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理于情于史加强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想信念论文,革命传统论文,史加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如何在领导干部中更加有效地开展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是摆在各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面前的一道难题。实践证明,寓理于情、寓理于史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培训方式,在干部教育特别是干部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中,运用好这种方式方法,对提高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实际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情与史是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依托
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胡锦涛同志强调:“我们要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军队和全国各族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浴血奋战的伟大历程,弘扬崇高革命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进。”在开展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一定会涉及到教材、教员、教育手段、方式、时机、效果等问题,特别是领导干部类学员的生理、心理、意志、品质等相关因素。面对领导干部这个特殊的教育群体搞纯理论式的空洞说教,显然是不受欢迎的。因此,必须寻找实施教育的有效载体和依托。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展革命和建设的波澜壮阔的生动史实,以及其中一些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典型人物和事件,恰恰可以成为我们开展教育的生动素材。
寓理于史、理从史出、论从史来是开展干部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前提。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不能脱离史实,否则再高尚的道理也立不起来。党的优良传统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而不是凭空生造出来的,因此在进行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时,必须还原史实,追溯历史产生的国内外环境、时代背景、重大事件和关键人物等等,不仅告诉学员是什么,而且要回答为什么。通过讲述党的历史上的相关史实,让学员加强对革命传统形成过程的了解,加深对其深刻内涵及相关理念的理解,从而增强学习革命传统的积极性、自觉性。比如,讲述党的群众路线,可以结合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不拿群众一个红薯”,中央苏区时期的“红军井”等生动的史实,让学员“回到”历史现场,深刻体验党的群众路线形成的历史过程,在真实、直观、生动的历史“气场”中,自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净化自己的灵魂,坚定理想信念。
寓理于情、理为情托、情为理达是进行革命传统、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手段。何为情?情发之于心,代表人最真实的心理动态,欲人感动,必先动之以情,才能达之于心。何为理?理指的是理论、概念、理性的认识等。情与理之间,情可以加深对理的认识,理可以规范情的表达,情可以升华为理,理发之于情才更有穿透力、说服力,二者相依相生,相互交融。在开展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时,既不能一味依赖理性的说教,使人感觉味同嚼蜡,枯燥无味,也不能仅仅停留在“情”的阶段,要上升到理性的认识高度,使学员受到深刻的启迪。要注意方式方法,真正做到以情感人,从情入理,情理融合,以理服人,使学员在灵魂上受到触动,在精神上得到升华,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运用寓理于情、寓理于史方式方法,加强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理论与实践、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原则。开展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要充分吸收干部教育培训的最新理论和实践成果,并在应用中反复检验,逐步提炼为新的经验和理念,形成中国特色的培训模式和教育内容。要重视宣讲革命传统中的理论精华,加强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培训,使学员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同时,也要结合改革开放30年来的最新实践成果,对学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在教育培训中,既要注重培训对象的工作阅历、学历层次、年龄结构等共性的东西,又要注意培训机构之间存在地域差异、师资结构、独特的资源等不同点,突出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切实取得实效。
情与理、史与论交融性原则。开展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情、理、史、论结合得好不好,是影响培训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寓理于史、寓理于情作为一种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路径,理应在教学实践中予以贯彻。另一方面,情与理、史与论互相交融,既要重视情感的升华,为上升为理性认识作好铺垫,又要重视方式方法,避免空洞说教,使触动灵魂、发乎情、止乎理显得更加自然贴切;既要有逻辑严密、深刻透彻的理论阐述,也要有引人入胜的史实讲述和师生互动、学员论坛等等。只有做到将两者有机融合,才能使学员在入情入理的氛围中接受教育,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全员培训与重点教育兼顾原则。认清受培训对象的特点,根据不同的班次,不同的受训对象,确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和方式方法。比如,对军队班重点讲授军民鱼水关系、“党指挥枪”原则、“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由来等;对高校师资班则既要根据其理论素养高的特点,邀请国内权威专家讲授相关理论,同时,也要针对其基层实践经验不足的特点,多安排社会实践课程,组织他们参观考察、入户调查,瞻仰革命旧址旧居等,增强其感性认识。要注意处理好培训内容的普适性与个性化需求的关系,注重因材施教,提供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满足个别班次、个别学员的求知愿望。
三、运用寓理于情、寓理于史方式方法,必须注重四个统一
坚持历史性与真实性的统一。寓理于史,必须尊重历史的真实性。近年来,在影视界刮起了一阵“戏说”风,“戏说”满足了人们的猎奇心理,但在正规的历史教学中却非常有害,它容易混淆是非,扭曲人们的历史观。在干部培训机构的讲堂中,不能依据“野史”任意评说党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党史人物,因为这种不严肃、不科学的做法,不仅会损害和破坏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应有效果,而且还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我们不反对对党史进行持之有据的严肃探讨,对在教育培训中吸收党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还历史本来面目应该予以鼓励,但切忌没有原则性的随意评说。总之,寓理于史的史必须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可信性。
坚持传统性与时代性的统一。传统是前人传递下来的某些思想或行为的统称。优良的革命传统是哺育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成长的精神食粮,它既是历史的,又是现代的,既具有厚重的历史内涵,同时又必须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讲述优良的革命传统,应该重点分析和研究革命传统形成的历史过程、涉及的典型人物与事件,让学员深刻了解这些好传统的来之不易,从而坚定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应该结合当今的社会实践,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典型。这些典型人物和事件更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也更容易引起学员的情感共鸣。如能坚持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结合,革命传统教育就不再是“重复昨日的故事”,而会成为常讲常新的让历史告诉现在、让历史启迪未来、使现代承接传统、使现代继往开来的鲜活教材。
坚持开放性与国情特殊性的统一。用寓理于情于史的方式开展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应该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胆借鉴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借鉴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而不应该孤芳自赏、固步自封。当今中国是一个开放的大国,我们党又是一个有着世界影响的大党,众多的国外机构对中共党史有着深入的研究,有的甚至还掌握了国内鲜为人知的一些资料,对于他们的研究成果,应在甄别的前提下,去伪存真,适度采纳。另一方面,国外的公务员培训,也有一些独具特色的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学方式,我们在开展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时也可以借鉴。当然这种借鉴应当立足国情和党情,对那些不适应我国实际的东西和对那些站在西方立场、立足于西方价值观对我们党历史品头论足的言论,毫无疑问应当摒弃。
坚持前瞻性与现实性的统一。用寓理于情于史的手法开展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要求干部培训机构必须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干部培训的方式方法。要及时掌握党建热点、难点问题,提前做好教育培训的应对措施和教材、课程、师资等准备,使教育培训的内容、方式、方法等更能贴近现实,更具有时代性、针对性,更有利于为学员自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夯实思想基础和创造学习条件。很显然,教育培训出效果必须立足现有条件,不能脱离现实去谈历史,也不能脱离历史去谈现实,前瞻性与现实性结合的度,应建立在真实性与科学性的基础之上。
四、以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优化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的资源配置与环境
创新体制机制,为有效实施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政策法制环境。要根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和《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等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在建立科学有效的保障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实践中,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管理,引进优胜劣汰机制,推行自主选学等新做法,促进培训机构竞争力的不断提高。
改革方式方法,不断增强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胡锦涛同志强调,“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最重要的是要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不断探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不断增强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些年来,我国不少干部培训机构在优化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引入了体验式、研讨式、互动式、案例式等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取得了明显效果。但实践无止境、探索无止境,面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只有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才能创造出对路的、有生命力的教育培训方式。
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在教学相长、学学相长中取得实效。以人为本、按需施教,体现了干部教育培训规律的内在要求。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遵循干部的成长规律,关注干部的学习需求,激发干部的学习活力,促使干部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培训活动。按需施教是以人为本的具体化,强调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既要符合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需要,符合干部岗位职责的要求,也要符合干部个性化、差异化的培训需求。要注重教学的双向互动,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激发干部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不断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特别是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