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奶牛场冬季生产管理与防病的几点建议_奶牛论文

关于奶牛场冬季生产管理与防病的几点建议_奶牛论文

冬季奶牛场生产管理和疾病预防的几点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奶牛场论文,生产管理论文,疾病预防论文,几点建议论文,冬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决定牧场利益高低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奶牛的产奶水平的高低,要按权重来算,不但决定于奶牛30%左右的品系和30%左右的饲草饲料,而且管理因素也尤为重要,大约占40%,因此牛场要把管理提到一定的重要地位上,只有管理好了,才有好的健康牛群、才有好的生产水平、才能够真正做到疾病的以防为主、才能真正满足我们的最终目的牛场利益最大化。然而管理过程中夏季和冬季最难管理,现在主要谈一下冬季生产管理的注意事项和疾病预防的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奶牛最适宜的温度为8℃~16℃,冬季气温在0℃以下,如饲养管理不善,奶牛的产奶量就会降低。奶牛的抗寒能力虽较强,但也要注意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尤其是对于围产期母牛、新生犊牛、高产牛的圈舍要适当加温。

      为了提高牛舍冬季温度,将牛舍迎风面(北面或西北面)的门窗、墙缝堵严,防止贼风侵袭。成年奶牛要保持在6℃以上,育成奶牛要保持在5℃以上。

      严寒时要在牛床上垫板或褥草,特别是乳房下面更要厚铺垫草,以免影响产奶量或发生乳房炎症,在天气比较寒冷的地方(尤其是北方)要及时清理入夜前的粪便,防止牛只卧在新鲜粪便上,次日将乳头与粪便冻在一起造成乳头冻伤和机械性撕裂,同时可以给牛只乳房戴防冻罩。

      犊牛的保温更为重要,由于保温措施不得当而发生犊牛感冒、消化不良性腹泻以及并发症等,最终导致犊牛的生长发育受阻,严重者导致死亡,影响良种母牛群的培育。冬季犊牛管理从出生后到断奶除按正常的饲喂初乳,保证“三勤”、“四定”基础上,建议冬季犊牛出生后首先由产牛舔舐完后(此环节可以省略,如舔舐有利于胎衣的排除),再用干燥的锯末将犊牛擦干然后再用火烤干,比传统的直接烤干或其他的擦拭效果均佳,同时犊牛栏的垫料也应改变,采用双层的垫料最底层用于锯末以便吸湿,上层用干麦秸等以便保温,经过实验证明传统的单层锯末或者麦秸等均不如双层效果好,而且单层垫料投入成本相对较大,却起不到预期的效果。

      提高饲料标准

      奶牛在低温条件下,虽能维持正常体温,但因体热散发太大,致使饲料消耗增加。冬季奶牛身体产生的能量被转用到保持体温上来,应相应地增加奶牛营养,一般比饲养标准高10%~15%,即增加15%的混合精料。

      试验表明,当温度下降到5℃时,饲料消耗量增加7%;当温度继续下降到-10℃时,饲料消耗量增加22%。因此,从入冬开始,就要逐步增加精饲料的喂量。日粮适口性要好,品种多样,合理搭配,营养丰富。同时,应喂给足量的优质干草和一定数量的酒糟、胡萝卜、玉米糖渣等多汁辅料,如有青贮饲料,可以此为主,喂量由少渐多,另外,还要适当增加饲喂次数。增加奶牛采食量是提高奶牛产奶量的有效措施。

      冬季的饲料要防止冰冻,尤其是辅料等防止牛只采食冰冻饲料造成消化不良及怀孕牛只流产等,提高饲料标准有助于保证牛只好的营养水平,对于适配牛只有利于子宫的回复和正常的发情等。

      保证足够的饮用温水

      冬季要给奶牛提供一些优质的干苜蓿草、青干草、豆秸及地瓜秧等,若不能充分饮水,食欲就会下降,致使产奶量下降,甚至发生疾病。奶牛每食1公斤干饲料需水5公斤左右。饮水的适宜温度为:成母牛12℃~14℃;产奶、怀孕牛15℃~16℃;犊牛35℃~38℃。据了解,冬季奶牛饮8.5℃的水比饮1.5℃的水产奶量提高8%左右。但是长期给成年奶牛饮20℃的温水,反而使奶牛体质变弱,胃的消化能力降低。

      防湿、防滑、增加光照

      冬季由于天气寒冷,自由采食散栏式饲养的牛只本能地在牛舍内休息与活动居多,这样牛的排泄物大部分在舍内,从而造成牛舍相对湿度较大,奶牛全部进入圈舍后,要注意保证牛舍内通风良好,相对湿度不宜超过55%。湿度过大,会对奶牛产生强烈的外界刺激,影响其产奶量,严重者还会感染真菌类疾病。

      冬季牛舍尽可能的少用水冲洗地面或者不用,并且要保证足够的通风和光照,除及时清理粪便以外,定期的用干锯末等将牛舍地面吸干并清扫。冬季夜间温度较低,地面如果不能保证相对干燥,很容易结冰,牛容易滑倒,造成肢蹄扭伤、骨折以及怀孕牛的机械性流产。每天要保证牛有足够的舍外运动,适当的增加光照,可以大大提高催乳激素的分泌,增加产奶量。

      美国研究人员托克尔采用白色荧光灯照明的方法,使白昼和黑夜按16小时和8小时的比例循环,增加光照,在实验的2~6周内,奶牛产奶量即可提高。春、秋、冬三季,每头奶牛日产奶量可提高10%(美国的实验为引用)。

      补盐、加强运动

      食盐是胃液的主要成分之一。冬季奶牛胃液分泌量增加,食盐的需求量相应增加。食盐的日供给量视奶牛体重和产奶量高低确定,一般每日供给50~100克。除按日粮1%拌入精料外,也可专设盐槽,让牛自由舔食,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用盐砖进行补盐,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相应的盐砖。

      此外,奶牛在冬季长期停留在舍内,一则光照不足,二则舍内空气不新鲜,同时得不到运动。这样不仅会使产奶量下降,还会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每天要保证牛只适当的舍外活动,进行日光浴及呼吸新鲜空气,同时应每天刷拭牛体2~3次,有条件的牧场可以安装自动感应牛体刷,以保持体表清洁,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抗病抗寒能力,提高产奶量。

      加强繁殖和保胎工作

      奶牛的妊娠期大约为280天,冬季配种怀胎,可避开炎热夏季产犊,并有利于奶牛获得高产,并且能够保证牛只的产后恢复,并且对犊牛的护理也比较容易,针对南方此时机尤为重要。因此牛场管理应抓住冬季的大好时机,做好奶牛的配种工作,提高准胎率,为次年的牛群健康打下良好基础。同时还能节省一些次年夏季产牛护理费用等不必要的开支,也是牛场的利益最大化的关键点。

      冬季怀孕母牛的保胎保育工作非常重要。奶牛食入腐败或冰冻的饲料、长期营养不良、滑倒摔跤等都是流产的因素。为此,冬季奶牛保胎要注意两点:一是满足孕牛的营养需要,尤其是保证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供给;二是保证孕牛充足的优质干草,三是进行精细化管理。孕牛要有适当的运动,严禁惊吓、滑跌及挤撞,更不要鞭打。

      全场消毒和浴蹄

      冬季气温低,微生物繁殖慢,但是不能放松对场区和设备的消毒工作,尤其是犊牛舍和产房,一般情况下冬季犊牛和产房舍封闭较好,因此舍内温度较高,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由于大环境气温低的影响,容易造成犊牛舍和产房管理点的疏忽,消毒不到位最终导致犊牛和产后牛只的发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管理规范的牛场在入冬前已经对牛群进行了保健性牛蹄护理修整,冬季气温低直接池内药浴方法不可取,但是要保证定期对牛只蹄部喷洒药浴,并且药浴时间间隔可以适当的加长,从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得出对牛只的蹄病预防有很好的效果。

      防火常抓不懈

      近些年由于气候反常,冬季天气变暖,南北方的雨雪相对较少,以至于天干物燥,这样就对过冬储备的大量垫草、青干草和苜蓿存在防火隐患,同时天气过冷时部分牛场对产房新生犊牛进行烘烤,防止浑身羊水的犊牛受寒,牛舍内将有明火,而且离垫草较近,这又是一大隐患。因此要特别注意储存垫料和干草库以及产房的防火。防止造成损失。牛场内冬季场内禁止吸烟必须落实到位,同时要加强产房的管理,加强产房负责人的责任心,从根本上杜绝冬季火灾的发生。

      联系电话:0451-82718751

标签:;  ;  

关于奶牛场冬季生产管理与防病的几点建议_奶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