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指导我们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些要求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就是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3-090-01
一、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德育意识
我们的教育意识,不能把数学教学仅仅作为数学知识的教学,而要把品德教育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应注意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落实思想品德教育的环节,在评估课堂教学质量时也要对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进行全面衡量。只有这样,致始至终把品德教育与教学活动这个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其真正的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深入钻研教材,挖掘德育因素
在数学知识里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作为教师,必须通读小学数学各册教材,掌握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的同时,理出思想品德教育的脉络;在备课和上课过程中,做到有计划地把德育内容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去。
例如,第一册数学第一节“准备课”中的主题画就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看到图上五星红旗,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我们每周都要参加升旗仪式,唱国歌、聆听国旗下的讲话,从而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播下热爱祖国的种子。除此之外,利用图画,还能进行尊敬老师、友爱同学、热爱劳动、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等良好的思想品质教育。
当然,教材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新的数据不能及时反应到教材上。因此,教师要经常及时地搜集新的信息,精选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编成习题介绍给学生,这样赋予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以时代气息,学生容易产生共鸣,有新鲜感。
三、发挥课堂教学作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而且是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必须在"寓"和"渗透"二点上下功夫,努力把知识点与思想品德教育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知识教学、智能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同步到位,由于教学的内容不同,渗透的方法也就不同。数学凭借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本身充满辩证关系,数学中的曲与直、形与数、加与减、乘与除……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体现,数学解题过程中不断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过程正是事物联系发展变化的客观过程。所以数学教学也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在教学比例尺时,教师出示一幅中国地图,让学生领略祖国美丽的大好河山,然后让学生畅谈:快五一节了,你们想出去旅游吗?准备去哪儿?你知道你要去的地方离你家有多远吗?引导学生探索讨论,怎样从图上知道两地间的实际距离呢?从而教学比例尺。新课结束后,引导学生讨论:1、你知道你要去的地方离你家有多远吗?2、你为什么要去那里?3、你知道那里有哪些名胜古迹、名人趣事、地方特产、珍稀动物吗?通过讨论、分组交流,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山河壮丽,物产丰富,名人荟萃,使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再比如:几何知识的教学也大都可以通过让学生摆一摆、折一折、拼一拼、数一数、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等操作活动进行教学。这样学生都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并深刻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的道理。
四、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开阔学生数学眼界
课堂教学的时间必定是有限的,而且只能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品德教育,无论在教育的时间或内容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就有必要开展课外活动,开辟德育的第二课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数学史料,讲数学家的故事,办数学专栏,介绍数学在最新科技成果中的应用,或者组织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开展实践活动。课内课外有机地结合,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第十二册“百分数”后,可让学生调查家庭近年来收入的情况,到附近银行调查近年来居民储蓄增长情况等,让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的大好形势,体会党的富民政策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实惠,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教育,并对学生有机进行纳税意识教育,教育学生“小家”富了,不要忘记“大家”。在教学统计图表后,要求学生分组到各繁忙地段的马路上调查机动车的通行情况,根据调查的原始数据分类整理制成统计图表,通过分析统计图表提出相关的建议:如马路的拓宽改造、汽车型号的更换、尾气排放的处理及交通秩序的管理等情况,从而唤起学生的能源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还可以分组去妇联了解世界人口增长变化的情况,制成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从统计图中分析:从1830年~1930年经过了100年时间世界人口增加了约12亿,而从1930年~1999年不到70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增加了近38亿,使学生懂得世界人口增长迅猛,而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如不迅速控制人口增长,地球将会被“挤破”,并由此引发学生对能源、交通、住房、就业等问题的思考,同学们纷纷给世界卫生组织写信,就人口问题谈看法、谈设想、谈打算,从而唤起了学生的人口意识,对学生有机地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五、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小学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影响很大。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校群体师生相互示范效应中,教师在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产生的影响最大,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模仿教师行为的倾向。例如,要培养学生书写工整和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首先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出榜样,在板书和批改作业中做到认真、细致、书写整齐。对个别学生进行教育帮助,要采取耐心说服的方法,避免用训斥的方法。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要有比较扎实的辩证唯物主义基础,对工作认真负责,语言文明,仪表端庄,治学严谨,板书工整,书写规范,批改作业及时,评卷公正,关心爱护学生,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上对学生潜移默化,使学生从不知不觉中学到做人的道理。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的、持之以恒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可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还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学习数学的潜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全方位地调动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还能促进其它各学科的发展,对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论文作者:张毅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3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思想品德论文; 教师论文; 过程中论文; 知识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3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