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合理性论文_周磊

上海乃村装饰工艺有限公司 身份证号码:321081199009097211

摘要:我国属于地震灾害多发的国家,因此在建筑工程的开展过程当中,对建筑体的抗震性能有着较高的要求。在建筑工程的开展过程当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工作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程设计环节,得到了相关施工单位和社会大众的高度重视。本文重点针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不断提高建筑体的抗震性能。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应用

依照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现阶段我国平均每年发生大小地震的次数达到500多万次,其中超过5级以上的地震灾害次数超过了近千次。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属于一个地震灾害比较多发的国家,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对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以及人们的人身安全有着重要的保障,这对我国建筑工程的设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在建筑工程的设计工作当中,为了最大限度上降低地震灾害所产生的破坏性作用,在建筑结构的设计工作当中必须有一种建筑体的结构设计特性,从整个结构的构成特性上来对建筑抗震性能加以提升,以此来保证整个建筑体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思路

1.1 能力抗震设计思路

现阶段在欧洲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当中,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对抗震设计工作重视程度较高,在抗震设计工作当中主要采用的是能力设计方式,运用建筑体的结构延展性能来实现良好的建筑截面的设计效果,通过这种结构设计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整个建筑的能耗能力,保证建筑结构的延展性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对建筑的塑性耗能结构设计工作当中,相关设计工作人员可以直接通过塑性铰的使用,实现对整个建筑体结构强度差异的调节,从而提高了整个建筑界面的稳定性控制,当产生地震灾害的情况下建筑体结构会减少形变,同时可以有效防止部分结构产生脆弱坍塌等不良问题。

1.2二次建筑抗震设计思路

日本国家在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工作当中,主要是通过二次设计的方式来加以实现。在设计工作当中主要是将建筑体本身的自重应力来进行充分的考虑,当产生地震灾害的情况下,对整个建筑体进行分开设计,保证每一个建筑体的分支结构都可以充分达到整个地震抗震的设计等要求,同时通过对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的有效使用,充分保证整个建筑结构的最大承载力,可以抵御常见地震灾害所产生的重力,以此来保证整个建筑结构设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建筑结构的二次设计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整个建筑体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标准,进而提高了建筑整体的安全性能。

1.3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影响因素

在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过程当中,必须要充分结合建筑体的自身性能,有效开展建筑体结构稳定性研究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的保证整个建筑结构的抗形变能力,提高了建筑体的延展性,保证建筑在受到地震灾害的情况下,可以最大限度上提高建筑体的稳定性,防止产生大面积坍塌的不良问题。在当前建筑的框架结构设计工作当中,相关社会工作人员很容易对建筑体内部的力学性能设计加以忽略,这一问题直接导致建筑体在结构相关的性能方面和实际的工作标准存在偏差,整个框架结构的承载力下降进而影响到了建筑体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合理性的提升措施

2.1增强梁柱的抗弯能力

在建筑体的梁柱抗弯能力方面是保证整个建筑体结构稳定性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建筑结构的设计工作当中,针对梁柱抗弯能力需要设定出相应的加固方案。在设计过程当中,首先将塑性铰直接设置在梁体结构的一端,这样可以保证整个支撑柱和梁体在受到地震灾害的情况下共同受力,有效缓解了地震波对建筑体所产生的不稳定影响,防止了建筑体产生不良晃动或者是大面积坍塌等不良问题。在建筑结构的设计工作当中,涉及到了建筑结构屈服性的概念,这一概念主要针对的是在建筑结构当中,需要有效提高建筑体的塑性形变能力,这样可以降低地震灾害所产生的强大应力作用,保证建筑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建筑墙体的落梁设计工作方式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当中比较常见的设计方式,通过对这一设计方法的有效使用,可以最大限度上提高整个建筑量体结构和支撑柱结构的承载能力,当产生地震灾害的情况下可以表现出良好的抗弯性能和负载性能,进而提高了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2.2剪力增大措施

要想提高整个建筑框架结构强度集中提高,剪力大小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主要是针对建筑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正面所受到的承载能力对应的剪力大小来进行控制,也就是直接提高建筑体斜截面的上的剪力强度,如图1所示,通过这种设置方式可以将建筑的正截面和斜截面之间应力大小来进行合理的划分,有效保障建筑体在受到地震灾害的条件下,在横向截面上的作用力大小不会波及到正向截面当中,以此来提高建筑体的纵向截面的结构质量,防止产生不良结构问题。

图1 剪力墙抗震设计

2.3 塑性铰构造

塑性铰构造其实属于在地震波的横向重力条件下产生了一个定向的破坏点,对于整个建筑混凝土的框架结构构成来讲,如果在受到地震灾害的作用环境下,在建筑体内部结构当中会出现一个容易屈服的破坏点,这个破坏点俗称为塑性铰。

在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当中,这种塑性铰的结构构件,由原本的构件划分成两个对称的结构形式,其中一个塑性铰作为其中一个结构衔接点,在钢筋混凝土框架当中可以实现在一个特定区域范围内来进行位移,在这种自由位移的环境当中,也可以有效提高整个地震灾害所产生的应力作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当中经常会出现不良的结构影响问题,随着建筑内部的结构限制力的降低,在建筑结构相互之间的作用力大小也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在此过程当中,如果产生了建筑结构截面的塑性流动,那么将会直接加大整个建筑截面转角的差值,对整个建筑结构的强度进行了削弱,直接影响到了整个建筑框架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分析和研究,从中可以总结出在建筑结构的框架结构设计工作当中,必须要充分保证整个建筑抗震性能的提升,这不但关系到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也对人们的居住安全性有着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廷东.试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合理性[J].居舍,2019(13):78.

[2]申钢.浅谈我国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合理性[J].价值工程,2014,33(08):152-153.

[3]梁伟盛. 腋撑式钢筋混凝土结构转换层理论分析及抗震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论文作者:周磊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5

标签:;  ;  ;  ;  ;  ;  ;  ;  

分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合理性论文_周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