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初探论文_苏红霞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初探论文_苏红霞

苏红霞(蓬安县周口小学校 四川 蓬安 637800)

摘要: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本文从加强词句训练,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等方面来论述了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09-209-01

通俗地讲,阅读就是读文章、读作品,把作品中的思想用自己的言语表达出来。阅读是信息社会人的基本生存方式之一,喜欢阅读、学会阅读、终生阅读是一个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阅读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字词;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性学习能力;阅读教学是培养儿童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怎样做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怎么样来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型阅读的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字、词、句的训练,努力夯实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

学习课文只有理解了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要表达的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自己所掌握的词语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更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如《晨读》中有一句“现在,他们已经懂得珍惜时间,用功读书。”句子的意思学生很容易理解,重点词“珍惜”让学生查字典理解回答,再让学生比较“珍惜”和“爱惜”“珍重”有什么异同,然后让学生用“珍惜”一词口头造句。有的说:“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刻苦学习。”有的说:“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好本领,将来更好地建设祖国。”通过说话,既加深了词语的理解,又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如《精彩的马戏》最后一句:“马戏团的叔叔阿姨们真有办法,能让动物听从人的指挥。”教师启发学生:“如果你们看了这精彩的马戏,会怎么想,谁能说一说呢?”有的说:“啊!这么精彩的马戏,多好看呀!叔叔阿姨们能把动物训练得这么听话,表演出这么精彩的绝技,真不简单!”这就大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从学生的理解力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有效的阅读。

平常我们的语文教学往往不相信学生,以为学生什么都不懂,课文的理解全靠教师的讲解,甚至学生已经弄懂了的,也是一句一句地讲。如此下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浓了,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只是听,被动地接受,阅读能力怎么能得到培养呢?其实有的课文,或者有的段、句读读就懂了,不需要教师多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富饶的西沙群岛》,形容海水种种色彩的:“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地交错着,五光十色,异常美丽。”形容珊瑚的:“有的象绽开的花朵,有的象美丽的鹿角。海参……大龙虾……”学生一读就懂了而且读得有声有色,津津有味。比教师一味的分析讲解,实际效果要好得多。

当然有些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学生是一定难以理解的。如《沙漠里的“船”》,由于生活环境不同的关系,学生对于沙漠、骆驼的情况知道得很少,如何让学生理解呢?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画面放水中航行的船,或挂一副一匹骆驼站在沙漠里的图,通过两幅图的比较,让学生理解“船”是指骆驼,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所以人们把它叫作沙漠里的“船”。然后教师提出骆驼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活?它有什么特点?它如何适应沙漠而生活?有什么作用?骆驼的“特点—本领—用途“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读议。通过这样的思维训练,学生就容易理解了,也潜移默化地教给了学生阅读的方法。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创造性、探究阅读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主动地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不懂得问题进行一一阐述。学生一经启发,积极性就高起来了,认真读书,主动发现的问题也多起来了。学生的求知欲强了,学习兴趣也深了。如教学《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课时,学生纷纷提出问题:“为什么弟弟要跟着妈妈住在女牢房里?”“为什么弟弟每天要由特务押着去上课?”“特务为什么要监视弟弟上课?”“在监牢里,弟弟为什么能把各门功课学得很好?”“弟弟为什么这样刻苦学习?”所以,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学生主动学习,的确能逐步培养他们创造性、探究的阅读能力。

四、培养阅读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的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阅读的兴趣。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一时难于解答。但通过阅读和启发,学生却自己把疑难解决了。

如有个教师教了《蜘蛛的网》后,有个学生提出问题:“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甲虫等等,它自己却不会粘住,是什么原因?”教师想不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教师随机应变,发动学生,说:“你们想想吧!看谁能想出来?”有个学生回答说:“因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答:“我在《动脑筋爷爷》那本书上看到的。”由于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

总之,要学会游泳,必须自己到水里去游,同样,要学会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只有在大量的阅读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丰富学生的阅读活动,使学生从阅读中“获得审美体验”、“享受审美乐趣”;在读中品味语言美,感受形象美,体会情感美,鉴赏意境美,追求创造美。

参考文献

[1].戴进东.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途径探析.[J].陕西教育.2017

论文作者:苏红霞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9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0

标签:;  ;  ;  ;  ;  ;  ;  ;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初探论文_苏红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