同时,我还非常注重引导学生阅读,因为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为此,我努力为学生创造了一个静心读书的机会,在做好正常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一周专门拿出两节课让学生静心读书。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摘录、圈、点、批注,写下自己读书感受。
我在作文教学上仅仅迈出了一小步,取得了一点成绩,但做得还不够。我将不断地去摸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使学生的作文水平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之我见刘春云口语交际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谈、演讲、辩论的一种言语交际活动,具备直接、简便、迅速的特点,使用最多最广,是最基本的语言信息交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强调指出———口语交际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1 利用语文教材,寻找口语交际训练点利用教材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小学语文教材中语言因素十分丰富,为我们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了较广泛的内容和多种形式,其中有说完整句子的训练、有看图说话训练等;同时,各册教材在阅读课文及练习中也都有编排人物对话交际的训练内容。为此,我认为在教学中,要尽量创造双向互动的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实践。
2 借助插图,想象“说”图画是鼓励学生说话的一种强有力的兴奋剂。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两幅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画,这些图画常能唤起学生的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如教学《雨后》(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5 课),在学完全诗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插图想象:除了兄妹俩,还有哪些孩子玩得很快乐,他们是怎么玩的?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张开想象的翅膀,争先恐后地描述曾经体验过或想象中的孩子们玩水的快乐情景,怎么想就怎么说,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和思维,有效地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
3 利用空白,创造“说”学生是创造的天才,教师千万不要置框框,限制他们的创造力。应当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以课文为载体,“放任”学生浮想联翩,百家争鸣,把课堂变成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广阔天地,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碰撞”生成更多的、具有独创性的“文本”,促进其个性地、完满地发展。如《狼和小羊》(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10 课)这篇课文,课文最后写到:说着,狼就向小羊扑去。这段话留给了学生一个极大的想像空间,教师要求学生顺着课文的情节展开丰富的联想,将课文内容作适当延伸,想象小羊的结局。顿时,学生的思维如同喷发的火山,绘声绘色地演绎了许多精彩的故事,而且能够彬彬有礼地就故事中的问题互相质疑,培养了语言和交往能力。
4 创设交际情境,在美的氛围中交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具体情境的实践中培养出来的,没有具体的情境,学生就不可能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也不可能有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主要优势,教师要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引起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激发他们口语交际的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少指责。要给学生适当的、鼓励性的评价,如:“你的叙述完整、通顺。”“你说得好极了!”“你的表述非常正确!”“你的口语交际能力真强!”“你表述问题口齿清晰,语句通顺、完整。非常好!”……通过有针对性的评价语言,使学生了解自己口语交际方面的长处和弱点,为下一步训练明确了目标。通过鼓励性的评价语言,使学生对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信心,调动了学生用口语进行交际的积极性。
总之,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天地十分广阔,教师应充分利用各方面条件,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给学生创设口语交际训练的机会,善于在学生口语交际的实践中不失时机地进行指导,并给予适时、适度的鼓励性评价。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论文作者:郝美丽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4年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10
标签:学生论文; 口语交际论文; 老师论文; 课文论文; 都是论文; 兴趣论文; 水平论文;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4年第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