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丽萍 张剑 叶田
(四川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皮肤科 646000)
【摘要】 目的:探讨玉屏风颗粒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采用玉屏风颗粒联合依巴斯汀治疗,对照组口服依巴斯汀治疗,观察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6.83%)高于对照组有效率(84.13%)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玉屏风颗粒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玉屏风颗粒;依巴斯汀;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2-0239-02
Observation of clinical efficiency of jade screen particles combined with ebastine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urticaria Yao Liping, Zhang Jian, Ye Tian, et al.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the Affiliated TCM Hospital of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Luzhou, Sichuan Province, P. R. China 646000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Jade screen particles plus ebastine for chronic urticaria. Methods A total of 126 patients with chronic urticaria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receive either ebastine alone(control group)or ebastine plus jade screen particles (observation group), with 63 cases each. The clinical efficacy in the two groups was evaluated at 4 weeks of treatment and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up at 4 weeks of drug withdrawal. Results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effective rate(96.83% vs. 84.13%), and no significant adverse drug reactions were not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nclusions Jade screen particles plus ebastine has remarkable clinical curative efficacy for chronic urticaria,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recommendation.
【Key words】Chronic urticaria; Jade screen particles; Ebastine; Clinical observation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以红斑、风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皮肤变态反应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该病的治疗方法较多,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很难达到满意疗效。本研究将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12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玉屏风颗粒联合依巴斯汀治疗,而对照组仅给予依巴斯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来源
来源于我科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诊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126例,临床上病因不明确,年龄16~60岁,性别不限。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经患者知情同意,患者能够按要求完成治疗疗程、复诊、检查及随访。
1.2 样本选择
入选标准:符合慢性荨麻疹诊断标准[1],病程≥6 周,临床表现主要为红斑、风团,持续时间≤24 小时,伴有瘙痒。排除标准:(1)对玉屏风颗粒或依巴斯汀过敏者;(2)治疗前3周曾应用长效糖皮质激素,2周内曾应用抗组胺药物;(3)司机、高空作业等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工作人员;(4)有心肺肝肾等严重的脏器功能障碍者;(5)合并慢性感染性疾病者;(6)妊娠及哺乳期妇女;(7)不能按要求完成治疗方案者。
1.3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分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女性59例,男性67例;年龄16~60岁,平均34.5岁±0.7岁;病程均>6周,最长病程为10年。观察组63例,女性31例,男性32例,平均年龄34.7岁;对照组63例,女性28例,男性35例,平均年龄34.1岁±0.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方案:对照组予以依巴斯汀(国药准字H20040119,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20130201)10mg,每日1次,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玉屏风颗粒(国药准字Z10930036,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30103)5g,每日3次。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治疗期间嘱患者勿口服其他药物,忌食刺激性食物。
1.4 疗效观察及判定
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进行随访,并详细记录患者的瘙痒程度、风团数量、风团大小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并采用4级荨麻疹症状评分法进行评分[2]:①瘙痒:0~3级评分,无瘙痒的0分;瘙痒不影响睡眠者为轻度瘙痒,评1分;因瘙痒每晚觉醒次数≤2次,影响睡眠但不影响日常工作生活者为中度瘙痒,评2分;因瘙痒每晚觉醒次数≥3次,或者无法入睡,影响日常工作生活者为重度瘙痒,评3分。②红斑直径:0~3级评分,无红斑为0分;红斑直径<1.5cm为1分;红斑直径1.5~2.5cm为2分;红斑直径>2.5cm为3分。③风团数量:0~3级评分,无风团为0分;风团数量1~6个为1分;风团数量7~12个为2分;风团数量>12个为3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疗效指数= (治疗前积分- 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疗效指数>90%判定为治愈;疗效指数>70%判定为显效;疗效指数>30%判定为有效;疗效指数<30%判定为无效。最后以治愈+显效+有效进行统计,计算总有效率。
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统计情况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统计[%(例数),n=63]
组别治愈显效有效无效
观察组26.98(17)33.33(21)36.51(23)3.17(2)
对照组17.46(11)26.98(17)39.68(25)15.87(10)
由表1可知,在接受治疗的第4周后,观察组治愈17例(26.98%),显效21例(33.33%),有效23例(36.51%),无效2例(3.17%),总有效率为96.83%;对照组治愈11例(17.46%),显效17例(26.98%),有效25例(39.68%),无效10例(15.87%),总有效率为84.13%。总有效率观察组比对照组高,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95,P<0.05)。
2.2 安全性及复发情况
2.2.1尿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对观察组和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尿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检查,结果均正常。
2.2.2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口干1例,嗜睡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7%(2/63);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出现口干1例,嗜睡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3/63),两组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逐渐耐受。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208,P>0.05)。该类症状患者均可耐受,不影响治疗,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在停药后自行消失。
2.2.3复发率比较:根据随访记录,在停药4周后,观察组有3例复发,复发率为4.76%(3/63);对照组有12例复发,复发率为19.05%(12/63)。两组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0,P<0.05)。
3.讨论
荨麻疹为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是以红斑、风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皮肤变态反应性疾病,皮损是由于皮肤粘膜的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发生的局限性水肿。皮损反复发作超过6周以上,且每周发作至少两次者即诊断为慢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的原因是多因素的,根据相关报道,初步明确与饮食、环境、感染、药物、机体免疫及精神等有关,这些物质作为抗原进入机体,与体内的相应抗体(IgE、IgM、IgG)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在皮肤、黏膜和血管等沉着,激活免疫细胞、炎症细胞、补体及血小板释放组胺,产生过敏反应和炎症反应,机体IgE介导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同时参与了此过程,其中影响最大[3]的是Thl/Th2比例失衡,即Th1功能降低和Th2功能亢进)。另外有研究表明,组胺的释放与荨麻疹的发生有密切关系[4],但最终均会通过H1受体抗原-抗体的结合而出现临床症状[5]。慢性荨麻疹既是变态反应,又是免疫反应,或两者共同反应的病理过程[3]。并且有大部分慢性荨麻疹是特发性的、不明原因[6]。治疗慢性荨麻疹主要是通过抑制变态反应和调节免疫失调。慢性荨麻疹易确诊、难治愈,易反复发作,近年来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患者求治愿望迫切。因此,有效地控制病情,缓解临床症状显得十分重要。
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荨麻疹主要采用抗组胺药物,第2代非镇静抗组胺药为首选。其中依巴斯汀是代表性药物,它是组胺H1受体的阻断剂,作用机制是反向激动剂初期抑制H1受体的信号传导,稳定肥大细胞膜、减少炎症递质(如白三烯)的释放,具有高选择性、强效的特点,能有效控制变态反应引起的各种症状,且不易通过血脑屏障,中枢神经抑制作用较轻微。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起效快、服用方便。但这种治疗方法只是抑制变态反应,尚未对机体的免疫系统进行调节,故只能临时控制症状,病情容易复发,长期疗效欠佳。临床中常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
中医学理论将慢性荨麻疹归纳于中医学“瘾疹”、“风瘙”、“赤疹”(赤轸)、“白疹”(白轸)等[7]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本病主因正气虚弱为本,腠理不固,卫气外泄,营阴不得内守,表虚者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风寒之邪入侵所致。营卫之气不和则无以抗御外邪、护卫肌表,致使邪气客于肌肤,复遇风寒相搏则发瘾疹。瘾疹初起皮肤作痒,次发为风团或斑块。治则以益气固表、祛风止痒、调和营卫为法[8]。玉屏风颗粒是由中药经典方剂玉屏风散经现代提取工艺精制而成的中成药制剂,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防风三药组成,由我国元代医家危亦林所创,是中医扶正固表的传统名方,具有敛汗固表、调和营卫之功效[9]。方中以黄芪为君药,功擅补中益气、固表止汗;白术为臣药,可健脾益气、补气止汗、渗湿;防风为佐药,可祛风邪,佐助黄芪和白术以益正气、祛风邪;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致留邪;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综观全方,君、臣、佐诸药各司其职,三者合用,散中有补、补中有散,共奏解表散邪、调和营卫之功效[10]。同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11],玉屏风颗粒通过抑制生物活性物质从肥大细胞中释放,抑制IgE的产生,达到治疗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作用;同时,玉屏风颗粒对人体免疫具有双向调节功能,超敏反应可受抑制,从而起到抗过敏、抗炎作用。
依巴斯汀无免疫调节作用,与玉屏风颗粒联用后既可以抑制变态反应,同时又可调节免疫反应,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本研究观察组采用玉屏风颗粒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63例,其有效率为96.83%,对照组仅使用依巴斯汀治疗63例患者,有效率84.13%,两组比较,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该方法疗效较好。两药联用治疗慢性荨麻疹,中西药发挥协同增效的作用,不仅能够迅速控制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症状,还能通过调节免疫功能而预防复发,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01: 613-618.
[2] 陈云龙,陈文峰,林阿丰等.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检测的意义[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2,12(1) : 4-5.
[3]李俊.临床药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458-459.
[4] 池丽俏,钟文俊.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J].河北医学,2012,18(1): 7-10.
[5] 肖均建.复方甘草酸昔片(美能)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J]. 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9):308-309.
[6] 李亚玲,李俊,叶云等.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3,42(1) : 52-53.
[7] 高增辉,孙红娜.孙玉信教授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举隅[J]:光明中医,2010,25 (11):1979-1980.
[8]张焕珍.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慢性荨麻疹60例疗效观察[J]. 山西中医,2010,26(12): 30-31.
[9]成戎.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玉屏风胶囊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2,31(6):462-464.
[10]袁伟.玉屏风颗粒联合赛庚啶治疗寒冷性荨麻疹80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0,50(29): 89.
[11] 石军,玉屏风颗粒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2,33(12):1623-1624.
论文作者:姚丽萍,张剑,叶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0
标签:荨麻疹论文; 疗效论文; 患者论文; 屏风论文; 对照组论文; 巴斯论文; 颗粒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2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