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市人民医院 湖南邵阳 422400
摘要:目的:观察探讨脑钠肽在心血管病变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中纳入我院心内科在时间段2015年8月~2015年11月区间收治确诊为心力衰竭疾病的患者共40例作为观察对象,设置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经我院健康体检中心检查排除心血管相关病变的体检者共40例作为对照对象,设置为对照组。对比对照组、观察组受检对象在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脑钠肽检出值方面的差异,并观察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脑钠肽检出值差异。结果:观察组受检对象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检出值为(45.1±2.6)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检出值为(62.3±2.5)mm,脑钠肽检出值为(615.2±80.9)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脑钠肽检出值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钠肽在临床有关急性、慢性心力衰竭病症的诊断中有积极价值,与患者心功能等级直接相关,两者为正相关关系。提示临床可将对脑钠肽参数的测定作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指标,尽早诊断并为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关键词:心血管;脑钠肽;诊断;价值
脑钠肽是人体心肌受到牵拉或压迫作用力影响下时,自内皮细胞中分泌并产生的肽类激素物质。有相关临床报道中指出[1-2]:脑钠肽具有利尿,加速钠排泄,以及血管扩张等重要作用,在人体内分泌系统中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与价值。对于存在心血管相关疾病的患者而言,脑钠肽旺旺呈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提示可将该指标用于对心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中[3]。为进一步观察探讨脑钠肽在心血管病变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中纳入我院心内科在时间段2015年8月~2015年11月区间收治确诊为心力衰竭疾病的患者共40例作为观察对象,设置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经我院健康体检中心检查排除心血管相关病变的体检者共40例作为对照对象,设置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对象脑钠肽水平展开对比检测,数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纳入我院心内科在时间段2015年8月~2015年11月区间收治确诊为心力衰竭疾病的患者共40例作为观察对象,设置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经我院健康体检中心检查排除心血管相关病变的体检者共40例作为对照对象,设置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分别为:对照组中,男性共21例,女性共19例,年龄范围为40~80周岁,平均为(61.2±2.5)岁;观察组中,男性共23例,女性共17例,年龄范围为40~80周岁,平均为(63.5±1.8)岁。两组受检对象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经对比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应用飞利浦Sonos5500#超声诊断仪进行监测,探头工作频率参数为4.0MHz,以患者左心室长轴切面作为扫查部位进行检测。脑钠肽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心功能分级采用NYHA分级标准。
1.3 观察指标
对比对照组、观察组受检对象在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脑钠肽检出值方面的差异,并观察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脑钠肽检出值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检验,可信区间95%,检验水准为0.05,当 P<0.05时为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受检对象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检出值为(45.1±2.6)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检出值为(62.3±2.5)mm,脑钠肽检出值为(615.2±80.9)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观察组受检对象检出值对比表见表1。
心功能分级为Ⅱ级患者脑钠肽检出值为(365.5±30.8)pg/ml,心功能分级为Ⅲ级患者脑钠肽检出值为(535.6±58.6)pg/ml,心功能分级为Ⅳ级患者脑钠肽检出值为(780.6±52.9)pg/ml。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脑钠肽检出值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牵拉作用力或受到压迫的影响下,患者心肌细胞会大量释放脑钠肽[4]。脑钠肽为由32个氨基酸所构成的多肽类物质,由大量心脏激素所生成,其中氨基酸序列在不同物种间表现出了高度的保守性特点。受到心血管相关病变的影响,左心室压力负荷水平与心室容积扩张状态呈现出显著关联性,半衰周期长,配合对脑钠肽指标的监测,能够实现对心血管病变的快速诊断,具有简单、便捷以及快速的优势。
本研究中观察数据显示:观察组受检对象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检出值为(45.1±2.6)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检出值为(62.3±2.5)mm,脑钠肽检出值为(615.2±80.9)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对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而言,脑钠肽检出值有伴随患者心血管疾病加重而升高的趋势,与既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合上述分析可得出结论为:脑钠肽在临床有关急性、慢性心力衰竭病症的诊断中有积极价值,与患者心功能等级直接相关,两者为正相关关系。提示临床可将对脑钠肽参数的测定作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指标,尽早诊断并为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顾勇,窦常胜,茅双根等.川崎病患儿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的表达水平与心血管损害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6):2678-2680.
[2] 陈瑶,于永慧.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在早期评估危重症患儿心血管功能障碍中的价值[J].中华儿科杂志,2014,52(2):149-152.
[3] 潘惟丽.血浆脑利钠肽及N末端脑钠肽原在心血管非心力衰竭领域中的应用[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3,34(6):811-814.
[4] 齐斌,任威,李春江等.血尿酸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在急性心力衰竭中的诊断和预后预测价值[J].临床误诊误治,2013,26(3):72-74.
论文作者:彭进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4
标签:检出论文; 内径论文; 患者论文; 心血管论文; 值为论文; 对象论文; 心力衰竭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