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昂昂溪精神病人疗养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31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病耻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46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认知行为治疗,分析治疗前后应对方式量表和病耻感量表评分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组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及合理化评分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组社交、能力、治疗以及合计等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治疗可显著减轻抑郁症患者的病耻感,改善自杀行为认知和意念,值得临床进行广泛的推广。
【关键词】:抑郁症;认知行为治疗;病耻感;应对方式
Effects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on stigma and coping style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on stigma and coping style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Methods 46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7 to February 2019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y were given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The scores of coping style scale and stigma scal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analyzed.Results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problem solving, self-blame, help, fantasy, withdrawal and rationalization in the combine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sociability, ability, treatment and total in the combine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Conclusion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stigma of depression patients, improve suicidal behavior cognition and ideation, which is worthy of extensive clinical promotion.
【 key words 】 : depression;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Disease of shame;To respond to
病耻感是患者因患病而产生的一种内心的耻辱体验。抑郁症患者情绪低落、悲观、自卑、缺乏自信,容易产生病耻感。社会刻板印象、公众歧视造成的患者对自身认知偏见、情感自闭等,都使其在疾病康复或融入社会的过程中产生很大阻碍[1]。因此,可以通过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病耻感和应对方式进行干预,以促进其康复。本文观察分析了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病耻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46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39-81岁,平均年龄(56.8±8.4)岁。
1.2治疗方法 本研究采用贝克的认知模式,以2次/周,维持10周的认知重建法,改变不良行为。具体治疗步骤包括:(1)认知行为原则的介绍,如自动思维对认知、行为的影响,维持1周。(2)在问题情境中识别患者扭曲思想背后的图式。在治疗中以问题情境为切入,重述患者对过去早年经验的认知表述,识别患者言语和行为中的自责、自卑的认知以及行为习惯,维持2周。(3)引入和练习应对性思维。在治疗过程中的这一步,咨询师将注意从患者的自我挫败思维转到与之相抗衡的积极思维上。如首先要说明清楚应对性思维的目的和示范,之后要求患者大声用语言练习应对性句子,维持1周。(4)用应对性思维进行替代练习。首先治疗师示范,患者进行替代练习,想象自卑、羞耻的情境或角色扮演,再进行识别,停止消极思维,替代消极思维。这个过程要给患者一定的时间,维持3周。(5)练习积极的、自我强化的表述。如“我可以做到不逃避了”“我很好地应付了”等,维持1周。(6)治疗外追踪。用2周的时间监督和记录患者使用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得到认知重建,识别歪曲的认知,监察情绪,学会不要过度凭自己的情绪体验来评估现实,使之增加理性的思考,建立自信;同时矫正患者不良行为,调动其积极性,提高患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激方式。从而用建设性的信念去代替其不合理的、自我挫败的思想和信念,从而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
1.3观察指标 采用病耻感自我评估量表。共 32个题目,分为社交、能力和治疗三个维度,采用 0-3 四级评分法,评分越高,病耻感越高。应对方式量表,共 62 个题目,包括解决问题、自责、回避、求助、幻想以及合理化六个维度,采用 0-1 评分方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本组治疗前后应对方式量表评分比较 如表1所示,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组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及合理化评分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本组治疗前后病耻感量表评分比较 如表2所示,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组社交、能力、治疗以及合计等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美国精神病学家艾里斯及贝克都认为人的认知过程是情绪与行为的决定因素。也就意味着他的情绪是抑郁或是焦虑、甚至是愤怒,都来源于他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也就是认知。由于综合因素的影响,个体都是需要相应的应激状态来调整自己,一旦处于长期的、消极的应激,就会使得个体做出极端、绝对的判断,产生错误的认知,继而出现负性的情绪和行为[2]。病耻感是患者不满自身疾病状况的一种认知偏见,自己感到耻辱,见不得人,同时对公众的舆论产生长期的消极应激反应。认知行为治疗通过遵循奥瑞姆自理理论与患者共同制订活动计划表及作息时间安排表,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循序渐进,鼓励患者尽量按计划完成行为治疗内容,并对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评分。同时对完成较好的患者进行阳性强化,给予表扬和鼓励,并经常安排完成较好的内容,让患者体验成就感,还安排一些手工作业让患者完成,通过作业来检测患者的负性信念[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组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及合理化评分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组社交、能力、治疗以及合计等评分均明显降低。综上所述,认知行为治疗可显著减轻抑郁症患者的病耻感,改善自杀行为认知和意念,值得临床进行广泛的推广。
参考文献
[1]郑旻欣.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病耻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J].大医生,2017,2(7):184.186.
[2]陈涛.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病耻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J].临床医学,2018,38(3):28-30.
[3]李江婵,姚素华,谢秀东,等.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病耻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4):463-465.
论文作者:杨本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患者论文; 认知论文; 抑郁症论文; 评分论文; 方式论文; 统计学论文; 思维论文; 《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