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岩土工程勘察主要对工程施工区域地质信息给予科学的测绘与数据记录,并依据项目现场岩土样板,将含量、湿度等数据给予记录。而基地设计主要因岩土工程特殊性,需对所在项目区域承受重力给予分析,完成地下承重建筑建设。岩土工程勘察结果对于工程施工以及地基设计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需将勘察数据编制成报告文件,并作为地基设计与施工给予科学的支撑。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处理;研究
引言
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通常指的是在施工范围内针对施工现场的岩土地质信息、周围环境特征等因素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记录的完成过程,最终将工程环境的特征数字化、信息化,完整而直观的展示给大家,以便于岩土工程的项目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拆分来讲,岩土工程的勘测工作主要是,对具体施工位置的地质信息进行专业测绘及数据记录,并采取工程现场的岩土样板,针对含量、湿度等情况进行记录。而岩土工程的地基设计工程通常指的是,因为岩土工程的特殊施工性,需要针对施工区域所承受的重力,进行地下承重建筑的建设。
1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处理的必要性
岩土工程作为我国工程建设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工程建设,在其整个工程建设中,为了保障工程建设质量提升,应该采用地质勘查技术,将整个工程建设中的地基处理措施完善,并且保障在地基处理措施的完善实施中,能够更好的将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优化。通过地基处理,能够保障勘查技术实施的科学性,对于岩土工程建设而言具有重要性保障意义。因此,在我国当前的岩土工程勘察建设中,为了将整个工程勘察建设质量提升,必须要注重对整个工程勘察建设中的地基处理分析,保障在地基处理分析中,能够为工程勘察质量提升奠定基础,实现了整个工程勘察建设的科学性提升。
2地基处理工作以及岩土勘察工作中所存在的三个问题
2.1勘察工作不规范
勘察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很多工作行为并不是完全符合相关规范。而对勘察工作和地基处理工作而言,一旦存在着不规范,那么会直接影响到后期的施工作业阶段,不仅会造成工程的质量不合格,同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效率。比如很多工程项目所处的地理环境并不是特别的理想,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而言,条件有些艰苦,所以在进行勘查察时候,由于条件的限制就会使得得到的勘察结果相比于真实情况有着不小的偏差。同时由于现阶段建筑工程各种各样的类型的出现,常规的勘察手段对于全新的工程并不是完全适合,所以使得到的勘察结果存在着很大的误差。
2.2没有做足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
对项目的后期勘察工作而言,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十分的重要,一旦没有做足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那么在后期进行实地勘察的时候,便会发生设备准备不足,地貌了解不足等情况,这不但会严重的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进展,同时还会一定程度上对最终的结果造成影响,如果严重的话,可能会危及到整个工程的质量,甚至危及到相关人员的生命。
2.3在膨胀土固结试验中发生了问题
通常情况下出现频率比较多的问题就是实施勘察工作的施工阶段,所得到的试验结构基本均是通过膨胀土和膨胀力分级负荷作用的标准来做一个全面的判定,可是应注意对膨胀土固结的试验结果而言,其和膨胀土和膨胀力分级负荷的试验情况正好是恰恰相反的。现阶段,大部分的相关施工单位做膨胀土固结试验的时候,均使用相应的分级负荷标准进行判定,可是由于所得到的结果和真实情况是正好相反的,因此这个试验没有办法来作为一个合理的判定依据进行使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这个问题还会对工程造成很大的影响,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在施工的时候,可能会发生错误的判断,也有可能施工应用错误。
3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施工处理技术
3.1粉喷桩技术
在地基处理实践中,采用粉喷桩技术,通过对传统工艺进行优化,形成了新型粉喷桩技术。技术应用时,采取梅花形布设方式,或者方形布设方式,经过对机械设备以及工艺的优化,能够减少水泥使用量,或者提高桩间距,进而提升技术的应用效果。技术应用流程如下:(1)定位。在进行定位时,适当移动桩机,把钻头精准对准桩位。(2)下钻。完成上述工作后,启动内钻杆钻头,再启动外钻杆钻头。完成钻头启动后,再启动加压装置,利用链条同时给内钻杆和外钻杆进行加压,按照切土、入土以及搅拌的流程作业。最后,进行喷灰和搅拌。当钻进地表下50cm或者达到停灰面时,启动喷粉装置,在内钻头入土后,进行喷灰作业,搅拌压灰。达到设计要求的深度后,停止喷灰作业,启动送气阀,转换钻头和加压装置的方向,使用链条把钻头提起,达到设计要求后,完成单根粉喷桩的制作。
3.2CFG桩地基处理法
从技术的形成角度来说,其基于沉管碎石桩处理法,形成的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地基处理方法,适用于软弱地基。在具体应用中,其工作流程和沉管碎石桩类似,不同的是增加了一道搅拌工序。就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性能角度来说,集合了刚性混凝土柱以及柔性混凝土柱的优势,所以强度相对较低,能够充分利用各个桩体之间的承载力,转移到深地基中,达到增强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从技术应用效果来说,经过处理后的地基,其比天然地基的承载能力更高,具有成本低和工艺性好等优势,适用于粉土地基和砂土地基等的处理,能够获得不错的效果。
3.3强夯技术
强夯技术也是岩土工程勘察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技术,在其整个技术处理中,采用的是夯实压缩处理技术,通过对地基处理中的夯实技术应用分析,明确其整个技术处理中的夯实效果,并且采取科学的夯实规划,对现有区域内的地基夯实分析。一般情况下,夯实技术处理中,需要借助专门的夯实设备进行技术落实,只有保障了夯实技术实施中,其整个设备的应用能够为夯实处理奠定基础,这样才能满足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处理技术实施需求。一般情况下,在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处理中,采用的夯实设备为大型压路机设备,其整个设备在运行夯实处理中,采用的速率为45km/h,整个设备的转速为3000R/h。控制夯实压缩时间为1.5-4.5h,整个地基土层夯实为三遍,只有保障了三遍以上的夯实压缩,这样才能满足整个地基夯实技术处理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在夯实技术处理中,应该注重对其整个技术处理中的夯实位置固定,并且对于夯实强度的控制也需要进行专门的分析,保障在其分析处理实施下,能够为整体的地基处理措施实施提供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在岩土工程勘察以及地基设计过程中,由于其特殊性,所忙囊括的内容相对较多,所以,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需要求相关单位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前期准备工作开展,同时创新勘察与设计工艺,提高技术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提高相关人员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定期组织相关培训,为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国峰.岩土工程中勘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2(12):131.
[2]韩亚明.探讨岩土工程勘查中常见技术问题及对策[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3(10):51-53.
[3]雒林林,陈情来,张春生.我国岩土工程中的应用[J].东北测绘,2002,25(3):57-58.
[4]陈容法.岩土工程勘察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部探矿工程,2006,(3):421-425.
论文作者:张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0
标签:地基论文; 岩土论文; 夯实论文; 技术论文; 工程勘察论文; 工作论文; 钻头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