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电缆线路的架设中,有一些问题存在,为解决这些问题,也保证智能电网的线路设计的智能化、电网运行可空控化,电网信息标准化,应当运用“电缆架空仪”实现电缆线路的“架空化”。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缆线路;架空化
我国电力产业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智能电网”观念逐渐深入,这就对电力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必须具有信息化特点。对于配电网中电缆设备,应当凸显出透明化、清晰化、自动化的特征。城市规模逐渐扩大,电缆线路用到各级电压的线路中,所以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受到人们更多关注。如果是城镇居民非常密集地点,或则是一些特殊地点,受到地面位置或者安全性的影响,不能设置杆塔以及导线,这就是电缆线路假设的问题,针对此需要通过电力电缆进行解决,实现电缆线路“架空化”。
1、“智能电网”的特点
在电力行业研究人员长时间的探究下,提出智能电网线路规划和设计,需要运用多种多样的高科技技术,才能更好地提升智能电网的运行速率,提高使用效率,让智能电网真正拥有智能化、标准化、信息化的特征,下面就这些特点做简要分析。
1.1线路设计的智能化
智能电网中,为了更有质量地让线路设计具有智能性的特点,就针对线路智能化做出一些说明,具体是指电力工作人员对于智能电网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运用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高新技术,不断提升智能电网技术含量,进而保证线路设计是智能的。线路设计具有智能特点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卫星航拍技术,从而节省时间收集信息,同样能够获得关于线路的信息,形成智能电网建设平台,实现线路设计智能化。
1.2电网运行可空控化
智能电网的规划与设计工作中,必须要强化在线监控、数字技术的运用,提高电网线路监控的实时性,提高监控力度,尽最大的可能降低风险。如果在监测中出现问题,要能对这些问题做出科学化判断,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措施。这一目的实现,才能保证智能电网在可控的范围内,实现电网运行的可控化。
1.3电网信息标准化
智能电网进行管理的方法为全寿命的周期管理方式,可以实现对于智能电网的每个部分以及相关技术,实现统一优化与更新的目的,进而对智能电网实施有效控制,这就大大提高了智能电网在信息方面的标准程度,从而提高了智能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电缆线路“架空化”实现的设想
2.1传统电缆线路架设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于电缆的走向不是很明确的问题,以农村地区为例子,解决办法是运用了“电缆标识桩”,而标识桩一边会出现在庄稼地中、机耕路旁,这就使得农田物耕作很不方便,因此会被丢失,或者移动位置。而城市中,则用到电缆地标贴牌进行警示,其被放置在了机动车道、人行道,磨损非常严重。因此,这两种方式起到警示作用不大,电缆线容易被破坏掉,智能电网运行不安全。
其次,对于接线方式来说,一般都是不透明的,所以用到GIS的接线图,可是现场网路如果异常,那么接线就不能被体现,假设中压箱的电缆吊牌,没能正确挂设,不符合设计的要求,则会出现GIS接线图,同现场实际情况,有偏差存在,埋下了安全隐患,而这种问题,只能在下次检修,或者施工时,会被工作人员发现,平常维运工作中,发现这种问题的可能性不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电缆架空仪”定位作用
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也就能够实现“智能电网”的电缆线路“架空化”,为此设计了一个相应的工作仪器,被称之为“电缆架空仪”。将GIS图形,以及接线方式,编辑到该仪器中,进入到电缆假设现场,指定出一条独立线路,包含环网站、变压器、中压箱,依据电场原理,可以同时校对出电缆走向和接线方式,并结合现场勘察工作实施,假设每一次的电缆走向和接线方式,都能精确定位出,也就实现了“全线路导航”的功能,类似汽车导航仪,这时电力线路就是道路。日常巡视的工作中,依据该仪器,能够就每个线路中的电缆走向以及每个设备接线方式实施巡视,如果巡视过程中,发现实际线路偏离了仪器导航,也就表示了现场接线存在异常,进而及时解决问题。
3、“架空化”实现的分析
3.1“电缆架空仪”特点
该仪器不像普通卫星定位的仪器,因为卫星定位仪器会受到环境和天气的影响,就不能很好地应用在城市的建筑物聚集的地方,可是该仪器的工作原理是电场,穿透力强是电场的明显特点,同时该仪器定位的距离与电缆设备之前的距离,不是很长,也就有数米,因此实现比较容易。
该仪器与普通的通道摸排设备不同,普通的摸排设备工作原理是摸排电缆屏蔽线组合和电缆铠装层,因此需要将电缆通道井盖以及设备的外壳打开,同电缆接触,劳动强度大大增加,有着较高的安全风险。
3.2“电缆架空仪”具体功能
首先,保证了电缆线路现场勘察的准确性,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将异常接线进行纠正,对于设备的上下级电源和供受电设备运行的模式,及时明确出来,从而使得电缆线路的接线模式就像架在空中的线路一样,清晰明了,检修工作更加安全。
其次,电缆线路是怎样地理走向,可以清楚知道,进而提升了日常巡检工作的效果,能够在第一时间对道路进行扩建,避免房地产错挖,提高了运行检查人员对于电缆走向的意识,从而使得电缆线路的接线模式就像架在空中的线路一样,清晰明了,供电可靠性大大提升。
最后,提升工作的时效性,有助于安检部门的飞行检查、日常巡检消缺、夜间故障巡视、单台设备抢修的实现。
3.3有待解决的问题
如果是那种多回电缆或者两回电缆的平行铺设,就会出现电磁场叠加或者减弱,只有排除这样的干扰,才能保证“架空化”实现。电缆本体盘绕在电缆井之中,电磁场同样会出现相叠和减弱的问题,同样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当电缆铺设是交叉进行时,同样有这种的问题需要解决。
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电网特点是线路设计更智能化、电网运行可空控化、电网信息标准化,应当在此基础上,实现电缆线路“架空化”,促使电力系统的信息化程度更高,逐渐提升工作实效性、供电可靠性、运检安全性,电缆线路是透明的、清晰的、明确的,这对于电网运行的安全和可靠,有着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义元,李晨. 关于智能电网线路规划与设计的探讨[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611(11):42.
[2]谢灿波. 关于智能电网线路规划与设计的探讨[J]. 科技与创新,2018(1):126-127.
[3]李苗,池小波,贾新春. 智能电网中基于WSN的架空输电线路的监测[J]. 智慧电力,2016,44(10):1-5.
论文作者:毕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9
标签:电网论文; 智能论文; 电缆论文; 线路论文; 接线论文; 电缆线路论文; 仪器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