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初探_农村论文

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初探_农村论文

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牧区论文,精神文明建设论文,加强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是强化农业国民经济基础地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是维护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保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

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要求来看,当前我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和困难,例如:着力解决农牧民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的工作不够扎实,部分农牧民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和行为方式与农村牧区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比较薄弱。有的地方治安状况不好,封建迷信、宗教势力、偷盗赌博、婚丧事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未能有效地禁止;文化生活贫乏和文化市场不健康的问题同时存在,丑恶现象在一些地方滋长蔓延;宣传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社会事业和群众性文化活动不能满足广大农牧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因此,我们要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牧区经济,提高农牧民素质这一根本任务,切实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牧区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一、抓教育,提高素质,培育“四有”新人

从我区农牧民的素质现状出发,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有针对性地组织农牧民开展学理论、学文化、学法律、学市场经济知识、学科学技术活动,特别要着重抓好三个方面的教育:

第一,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教育。引导农村牧区广大基层干部自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市场经济,带领广大农牧民致富奔小康,为农村牧区的改革发展稳定服务。要着眼于引导农牧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变安贫乐道、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观念,树立开拓创新、加快发展的观念;改变保守、盲目的思想状态,树立敢闯市场、适应市场的观念;改变分散、封闭经营的状态,树立相互协作,实现产业化发展的观念,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对农村牧区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要求在人们的日常行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出来,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农牧民讲文明、讲礼貌、讲信誉、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逐步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精神风貌、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

第三,切实加强科技知识教育和法制教育。大力普及市场经济知识、文化科技知识和法律知识,增强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本领和进市场、奔小康的能力。当前,农牧民迫切要求学习和掌握实用技术和致富本领。因此,我们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帮助农牧民掌握科学技术,提高素质,推广和使用优良品种、适用技术,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

三、抓活动,发动群众,创建文明村镇

要从农牧户抓起,认真组织好创建“文明户”、“文明村镇”等活动,使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在农牧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中得到加强。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创建文明户是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和主要环节。近年来,我区广泛开展了“十星级奔小康文明户”评比活动,对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农村牧区各项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把这项活动进一步引向规范化、制度化,更广泛地吸引群众参与,当前要特别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在从实际出发制定方案,严格评比标准;二是评比工作既不要太繁琐,又要履行一定程序,并特别注意发扬民主,让群众参与;三是要有具体的激励约束办法;四是要注意发挥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

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要以提高农牧民素质、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为目标。当前,我区农村牧区村容镇貌普遍存在着脏、乱、差的问题;而路、桥、水、电、通讯、卫生等公益事业发展的严重滞后,都阻碍和制约了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的发展。从我区实际出发,创建文明村镇,要下气力制定一个好的规划,抓好八大建设:

制定一个规划——村镇发展规划。要根据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以乡村城市化为方向,按照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配套、交通方便、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目标和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任务的要求,编制村镇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村镇建设规划。

抓好八大建设——即经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文化建设、制度建设、环境建设、治安建设、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

要集中力量解决农牧民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如改善交通、兴修水利、供电、改水和改厕、通信设施、农村牧区社会保障体系等。文明村镇建设还必须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基层政权结合起来,同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为广大农牧民服务的功能结合起来,同计划生育、节约土地、环境建设结合起来。

三、抓阵地,重在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加强农村牧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组织好群众性文化活动,营造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努力使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原则落到实处。

要建设好农村牧区广播、电视网络和群众文化工作网络,这是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载体,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阵地。要采取国家、集体、个人分别负担的原则,尽快解决有线广播进村入户的问题;提高农村牧区电视覆盖率,逐步完善电视差转设施和地面卫星接收设施,解决偏远地区农牧民看电视难问题。要做到旗县有文化馆、图书馆,苏木乡镇有文化站或文化中心,并充分利用好这些设施,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使农村牧区干部群众在各种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中陶冶情操,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修养。苏木乡镇、嘎查村要建好农村牧区基层党校、农牧民技术学校、农牧民夜校,搞好科普示范村建设。做好农村牧区文化市场的管理,打击非法经营活动。

要不断改善农村牧区教学条件,实现苏木乡镇有中学、嘎查村有小学,所有学校都要达到“一无两有三配套”的标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发展农村牧区医疗卫生保健事业,苏木乡镇都要建有卫生院,嘎查村建有卫生室,使农牧民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不断提高农牧民的健康水平。

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地区的实际,制定乡规民约,破除陈规陋习,反对封建迷信活动,反对赌博,反对婚丧事大操大办,反对非法宗教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继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把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电影戏剧、科技资料、卫生服务源源不断地送到农村牧区,送到农牧民手中去。

四、抓组织,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切实加强领导,充分发挥有关部门的作用,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是做好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保证。

第一,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对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切实负起责任,履行职责。从思想上真正解决好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把两个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一起部署、一起推动、一起检查、一起落实。

第二,加强协调。一是注意对各项工作的协调,二是注意对有关部门的协调。农村牧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涉及到农村牧区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须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才能做好。如“十星级奔小康文明户”活动,其中就包括经济、法制建设、文化教育、计划生育、移风易俗等各项工作,涉及到经济、司法、文化、教育、民政、计生、共青团、妇联、科协等许多部门和组织的工作职责范围。党委要协调各部门、各方面围绕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分别从自身的职责、职能出发,齐心协力抓好各项创建活动。

第三,加强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机制,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强化激励约束机制,以保证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层层有人管、有人干,真正落到实处。

标签:;  ;  ;  ;  ;  

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初探_农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