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脑卒中;运动功能;康复;进展
脑卒中发生后将引起患者脑部缺血缺氧性损伤,从而影响患者运动皮质、运动传导束、脑部相关传导通路损伤,从而引起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影响患者预后。针对患者出现的运动功能障碍状况,及时通过有效的途径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是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关键。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过程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促进患者回归社会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对患者的运动功能康复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现行综述:
1 个性化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过程是通过科学的肢体康复训练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重要手段,通过康复训练过程可促进肢体局部血液循环,并刺激感觉神经传导,是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兴奋,促进神经通路修复,从而改善运动功能。在个体化康复训练过程中,由医护人员给予患者针对性康复训练指导,便于患者认识并学会康复训练方案,促进患者积极主动进行康复训练,提升康复训练有效性。在陈佩玲[1]等人的研究中,对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用药治疗,对42例观察组患者实施了早期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辅助干预,指导患者进行肢体体位变换训练、关节活动训练、坐站行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等训练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Brunstrom上下肢运动功能分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2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当前中医中较为常用的治疗方式,通过针灸治疗可对人体特定部位穴位及经络进行刺激,充分发挥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效果。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实施针灸疗法可发挥活血化瘀效果,有效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修复,减轻脑细胞凋亡状况;且实施针灸疗法可促进信息向脑部传导,刺激脑细胞及神经元再生,改善运动功能。在张璐[2]等人的研究中对47例观察组在药物基础上实施针灸治疗,对对照组仅进行药物治疗,结果显示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FMA、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恢复状况更好。
3 运动想象疗法
运动想象疗法主要通过在语言暗示或环境暗示下引导患者在头脑中想象运动情境及动作,使患者进行脑内运动情境模拟的治疗方式。通过运动想象疗法可有效提升患者运动过程中情绪控制能力,并可提升对运动训练内容的熟练度,提升患者训练技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康复效果;此外,通过运动想象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感觉信息的传输,活化潜在神经通路,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脑部血流量,促进脑神经修复,改善运动功能。在钱丽[3]的研究中对观察组3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运用了运动想象疗法,患者,治疗8周后上肢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单纯康复训练的对照组患者。
4 运动再学习
运动再学习方式最早于上世纪80年代出现,该方案以运动生理学、神经心物学、生物力学等相关学科为基础,其主要将患者训练过程向日常生活靠近,由患者自主参与方案制定过程,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训练过程,并促进训练方案可实施,通过再学习过程使患者反复思考及学习运动内容,使患者大脑重塑,促进患者运动能力恢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关敏[4]等人的研究中,对观察组实施运动再学习训练干预时,从缺失运动成分分析、确实运动成分训练、功能性任务训练、优化技巧四个步骤出发进行内容制定,并将训练内容转移到实际生活,训练后观察组FMA-Balance、MRMI、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5 重复经颅磁刺激
重复经颅磁刺激属于神经电生理技术,该治疗方式操作简单,且治疗安全性高。实施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有效刺激脑部皮层功能区,促进功能区重建,从而促进神经修复,改善运动传导功能。在杨昌霞[5]等人的研究中证实实施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改变大脑内神经活动强度,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
6 水疗
水疗是根据水的浮力、热力学、流体学、静水压等相关物理特性,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恢复的治疗方式。在王轶钊[6]等人的研究中,脑卒中患者实施陆上运动和水中运动后患者下肢肌肉功能均获得明显改善,且水中运动后改善效果更明显。
7 肌电生物反馈
肌电生物反馈是通过电刺激记录患者肌肉收缩电信号,并将电信号通过机电接收设备转换为听觉或视觉信号,以促进患者及医护人员明确患者实施训练状况及效果,促进患者有意识的进行训练调整的过程。通过肌电生物反馈过程可促进患者进行个体化康复训练,促进患者自主调整方案,保证训练的有效性,提升训练效果。在叶妙芳[7]等人的研究中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偏瘫8周后,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7 小结
目前临床治疗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方式较多,且目前尚未发现脑卒中运动功能恢复的最优治疗手段,未来研究中心进一步加强对各类治疗方式的疗效对比研究,并研究出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升方式,逐渐创新治疗手段,进一步改善患者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佩玲,章亚平,叶国芬,等. 早期运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及肢体功能恢复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36):98-101.
[2]张璐,方剑乔.针灸对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2017,37(17).4222-4223.
[3]钱丽.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饮食保健,2017,4(28).90.
[4]关敏,刘四维,李宝金,等.运动再学习训练对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7,17(3).197-201.
[5]杨昌霞,郭志伟,母其文,等.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功能影像学改变[J].西部医学,2017,29(4):530-534.
[6]王轶钊,张玥,张琳瑛,等.陆上运动与水中运动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肌肉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7(11):834-837.
[7]叶妙芳,王倩芬.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6,35(10):1178-1180.
论文作者:韩召利 邵蕊
论文发表刊物:《大众医学》2018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患者论文; 功能论文; 脑卒中论文; 康复训练论文; 针灸论文; 疗法论文; 肢体论文; 《大众医学》2018年1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