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校融合背景下大学图书馆对MOOC的服务性研究
王蕾(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摘要: 随着我国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社会的发展。因此将图书馆信息服务与MOOC模式向融合,是当前高校图书馆寻求发展的主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图书馆与MOOC模式融合的现状,详细阐述了当前高校图书馆寻求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而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以期能够更好的促进高校图书馆与MOOC模式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 图书馆;产校融合;MOOC
一、引言
大学图书馆作为当代大学校园的信息聚集地,在大学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不仅是学校教学教学科研的基础保障,同时也是学生自我提升的重要基础。就目前大学图书馆与MOOC模式相融合而言,一方面,MOOC模式中的信息提供,生成和传播都与图书馆在校园中的作用不谋而合,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另一方面,就服务对象而言,广泛的用户群体,高度的课程开放性,完整的课程设置和及时消息更新都是当前大学图书馆在发展中需要持续完善更新的功能。基于此,将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与MOOC模式相结合是当前大学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是服务理念,服务对象,服务形式等方面,MOOC模式与大学图书馆的需求都不谋而合,因此,大学图书馆MOOC化成为当前大学图书馆发展的新方向,不仅能够有效的拓宽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范围,推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发展、同时还能够改变传统的单一的纸质媒介的获取方式,充分调动人们的多重感官理解。
(一)图书馆在MOOC建设中的作用
相比较于传统的图书馆信息建设而言,将图书馆与MOOC模式相融合不仅有助于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能够大幅度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拓宽信息传播的范围。而图书馆在MOOC模式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在教育资源方面的作用,例如教育资源的发现和利用,开放教育资源的保存或开放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图书馆不仅可以为mooc模式提供丰富的资源保障,同时也是广泛用户的来源。其次是在版权问题方面和开放内容选择方面,能够有效确保MOOC模式所供给用户信息的正确性与开放式许可方面的需要。
根据拟建建筑物特点,结合场地地质条件,可采用天然地基。考虑到场地含一层地下车库,建议挖除第①层表土层、河沟鱼塘处的淤泥和回填土及第②层黏土层,以第③-1层含砂姜黏土作为基础持力层;基础形式建议采用高层筏板基础,多层可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及其他符合设计要求的基础形式。
单位在用该方法来展开分析时,其需要把成本看成是产量的函数,然后再从此角度来展开研究,当得出结论之后,其需要与原始的成本与当前的结果进行成本区分,即主要分为两大类型。需要注意的是,联系成本与产品自身的动态分析,其是构成管理会计的重要部分。
(二)MOOC 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相较于传统的授课模式,MOOC模式的教学模式不仅符合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同时也是对当前社会对人才要求而言的重大改变。一方面,MOOC模式的最大意义是将教育内容和教育资源融合并建立了共享平台,使教育资源公共化,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课程资源的选择和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很大程度上节约学习者的时间和空间,并且拓宽了学习者的类型,职业范围等。另一方面,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结合起来,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但与此同时,对于MOOC教学模式的弊端也层出不穷。首先是关于在线学习平台的不稳定性,其次是关于平台作品的原创性问题,如何解决作弊和剽窃问题是当前资源共享平台中最主要的问题。最后是MOOC模式的商业收入与营销手段问题,保持稳定的资源来源与用户,是当前MOOC模式的基础。
二、MOOC在大学图书馆的应用现状
(一)缺乏统一的构建机制和标准
想要充分发挥MOOC模式的优势,首先需要各个学科教师的配合与帮助,在平台中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以供学生和其他教师的学习参考。同时可以增加网络课程等内容,在提高教师知名度的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快速了解学科内容和学科性质。其次,如果只有教师的资源展现,那么MOOC模式与其他在线平台课程并无任何区别,显然这并不是我们所寻求的新型管理服务模式。因此,在MOOC模式中,还需要寻求图书馆管理员的帮助与管理。一方面,图书管理员局内专业的信息检索,文献分类和知识储备能力,能够帮助MOOC模式建立良好的检索系统和关键字查找系统,从而提高平台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图书管理员也是MOOC模式的管理员,书籍的分门别类,版权著作等问题都需要专业的图书管理员来完成。
(二)共享资源“不共享”
一方面,在当前MOOC模式与大学图书馆的关系中,大学图书馆通过MOOC模式在校内开展新型信息服务,需要图书馆与课程体系的相对接。就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而言,需要增加新的工作内容。例如对教学课程进行跟踪,并且将信息服务及时融入课堂中去。不仅能够有效促进课堂内容的充实和完善,同时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就当前MOOC模式而言,开发出能够将图书馆信息服务嵌入教学内容当中,实现图书馆与教学相关部门的对接,通过为学生提供相关信息的获取方式,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大学图书馆对MOOC服务转型探索
(一)服务转型的必要性
随着当前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从最初的单一的纸质媒介发展为学科化,个性化,知识化等多种服务,不仅能够为教学科研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同时也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阅读数量和阅读范围的扩大。而MOOC模式在与图书馆相融合的过程中,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模式的正常开展,基于此背景下,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型是势在必行的。一方面,MOOC模式能够有效弥补图书馆资源共享程度低的问题,其次就当前大学图书馆的发展而言,MOOC 模式的应用不仅打破了原有的校内简单借阅与传播的方式,同时对校外的人员阅读和使用也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从而更为加深推广和利用这些优质资源,促进大学图书馆的发展,从而开创大学图书馆的新的服务模式。
(二)服务转型的可行性
1.构建统一的标准机制
截止目前,国内外的MOOC平台发展都有了一定的规模,能够为大学图书馆的改革创新提供平台基础。例如在我国内就有网易公开课,新浪公开课,腾讯课堂,学堂在线等等专业学科平台。这些平台聚集了各个学科的优质课程资源,学校图书馆管理员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在线平台,或者建立专有的在线平台。一方面能够有效促进学校图书馆管理服务模式的优化,另一方面,在校外人员的使用中,可以适当收取相关费用。从而在平台上进行相关的管理推广工作,在扩大推广范围的同时,也加大了管理难度,这就需要我们图书管理员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以期能够更好的为学校服务,为学生服务。
2.技术支持
MOOC作为网络在线平台,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与互联网的支持。因此,对用户而言,开展线上学科服务需要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对学校而言,将学校图书馆与MOOC模式结合起来,需要提供技术支持与相关的系统维护,以保证学科在线平台的平稳运行。
3.MOOC模式的系统优化
目前,MOOC模式在大学图书馆中的应用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各个高校建立的资源共享平台侧重点不同,方式和程序代码的编写上也有很大的区别,导致学生在操作中,容易出现跨学科跨专业的资源错乱问题。因此,在对资源共享平台的应用方面,需要制定相关的标准,在基本模式和框架方面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其次才是按照本校的特色与需求进行相关的修改和制定。其次是在统一的构建机制方面,不同于整体的构建标准,构建机制的统一主要显示在资源平台中,学科和资源的获取与对接问题。就目前的应用先现状而言,图书馆的资源缺乏良好的分类整理,导致资源库的内容虽然丰富,却缺乏一定的条理。一方面,MOOC模式在资源平台建立之初,需要明确的划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和标明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中的需要。另一方面,在使用MOOC模式时,不仅要掌握所获取的知识,还需要对相关的获取方式进行掌握,例如对相关信息的检索和筛选能力的锻炼。而目前的MOOC信息服务中,缺少与教学内容相对接的资源查找入口,导致学生在寻找相关资源时需要进行新的检索,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利用图书馆查找资料的积极性,因此,高校在资源共享平台的建立中,需要着重注意与高校课程内容的对接,在学生课程下方标明课程所需资料与教师推荐阅读书目,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后是关于当前MOOC课程所涉及到的问题,即在相关的课程资源中,很少有课程进行双语翻译,绝大部分英语资料也没有中文字幕,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资料查找的程度不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自然会薄弱一些,学生在学习中也会感到较为吃力。因此,在MOOC模式平台中,仍然有较多的问题需要优化与改正,以期能够满足学生和教师的要求。
(三)服务转型的途径
1.资源支持
这种方法反应条件温和,且对α-位有吸电子基的脂肪族腈及芳香族腈有较高的收率,同时生产过程中产生较少的“三废”,对生产设备要求不高,安全操作性能较高,有利于工业化产品的生产及推广。
大学图书馆作为一个专门服务教师和学生的学校机构,在与MOOC模式相融合的过程中,虽然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阅读群体的扩大,图书使用率增加等好处,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弊端,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共享资源的“不共享”。一方面,相比较于社会相关资源的流动性,学校资源显得较为薄弱,使学生的信息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在MOOC平台上信息来源过于混乱,学生在平台上的资源查找是较为困难的。首先在社会资源和学校资源的格式问题上,差异较大,导致大部分资源在使用时,因为格式不同而产生无法读取的情况。导致共享资源无法共享。其次是在版权问题上,学校对一些资源的使用和借鉴缺乏正规渠道的购买,导致教师和学生在使用资源时受到限制,无法完整的观看全部资源,从而降低了平台利用率,导致学生对图书馆的资源平台使用兴趣较低。
另一方面,为了能够有效实现社会资源的流动,大学图书馆在与MOOC模式结合的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关的标准或者统一的规范制度。建立统一的规范制度,不仅能够实现指标系统的统一,同时能够降低孤岛信息的出现,即信息传播,研究和发展方向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详细的内容,同时能够加快共享信息资源平台发展的进程。在MOOC模式中,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作为基础,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归类都具有一定的规章流程。但与此同时,MOOC模式另一个最为重要的特点是对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能力的检测,通过平台大数据分析,对学生学习内容,学习效果和掌握情况进行基本的分析和检测,从而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能力。
2.对MOOC教学资源的优化
课堂结束,笔者的脑海里不断交互出现上课的情景。为什么即使是生活图片,学生理解数量关系还会出现困难?返回到班上问学生,方阵图片和点子图片谁更能让你理解这三种方法。学生纷纷表示点子图好理解一些,缘由是点子图通过不同的摆放更能让人感受到数量之间的关系。诚然,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生活图片到抽象数学问题的跨度太大,学生兴趣和思辨能力跨越该跨度存在不同程度困难。借助几何图形,以形助教,使抽象问题直观化,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提升。
据不完全统计,超过半数教学人员对教学资源,信息检索,以及学习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优化MOOC模式的教学资源是整合大学图书馆MOOC模式应用的首要选择。首先,图书馆需要优化信息检索方式,在众多信息资源中选出丰富且优质的相关教学资源。其次,在图书馆与MOOC模式的融合中,关于相关教学资源的选择中,需要注意避免版权风险的出现,通过培养专业的版权知识的专业人才,从而加强教师和学生的版权意识,并且提高图书管理员吧的版权服务功能。最后,通过MOOC模式中对检索程序和情报数据分析等方面的模式优化,得出更为客观和准确的学生教师评价,成立专门的MOOC模式课程小组,让教师和学生在使用中能够有良好的服务体验。
3.馆员的支持
为MOOC模式提供持续的,真实的数据是当前图书馆发展MOOC模式基础,一方面,加强学生数据搜索内容的追踪,对现有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另一方面图书馆在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记录过程中,需要引进或者开发先进的数据分析和存储系统,同时,强化课程在图书馆资源平台上的内容,加强课程与图书馆的对接的准确性。同时在学生专业背景下,对学生的学习规律进行总结。最后,将收集到的有用信息反馈给教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帮助教师优化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教学课程资源的优质性和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
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不断培育创新能力才是我国中医药企业在国、内外竞争中赢得竞争优势的源泉。为此,一要整合并促进省内中医药产、学、研资源与沿线国家(地区)及全球科研机构或公司合作,组建协同创新联盟,联合开展研究,实现优势互补,共担研发成本,增加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开发及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二要通过加强中医药企业的科技投入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及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11]。
4.加强学生信息保护
在资源共享平台中,由于受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个人信息泄露的案例层出不穷,因此,学校图书馆在开展相关课程模式时,需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问题,提高学生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从而营造出以信息服务为标准的良好的学习环境。
将真实与梦幻融合在笔墨的构成中,充满了抒情的幻想,是"心理的写实",这就是意家美术(写意画)的魅力所在。
四、结论
综上所述,大学图书馆在与MOOC模式融合的过程中,需要建构统一的标准机制,加强MOOC模式教学资源的优化,提高MOOC模式的系统优化,注重学生个人信息的保护等方面展开,从而完善MOOC模式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方式,推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提高高等教学资源的流动,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任冬梅.MOOC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05):145+154.
[2]王果,张立彬.高校图书馆参与化解MOOC版权风险的策略与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18(24):83-91.
[3]吴博.MOOC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探析[J].通讯世界,2018,25(12):286-287.
[4]郭军.国内图书馆与MOOC相关问题研究综述[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8,27(6):90-102.
[5]张鸣远.MOOC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应对策略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8(22):182-183.
[6]冯平.基于Mooc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创新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19):137-139.
标签:图书馆论文; 产校融合论文; MOOC论文;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