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直播看网络主持人的口语传播特点
傅 裕
(广西艺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22)
【摘 要】 移动互联网时代,直播迎来了“随走、随看、随播”的3.0移动视频直播阶段,网络直播迅速成为新型表达方式及互动平台。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年龄层次的普通大众用户纷纷开启网络直播体验,依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网络直播平台成为网络主播或直播用户,传播主体朝着“泛众化”发展,人人都是主播即网络主持人。新媒体环境为网络主持人即兴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直播技术让网络主持人即兴口语的创新空间更加广阔,但另一方面,语音识别技术进步,AI智能主持人出现,网络主持人面临着人工智能的冲击。本论文将从网络直播的传播主体出发研究网络主持人口语传播特点及发展态势,探讨网络主持人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如何更好的创新口语表达方式、增强口语传播能力在网络直播中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 网络直播;网络主持人;口语传播
一、文献综述
2016年被称为是“中国网络直播元年”,网络直播一度成为投资风口,各类网络直播平台和软件应用层出不穷,呈现出非常迅速的爆炸式增长态势,通过对目前有关网络直播的文献梳理,发现当下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直播粉丝用户研究、直播平台研究、直播场景研究和网络主播研究四个方面,其中关于网络主播的研究较少,对于其口语传播特点研究也不丰富。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主持人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但即兴口语仍然是主持人最为重要的职能,本文主要对网络直播中网络主持人的口语传播特点及发展态势进行分析。
二、网络直播中网络主持人的口语传播特点
(一)口语传播更加注重即兴的口语表达。网络直播发展兴起最开始主要以游戏竞技为主,后来渐渐发展到吃饭、睡觉、穿衣打扮、学习、唱歌和居家生活等方面,内容繁多,以泛娱乐化生活方式让直播者找到展现自己的机会,给围观者带来聚合共鸣与新鲜感受。网红直播更加注重的是网络互动、参与性较强,但是从网络直播互动的间接性及虚拟性、广泛性及全球性、心理自由性及平等性、及时性等来讲,这也是口语传播发展的实践过程。与电视节目传播一样,网络直播是将声音和画面结合在一起的表现形式,是思维和语言的统一展示,亦是主持艺术的表现形式。网红直播究其根本就是主播会说话、说人话、话里有话。直播间的网络主播大多没有提前准备稿件和策划,更多的是即兴表演或即兴口语表达,就主播即兴口语传播来说,网络直播技术的提高和网络互动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直播内容的增多和直播中互动方式的逐渐增多,对网络主播的思维反应、认识层面、即兴口语能力等要求更高。
网络直播中的即兴口语传播无处不在,因为网络直播是基本没有台本策划的一场直播,直播内容会随着网络主播或者观众的现场发挥而随时改变,具有不确定性,这种情况下网络主持人的即兴口语表达就显得格外重要,好的口语表达能让直播传播的更广,粉丝量迅速增加。
(二)口语传播体现了网络主持人的自我观点呈现与意见领袖。网络直播是一个平民大众化的展示舞台,网络主播有的为了梦想在直播中展现自己的特殊精彩才华,也有因为其他原因在直播平台上进行着真我或假我的表演活动。网络直播者将自己日常事实生活中发生的一面展现,这是一种“真我”,但这种真实生活也是经过筛选、过滤过后展现的。网络直播者给自己戴上面具,通过粉饰自己,甚至隐瞒自己真实的身份,这就是“假我”,目的是将完美理想化的自我展现给直播平台上的粉丝。在网络直播的自我呈现中,因受到粉丝、受众的喜爱及关注,网络直播者的知名度不断提高,且有了一定的粉丝基础,这时其被称为网络意见领袖,并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受众的舆论方向。
首先,在主题上存在问题。通过研究可以看出,在一些微课教学中存在着主题不明确的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对微课教育产生正确的认识,这样也就使得微课教育的正常开展开受到了影响。其次,教学目标不准确。一般来说微课的教学目标大多是从知识技能目标上提出来的,主要是因为这一环节是学生最容易产生疑问的地方。但是从实际上来说,由于一些目标在设计上以情感目标为主,这样也就使得在有限的时间里难以让学生所理解,而影响到了教学的开展效果[1]。
(三)富有地域性的口语表达,易引发共鸣。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以普通话作为主持人的语言,传统媒体的播音员和主持人能站上岗的第一条件就是必须字正腔圆,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讲好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成为主持人,即使其他素质能力很强,也只能做幕后工作者,一定程度上埋没了许多优秀人才。但是随着自媒体的到来,网络的灵活性和泛众化性似乎消解这种语言的权威性,事实上不论主播使用任何地区的语言都有其关注度和受众。例如网络红人“李子柒”是四川人,她发布的微博视频里以美食和四川话为主,他的粉丝也多为四川人。这种具有地方性的语言传播活动不仅没有让受众反感,反而形成了一种新的口语传播特点,使网络主持人具有了鲜明的个人特色,不是千篇一律的播音腔和主持范儿,由于使用方言时,使得主播更加接地气,平民化,并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字正腔圆的权威距离感,使得氛围变的轻松,观众好似在和一个自己身边的朋友交流,拉近了与受众的亲密感,另一方面也在不稳定的弱关系网络环境下增强了与粉丝的情感联系度,引起受众的共鸣。
三、网络主持人的口语传播发展态势
由表1可知,A、B厂烟气再循环系统的设计方案在取风口位置、再循环比例、喷嘴布置及系统控制等方面均存在差异。
(一)人工智能主持人对网络主持人的挑战。2019年央视网络春晚,人工智能主播“小小撒”与央视主持人撒贝宁一起亮相舞台,与真人撒贝宁的相似度高达99%,甚至在节目过程中,小小撒参与空场,妙语连珠。其实在2108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新华社就发布了全球首个合成新闻主播——AI合成主播,并在2019年3月正式上岗,这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圈的广泛关注,“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英国Daily Mail等海外媒体对其进行了大篇幅报道。作为新华社的新员工,AI合成主播上线后立即投入到新闻播报中并实现量产,目前已播报新闻三千余条,累计时长一万多分钟,是助力新华社新闻生产的新生力量。
(二)人工智能可以替代声音,但无法完成即兴口语传播。机器人超越我们的,不可否认是智商和运算层面,然而,人的理解力、同理心、共鸣性等情感上的软实力,是机器无法取代的。网络主持人作为真实的人,具有真切的情感和灵感,在与受众的交流中,需要的是具有高感性能力的人,网络主持人正是具有创造力、同理心、能观察趋势、以及为事物赋予意义的人。在播音主持领域,通过技术手段声音可以被取代,但是网络主持人完全被取代是不可能的事情。技术催生下的智能主持人或许可以把一个人的声音、音色等模仿得一模一样,但是做不到模仿人的面部神态、微表情、感情以及最重要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部分,这种情况下的人工智能主持人很难得到受众的认同感和持久喜爱。
四、结语
我们最终需要的网络主持人是具有即兴口语传播能力、与受众互动,甚至处理复杂的随机情况,同时能做到幽默的调侃,能根据情况灵活发挥与合理处置意外。而智能主持人只是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无法保障受众留存度。人工智能还无法取代网络主持人的角色,但我们要正视其带来的巨大变革,媒体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完成配音、搜集素材等重复机械的幕后工作,可以让网络主持人将更多精力用在口语传播主持创新上,发挥网络主持人更大的作用。
1980年可视作这两个城市个人演唱会发展的分水岭。以下将分别呈现两地在这段时间内,流行音乐个人演唱会的数据统计,并将从个人演唱会数量及趋势、歌手群体及变化,举办过流行音乐个人演唱会的歌手群体(具体分为中国大陆、香港地区、台湾地区、韩国、日本、欧美及其他等几类),考察两岸流行音乐的发展脉络。
参考文献:
[1]周静.人工智能背景下主持人领域的优势与挑战[J].新闻传播,2018,(14):39-40.
[2]汪雅倩.“新型社交方式”:基于主播视角的网络直播间陌生人虚拟互动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9,(02):87-93+72.
[3]周春光.智能环境下主持人即兴口语的发展态势[J].新闻研究导刊,2018,9(09):73+75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0125(2019)23-0230-02
基金项目: 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从网红直播看网络主持人的口语传播特点”,项目编号:2018XJ96。
作者简介: 傅 裕,女,湖北人,广西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