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油田第一中学;河南濮阳457001)
摘要:医学检验分析是进行医疗科技研究、疾病诊断的重要环节,出现误差则可能导致结果不严谨等问题。基于此,笔者和对医学研究有兴趣的同学共同进行了调查,在高中学习资料不完全的情况下,通过与医院工作人员交流、查阅各类资料进行了初步研究,重点是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分析及对策,希望能为后续具体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医学检验;样本采集;设备性能
前言:医学检验是运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手段进行医学诊断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实验室技术、医疗仪器设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相关检验的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种种因素,医学检验分析前依然存在一些误差,影响了医学检验分析的质量。笔者与同学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探究,了解了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控制的浅见,结果如下:
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产生的原因
样本采集问题导致的误差
笔者与同学首先到市立图书馆查询了一些资料,包括年鉴、期刊以及国外的一些研究成果,分析发现样本采集问题是导致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比如一位患者身上出现红斑,分析其患病情况时,要采集患处的皮肤样本进行检验,但在采集时,没有找准位置,采集了正常皮肤样本或者未能充分采集患者患者皮肤样本,进行检验时,很可能无法科学了解患者患病情况,即便可以了解疾病类型,也无法了解患病程度等信息,导致误差。
人员能力水平导致的误差
人员能力水平也会导致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产生。笔者和同学在皮肤外科医院进行调查时,了解到该院近期出现的12起较大误差事故中,有5起与人员能力有关,五起事故涵盖样本采集、仪器校对、结果分析等各项工作,造成误差的人员有4名是工作经验短缺的新职工,还有一名职工是由于未能规范进行操作导致了误差,人员能力水平对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产生的影响可见一斑。
(三)设备、试剂导致的误差
一般来说,医学检验分析所用的设备和试剂有严格的规定,如果在实际使用中,试剂用量过多、设备不精确、使用不当等,均可能导致误差的产生。比如国内设备和国外设备存在一定差别,假定某鉴定仪器在国内标准下分为三个等级,进行医学检验时使用第二等级即可,而美国标准为四个等级,检验时依然按二级标准就可能出现误差。试剂方面,我国国产设备可能无法应用美国试剂,美国设备也可能无法应用我国的试剂,搭配不当同样可能出现误差[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控制办法
在同医院工作人员的交流中,笔者与同学了解了一些知识内容和人员对于控制误差的看法,之后又参照了一些书籍资料,给出部分控制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对策,包括样本采集、人员能力等方面,具体如下:
(一)完善样本采集工作
样本采集工作的完善是控制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主要对策之一,具体而言,应要求人员严格按照规范进行采集,并在采集后进行校对和确认,如果条件允许,可进行两次以上采集,确保样本科学可用。以肌肉组织解剖学检验为例,在采集样本时,假定对象为动物肢体,首先要通过沟通了解所需检验的肌肉组织,之后在放大镜的辅助下,以洁净、无菌刀具割取组织,并将其放入无菌袋中保存,二次、三次采集时,重复上述步骤,确保采集样本过程规范、样本数目足够,从而避免出现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
(二)提升人员能力水平
人员能力方面的提升也有助于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控制。尽管医学检验的核心是科技设备,但各类实际工作依然需要借助人员进行,比如样本采集、设备调试、检验执行等,提升人员能力水平的方式主要是进行集中培训。比如上文所示样本采集工作,医院可以将所有相关人员进行集中,统一教授,如使用刀具割取肌肉组织时,应相对刀具进行消毒,确保刀具处于无菌状态,在进行割取时,要注意肌肉纤维的方向,避免胡乱下刀、破坏纤维结构,导致后续检验中误差的产生。所有的教授工作可以周期进行,以每周为一个周期,持续开展,并以每个月为一个周期,综合检验人员的掌握情况,对于无法掌握相关技能的人员,进行二次培训,直到其水平达标[2]。
(三)使用合适的设备和试剂
笔者与同学查阅了部分外文文献,发现各类设备和试剂存在这中外差异,搭配使用不当可能造成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出现。在实际工作中,应合理予以使用。具体而言,首先要在设备和试剂购进时进行登记,明确各类设备、试剂的用途,之后以不同功能为标准,进行分类管理,并在储藏室外予以著名。部分特殊设备应采取专人专管措施,确保管理质量。实际使用前,要认真核对设备性能和使用要求、检验内容,确保设备、试剂符合使用标准。具体使用时,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并考虑不同设备的实际差异,最大可能避免误差的出现。
总结:通过探究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分析及对策,了解了相关基本内容。根据笔者和同学的初步调查,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样本采集问题、人员能力水平问题以及设备性能问题,在此基础上,笔者以及同学与医院人员进行交流、参考各类文献,给出控制误差的浅见,包括完善样本采集工作、提升人员能力水平、使用合适的设备和试剂等。希望能够为后续医学检验分析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蒋春香. 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原因及对策[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S2):521-522.
[2]李艳红. 医学标本检测前误差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J]. 人民军医,2015,58(02):154-155.
论文作者:王誉霖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9月下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7
标签:误差论文; 医学论文; 样本论文; 设备论文; 人员论文; 试剂论文; 能力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9月下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