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荣成市第十四中学 264300
荣成十四中是一所规模比较小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小学生312人、初中生305人、教职工82人。多年来,学校秉承“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坚持“明礼诚信,人格健全,情趣高雅, 热爱生活,关心社会自然,善于合作创新”的目标,教育教学始终走在全市前列。特别是依托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而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在威海市小有名气,所辖王连完小的剪纸、草编、面塑等民俗艺术教育活动起步早、成效突出,吸引了众多学校前来参观取经,省内外多家媒体给予了全方位的报道;十四中学早期的航模制作与科技创造发明也取得了不斐的成绩。2013年王连完小搬进十四中校内成立九年一贯制学校后,一所学校分小学部和初中部,出现条块分割,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发展方向,各吹各的调,更谈不上系统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了。
其实我们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也是当前所有学校共同遇到的难题。当下特色学校建设方兴末艾,一校一色、一校一品成为朝流。学生在小学时学校的特色是这样的,到了中学又变成那样的,教孩子三年、四年、五年,不停转换的思想理念究竟给他们的人生打上什么样底色,很难厘清!基于上述思考,我们提出了“中小学整体推进,以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依托,以民俗艺术教育为切入点,构建中小学特色课程体系”的发展思路,具体为:小学仍旧以剪纸这种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以面塑、草编、粮食粘贴画为辅;中学在坚持小学剪纸的同时,以葫芦(福禄)文化为主线,构建基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课程体系,实行中小学一体化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植根于民俗教育沃土,继承传统文化
胶东半岛,民风淳朴。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荣成人在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形成了灿烂的文化,以民间剪纸、面塑等为代表的民俗艺术盛行,并且具有浓浓的海味,涌现出大批能工巧匠和民间艺人。他们的作品生活气息浓郁,地域特色鲜明。王连地处农村,民间艺术形式多样。葫芦谐音“福禄”,加上多籽,在民间象征着多子多福,近两年随着手捻小葫芦的广泛种植,很多民间艺人都会以葫芦为原料进行艺术创作。其中烙画葫芦,因为易保存、收藏价值高,深受人们喜爱,常常挂在家中或车内。学校一批爱好艺术的青年教师也加入了民间创作的队伍,用电烙笔创造了很多艺术作品——烙画葫芦,作品惟妙惟肖,办公室、教室中都摆放有教师作品。这也直接熏陶着学生,使学生有动手一试的强烈意愿。这些都给我们开展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不竭的源泉。
二、紧贴时代步伐,全方位育人
2004年4月2日,中宣部、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应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坚持育人为本、重在实践的原则,要不断更新观念,在内容、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2016年2月,山东省下发了中小学实践活动德育实施指导纲要,要求深入挖掘中小学校内外实践活动蕴含的德育功能,增强学生的道德实践体验,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受到教育。我们中小学开展的实践活动,正是立足当下,面向未来。
三、创新形式,丰富实践活动内涵
1.构建精品课程,促进内涵发展。课程建设是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是能否成功开展的关键。为此,我们开发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如小学的《剪纸艺术》《跟我学面塑》《粘粘贴贴》,中学的《葫芦文化与烙画艺术》。这些课程不是纯粹的实践操作、技巧的传授,关注学生的文化熏陶、情感体验;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了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
2.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活动为载体,搭建平台,让学生感悟体验。①走出小课堂,迈入大课堂。 每逢节假日,我们都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确定活动主题,引导学生去调查、去研究,走村串户,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民俗习惯。通过活动学生们发现,剪纸、面塑、粘贴画、葫芦画艺术不是孤立的,都完美地融入了劳动和生活之中。剪纸这门传统艺术之所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就是来自于生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逢年过节、喜庆活动时总会有它大红的身影,或憨态可掬,或夸张,或写意,门窗上、礼品箱上有了它们就有了生活气息。他们采访民间艺人,聆听他们成功的经历。每次寒暑假返校后,我们都会举行假期采风汇报展示会,评出优秀综合实践活动达人。这些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孩子第一次用自己的眼晴发现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第一次感知到劳动者的聪明智慧和无穷的创造力,方家村的剪纸、南桥头的面塑和王家庄的烙画葫芦等都给他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②请进来,整合资源,构建大讲堂。我们还积极“请进来”,众多的民艺高手、能工巧匠被我们请进学校。我们街道方家村的方桂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美术家称号,她的作品被国内多个艺术馆收藏,她被我们聘为“校外指导教师”,曾专门回家乡学校传经送宝,师生无不为她高超的技艺折服,一张红纸,一把剪刀,三下两下就剪出了美仑的作品。面塑达人刘翠珍、葫芦画的巧匠李文林也走进了我们开放的课堂,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③感知与创作,在体验中收获。感受到如此丰富的民俗艺术,相信没有哪个人不跃跃欲试,动手做一做。对于兴趣广泛的学生更是如此。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结合起来,中小学专门配备了专兼职教师,以先期专门组织编写的校本课程为依托,全方位整体推进。
小学剪纸先期主要以文化熏陶、基本技巧的掌握、模仿尝试为主,小幅单一创作为辅;中学延伸到主题创作,通过个人与团队合作,进行系列主题创作,如历史故事系列、十二生肖系列、传统美德二十四孝图系列、胶东民俗系列、渔家生活系列、红楼梦人物系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等等。葫芦文化与烙画艺术我们从最最源头——一个小小的种子做起,师生一起育苗、种植、管理、采摘、晾晒、除皮、创作设计、烙画彩绘等等。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体验收获是非常特别的,每个环节都感到新鲜与神奇,他们从没有真正经历过这些。小小的种子破土而出,他们惊喜;几天不见爬上了枝架,他们惊喜;开花孕育,他们惊喜;几天不喝水,枝叶蔫了,他们惋叹;病虫病来袭,他们他们惋叹;小心翼翼剪下葫芦娃们,轻轻摆放在地上,他们欢欣鼓舞;为设计出自己喜爱的画面,他们争论不休……要问他们的收获是什么,收获是这份体验,这个难忘的过程,这份等待,这份成功。
学生前期烙制葫芦作品以送福禄为主,有牡丹送富贵吉祥、弥勒佛送福寿安康、年画娃娃、送多子多福等等;教师们前期作品主要以海洋文化为主,将胶东特色文化烙制在葫芦上,还有十二生肖系列,累积作品有200余件。
3.社团引领,向纵深发展。在开展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在面向全体的同时,也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把那些更有兴趣的学生集中起来,小学成立了“巧手剪明天社团”“粘粘贴贴社团”,中学成立了“金剪子秀社团”和“福禄社团”等,集中进行深层次培训,让他们成为领头雁,引领和带动更多的学生。社团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开展送喜送福活动,逢年过节或家人有喜事时,社团学生必自己动手创作大红“福”和红双喜字赠送,或递上自己创作的葫芦画作品;校园文化节也开辟了专门展台,全面展出师生创作的优秀作品。
4.开辟专门的展室,记录成功的印记。中小学都设有专门的展室,学生创作成型的剪纸作品,全都由辅导老师进行装裱,制作精美,贴上标签,供人参观。中学的烙画葫芦综合实践活动室,详实记录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足迹,橱窗里摆放的玲琅满目的烙画葫芦、彩绘葫芦作品全都出自师生之手。
四、接地气,通人气,成就美丽教育
盘点我校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几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体会最深的就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接地气,因地制宜,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生活即教育;通人气,定位人的发展,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事情入手,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不强加给学生过多的东西,不浮躁,不急功近利,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成就教育、成就学生。学校老师讲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获得荣成市优质课、优课,学校多次在全市会议上做典型发言,新学期全市综合实践现场会在我们学校举行,我们的做法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多年的坚持坚守,才收获了今天的精彩。
论文作者:邢志新 姜学斋 王艳蕾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2月第30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
标签:学生论文; 葫芦论文; 中小学论文; 面塑论文; 剪纸论文; 学校论文; 艺术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12月第30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