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经济区一体化交通运输对策-以徐州市为例论文

淮海经济区一体化交通运输对策-以徐州市为例论文

淮海经济区一体化交通运输对策
——以徐州市为例

□ 孙前进 李 阳

关键词: 淮海经济区;一体化;枢纽经济;综合交通;港产城联动;共享服务

国务院关于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批复,确立了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地位,并要求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打造省际协同合作示范样板。江苏省委、省政府要求徐州市从更深的层面认识优势、更新的角度谋划路径、更大的领域发挥作用,抢抓高铁和互联网带来经济地理格局重塑的机遇,形成对人才、技术、资本、产业的集聚效应,努力把规划的“定位”变成实际的“地位”。交通作为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产业,是区域协同化、一体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徐州交通将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新的历史使命,加强与淮海经济区其它城市之间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以交通运输的一体化引领淮海经济区一体化发展。

一、徐州市交通具备了引领淮海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的基础

徐州市地处苏、鲁、豫、皖4省交界处和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东端起始区域,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也是江苏省“1+3”重点功能区战略中“3”的单独构成板块之一。境内公、铁、水、航空、管道等5种运输方式齐全,7条高速公路、16条国省道、“双十字”铁路枢纽、观音国际机场、内河港口、“高速+普通干线”、“城市高架快速路+城市轨道交通”、区域城市间及城市组团间快速直连通道,共同构筑了徐州市“联通全球、通达全国”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目前,徐州市已初步形成了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五通汇流”的立体化交通格局,以徐州市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一小时交通圈”正逐步形成。徐州市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正加快转变为发展竞争优势。

两组患者均在术后24 h内给予首次膀胱灌注,灌注后每15 min更换体位1次,保留1h后排出,保证膀胱各壁和药液能够完全接触。以后每周1次,共8次,后改为每月1次,持续1年。其中观察组采用吉西他滨治疗,将1000 mg吉西他滨混匀溶于50 ml生理盐水中。告知患者将尿液排空,于患者膀胱中置入导尿管,灌入吉西他滨液。对照组使用表柔比星进行治疗,将表柔比星与50 ml的生理盐水混匀,其灌注方法相同。

二、徐州市交通运输发展存在的短板和不足

1.区域枢纽门户的集聚吸引力有待提升

2017年徐州市中欧班列开行50列,与南京市的108列、郑州市的501列相比差距较大。观音国际机场国际直飞航线明显偏少,全球航空运输网络亟待优化完善,货邮吞吐量偏低。2017年徐州市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下降至15%左右,与南京市14%的比率还有差距。

2.联系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力有待增强

徐州都市圈内一小时覆盖率仅为57%,南京都市圈内一小时覆盖率为71%,郑州都市区内已实现了一小时全覆盖。徐州至淮海经济区内其它城市的高速公路非直线系数平均值为1.18,郑州市为1.15,南京市为1.09,与宿州、淮北、济宁、枣庄等城市的高速公路联系便捷程度偏低。从高铁和城际铁路联通方向看,南京市已经实现了6个方向的联通,郑州市已经实现了4个方向的联通。

3.区域中心城市的绝对竞争力有待塑造

(1)完善高快速路网体系,促进区域加快融合发展。加快徐州市东部绕越、台睢、丰沛、临徐、徐蚌、徐阜高速建设,着力构筑以徐州市为中心的“双环十射两连”高速公路网。加快以徐州市为中心的放射状快速干线公路网建设,构建“一环八射一联”的淮海经济区核心区高快公路网体系和“七环六联”的市域快速干线公路网体系。适应组团联动发展,继续推进中心城市“两环十一射一联”城市快速路系统建设,强化中心区对外通道的连接,实现中心城市对外围组团的辐射带动。

三、徐州市交通引领淮海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对策

1.构建区域枢纽门户,支撑枢纽经济发展

(1)加快构建三大枢纽中心,打造枢纽经济重要载体。加快以徐州东站为主的高铁客运枢纽体系和以铜山货场、双楼保税物流中心、金山桥综保区为主的铁路综合物流枢纽建设,大力发展铁路枢纽经济;推进观音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开辟通达全球主要机场的航线,完善国际中短程航线,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功能的区域性航空枢纽;加快大型集中化作业区、千吨级泊位和港口铁路专支线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内河水运经济。

“在实行的过程中,按照一步步执行,不仅能够对风险管理相关内容进行实施和执行,同时对降低风险发生率有重大作用和价值。”沈崇德坦称,这就是医院创新性地在医院后勤安全管理中引入“澳新风险管理标准”的最初考量。

(3)建设高品质航道网,助推区域物流降本增效。完善跨省、跨市水运通道建设,进一步畅通湖西航道、徐洪河、徐(宿)连航道等骨干航道。以交通运输部支持江苏打造京杭运河绿色航运示范区为契机,加强航道洁化、绿化、美化,系统性推进大运河航运文化建设,探索发展运河沿线游轮旅游线路,开展高标准步道、骑行道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

(3)发展轨道衍生产业,打造轨道交通衍生经济高地。抢抓淮海国际陆港建设重大机遇,加快铜山货场升级改造,将铁路物流园打造为区域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基地。加快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保税服务、保税贸易等功能性项目建设,推进高端生产要素集聚并形成优势。依托徐州地铁网、高铁网建设,推动轨道装备制造、轨道维修保养、轨道运营与物流等相关产业、衍生产业的发展与融合。

(2)打造以港口为基地的多式联运体系。加强与上海港、太仓港等沿江方向河江海联运线路建设,支持具备河江海联运功能的滚装/集装箱多用途船舶建造,打造更多海陆联运品牌线路。进一步优化徐州港铁水联运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信息服务功能,推动多式联运信息平台示范项目。加强对参与多式联运、内河集装箱运输航线开辟、货代、来箱企业等市场主体的政策扶持,在设施建设、设备购置、装备研发、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

在傣族众多的口传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有傣族文学的继承、传播和创新者之称的“赞哈”。“赞哈”是西双版纳一带演唱说唱音乐的民间歌手。在傣语中, “赞”是“能手”、“匠人”的意思,“哈”是“歌唱”之意,故“赞哈”是指歌手。“赞哈”是不脱离生产劳动的半职业性的歌手,他们极受老百姓的爱戴和尊重,与傣族的生活有很密切的联系,民间很多重大的活动,如逢年过节、盖新房、婚嫁、祭幡、升和尚等,都要邀请“赞哈”演唱。正如傣族民间谚语所说:“没有赞哈,就像菜里没有盐巴,生活里没有糯米一样。”

2.打造枢纽型交通网,提升中心城市能级

目前,徐州市建成高架快速路41.57公里,但与南京市的227公里、郑州市的110公里相比差距较大。城市轨道交通方面,徐州市正在同步建设1号、2号、3号线,而南京市已开通运营线路11条共计363公里,郑州开通运营线路3条共计95.4公里。徐州市区公交出行占比为36%,而南京城市公交出行占比达51%,郑州市公交出行占比达59%,差距十分明显。

(2)构建多层次铁路网络,提升区域集聚辐射能力。围绕巩固提升徐州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及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地位,加快徐宿淮盐、连徐客专等铁路建设,规划建设徐州至枣庄、睢宁、临沂、济宁、菏泽等城际铁路,开行徐州至周边城市市域(郊)铁路,强化铁路县级节点覆盖,构筑“米”字型高速铁路网,打造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一小时交通圈”。

笔者针对孤儿教育与就业的社会政策问题,尝试借鉴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理论对我国目前关于孤儿教育与就业的有关社会政策作如下分析。

(2)加快发展临空产业,打造国家级航空经济示范区。推动航空运输、航空制造、航空物流、临空高科技、临空型现代服务等重点产业集聚,完善综合保税功能,加快建设以通用航空、保税物流为主的省级空港经济开发区,积极申报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构建以机场为中心的多圈层临空产业体系,打造现代航空都市示范区。

3.降低货运物流成本,促进区域要素集聚

(1)着力打造国家级铁路物流中心。深化与铁路部门战略合作,创新物流园区“路地企联合”合作模式,重点发展粮食物流、冷链物流和集装箱、快运及城市配送等专业性物流。依托上海港、连云港等国际枢纽港,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铁水联运、特货物流、行包快运等领域,将徐州建成铁路货运产品的集散与开行基地。探索创新运输组织模式,高效整合公路、铁路运输资源,实现与区域内铁路货场、园区、港区的无缝衔接。

(4)打造内河航运中心,形成港产城联动发展新格局。加强与知名航运公司合作,开辟更多直通沿江沿海喂给航线,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港口物流。借鉴连云港、太仓港发展经验,建设临港交易市场和载体,加快提升进出口货物保税仓储、分拨配送、简单加工、转口贸易和物流信息处理等增值服务。争取开通徐州港二类口岸,发展集散分拨、仓储配送、国际贸易、跨境电子商务等高附加值产业。

恩格斯认为,婚姻主要形式大体上与人类发展的主要阶段相适应,比如群婚制与蒙昧时代、对偶婚制与野蛮时代、以通奸和卖淫为补充的专偶制与文明时代都互相适应。[1]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变革,人类的进步往往会体现到婚姻形式的改变中来。

(3)构筑淮海经济区航空物流中心。多渠道、多方式布局异地航空货运地面服务网点,按需适时开设至机场货运区点对点快运专线,构建完善的腹地揽货节点体系。建设观音机场至皖北、鲁南以及苏北等货源地区的快速通道,规划建设“一纵两横”的机场道路集疏运骨架,提升航空货运地面集疏运效率,支撑机场辐射范围进一步拓展。加强与中外各大航空公司以及UPS、DHL、顺丰、圆通等企业合作,引进一批水果、冰鲜水产品等大型进口企业,加大国际货运市场培育力度。

4.创新同城共享服务,满足一体畅达联通

(1)拓展联结全球快通全国的客运服务功能。加快发展支线航空网络,积极开展国际航线空空中转服务,实现与国内枢纽门户机场衔接,把观音机场打造成淮海经济区航空中心。积极推动国内主要机场和徐州高铁东站合作,开展空铁联运服务。搭建无缝连接连云港港口的快速通道,开展国际邮轮服务,丰富淮海经济区旅客出入境交通方式。积极争取班线资源,开通徐州至上海、北京、西安、南京等城市始发班线,打造以徐州为中心、连通周边节点城市的放射状高速铁路运营网络。

(2)构建淮海经济区同城化的城际客运体系。依托城际轨道和“环型+放射”型道路网络,加强徐州市与周边城市联系,形成多层次交通枢纽紧密联系、多元交通方式一体化运作的城际客运服务体系。打破行政区域边界和服务壁垒,构建淮海经济区城际公交体系,推动毗邻地区城际公交和城际通勤班车开通,对60公里内班线分类分布实现公交化运营。支持企业开展定制班车、预约式个性化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利用掌上客运等移动互联平台整合区域客运资源,发展“互联网+道路客运”模式。

(3)创新广覆深达的快速客运组织模式。借鉴上海市域快轨和宁波市域(郊)铁路经验,充分发挥市域(郊)铁路速度快、投资低等优势,研究开行连通丰县、沛县等县级节点的小编组、高密度、通勤化的公交化运营列车,加强市域(郊)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协同互补作用,强化市域组团之间的快捷联系,提升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5.强化机制政策保障,凝聚交通发展合力

(1)强化机制保障。成立淮海经济区交通重大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加强与淮海经济区其他城市的协调,充分利用好淮海经济区市长会议制度,协商解决跨市建设的重大问题,共同推进事关区域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对规划衔接不畅的重大项目,充分利用区域协调平台,从省(市)级层面加大协调沟通力度,同步推进项目建设。

(2)强化政策保障。设立推进枢纽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枢纽经济区产业综合发展。在枢纽经济区实施产业发展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建立投资准入和社会信用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努力营造公平、竞争、诚信的市场环境,增强枢纽经济发展活力。对枢纽经济区内购置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且符合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企业,给予一定额度抵免。

(3)强化要素保障。积极争取国家、省资金支持,优先安排服务淮海经济区的重大项目、服务枢纽经济交通建设重点项目投融资,拓展交通相关产业。加强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将重大交通建设项目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确定生态红线划定方案,有效统筹生态保护与交通建设,确保重大交通项目顺利落地。

本文以CNKI为数据来源,在高级检索中选择“期刊检索”,以“网络信息行为”为检索词进行主题检索,共检索到322篇文献,剔除不符合研究主题或者重复的文献,共得到310篇文献。

四、结语

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和江苏省委、省政府交给徐州市的新课题。交通作为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产业,必须要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着力从枢纽经济、枢纽网络、交通产业、运输服务、体制机制等方面加快构筑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引领支撑淮海经济区一体化发展。

DOI: 10.3963/j.issn.1006-8864.2019.06.003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公路管理处;徐州市交通运输局)

标签:;  ;  ;  ;  ;  ;  ;  ;  

淮海经济区一体化交通运输对策-以徐州市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