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学_创设教学情境论文

论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学_创设教学情境论文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情意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情意论文,历史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情意教学又称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发挥以情感人的作用,充分利用课文情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潜在情感,使学生在大脑兴奋状态下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高尚情操的教学方法。情意教学作为一种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进行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近年来,不仅为历史教师所关注,而且深受同学们欢迎。

一 运用情意教学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一)必要性

首先,历史教材和教育对象特征决定了历史教学有必要运用情意教学法。我国现行初、高中历史教材具有时间跨越数千年、空间跨越亚非欧美拉数十国之特点,加上历史是一门概念性很强的学科,这对于知识面不甚宽广、生活经历和想象力不甚丰富、智力水平不甚高的中学生来说,要想学好它,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无疑是有一定困难的。心理学表明,中学生正处于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他们的思维和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尽管抽象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且逐渐占主导地位,也能掌握一定的概念系统,但仍需要具体实在的形象作支柱。鉴于历史教材和中学生上述特征,中学历史教学必须运用情意教学,以创设情境,增加教学的形象性,激发情感,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其次,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必须运用情意教学。情感因素是思想教育的润滑剂。能够激发学生情感的情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具有重大的作用。其一,情意教学与思想教育密切相关。情意教学的目的在于: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发展。一个人的情意总是思想的体现或“外化”,思想支配情意。但情意的行为活动又会影响和促进思想的提高。其二,情意教学能使学生的认识“升发”或“内化”为信仰,表现为自觉态度和品行习惯。其三,情意教学在坚持“正面教育”这一原则指导下,通过情意感染培育学生的高尚情操。

(二)意义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情意教学法进行教学,意义非常重大,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情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意教学的理论依据是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情意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情意教学有助于学生智力发展。心理学、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获得知识主要是建立在感知的基础上,感受时,主管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兴奋,表达时,主管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兴奋。在情意教学中,教师为实现情意目标,创造情境,引导学生从“境”中体会“形”,从“形”中感到“美”,进而从“美”中产生“情”。这样,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和抑制,这不仅减轻了学生的疲劳,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而且大大挖掘了大脑的潜力,对开发学生智力具有战略意义。

第三,情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情意教学的特点之一在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创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以自己的热忱负责和信任爱护学生的情感感染学生。因此,情意教学对学生的动机、兴趣、意志、志向以及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教学实践证明:非智力因素,如强烈的学习兴趣一旦形成,就会极大地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二 历史情意教学目标的制定

(一)制定情意目标的依据

进行情意教学,必须制定情意目标。情意目标制定的依据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德育为依据。情意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思想教育,那么,情意目标的制定首先应当考虑德育的总体要求。德育是以培养思想品德为目标的一部分教育工作,它包括政治主张、思想观点、道德规范三方面的内容,都与情意相关。德育工作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革命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以及高尚的情操。要实现这些目标,无疑通过长期的教育才能完成。二是以历史知识为依据。在历史学科中进行情意教学,必须借助历史知识作媒介。具体地说,在制定情意目标时,需要考虑历史学科的内容特点,应当从丰富的历史知识中发掘情意因素,制定历史学科的情意目标。三是以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为依据。中学阶段的青少年学生正处在个性、道德观和理想形成的关键时期。从心理上看,情意不稳定,波动较大,存在“逆反心理”;从知识上看,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理论指导,往往存在模糊认识。因此,在制定情意目标时,目标不宜定得太高,应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出发,制定出有助于学生情意平衡和稳定以及学生乐于接受的情意目标。

(二)历史学科情意目标的分层与分类

布鲁姆就情意领域的教育目标提出了五级分层,即接受、反应、价值的评价、组织、由价值或价值的复合体形成的性格化。根据情绪、情感、情操连续发展的心理过程,在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一般把情意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态度来分,情意目标可分为兴趣—乐趣—志趣三个层次;从思想教育的角度来分,情意目标可确定为接受—反应—确信三个层次。“接受”是对某一事物引起注意而采取的顺从态度,这是一种不稳定的情绪。“反应”是由认同而采取的欣赏或厌恶的态度,这是一种情感的流露。“确信”是由内化达成信念而产生的自觉适应的态度,这是一种情操的体现。

有关历史学科情意目标的分类,看法很多,目前尚无定论。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并借鉴教育心理学一般的分类,历史学科情意目标一般可划分四类,即“道德感”、“理智感”、“美感”和“爱国主义感”。历史知识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极好教材,爱国主义作为情意目标应占突出地位。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属于理论知识的范畴,不宜单列为情意目标。但作为观点、意识,应当贯穿和体现于情意教学的各类目标之中。

三 情意教学在历史课中的运用

(一)创设情境

进行情意教学,首先要利用课文情境和运用各种手段创设历史情境。

利用现代化影视手段是创设情境的手段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视感效率比听觉效率高30%左右。因此,如果我们把搬上银幕、银屏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让学生回忆或观看,就会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产生强烈兴趣。

借助生动的语言描绘创设情境,具有感情色彩的历史知识描绘,自然生动的语言讲述,往往能创设历史情境,诱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如有的教师在讲解《参加“一二·九”运动的学生同反动军警搏斗》插图时,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描述了青年学生为了抗日救亡,英勇顽强地与军警搏斗的悲壮场面;满怀激情地歌颂了青年学生不畏强暴、始终站在抗日救亡第一线的革命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并激励学生以“一二·九”学生为榜样,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振兴中华努力学习,奋发拼搏。这样,教师凭借生动地语言描绘,结合直观插图,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无意识心理状态下受到正面引导,从知识学习中吸取营养,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给学生提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常常会起到创设心理情境的作用。如教师在讲“新航路开辟”前首先设问,新发现的大陆为什么不叫哥伦布洲而叫美洲?位于美洲和亚洲之间的波涛汹涌的大海为什么叫太平洋?新大陆的土著居民为什么叫印第安人?就会使学生进入急切想知道这些问题的心理状态。教师如把握时机讲授,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激发情感

创设情境,是为了激发情感。在情意教学中,教师要用情感的心灵内化去激励学生。情感激励要立足于大视野,要引导学生去关心社会的进退、文明的兴衰、民族的荣辱、国家的成败。情感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的:

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挽救国家危亡的民族英雄、高举义旗的革命志士、锐意进取的社会改革家、举世公认的科学发明家,都是激励青少年学生学习的榜样。

荣辱激励。历史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五千年中华文明史,既有繁荣昌盛的盛世,也有民族受辱的衰世。国家兴盛,创业者光照千秋,民族受辱,卖国求荣者永远被人民唾弃。国家的前进,民族的命运、荣辱系于每个中华民族子孙的身上。教师要激励青少年以立志献身于国家民族者为荣,以出卖国家与背叛民族者为耻。

成就激励。勤奋出人才。中华民族有素称发达的农业文明,在古代科技方面有许多世界第一,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更是惠及全球。这些举世公认的成就,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者的勤奋。要激励青少年努力学习,增长本领,象中国古代科学家一样对国家和世界作出贡献。

精神激励。中华民族有连绵不绝的四千年文字可考的历史,有丰富的文化典籍,有优秀的精神文明遗产。屈原“虽九死而犹未悔”的舍身精神,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博胸怀,张载“为万世开太平”的胸襟气度,都能激励青少年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 实施情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实现情意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正确、科学地反映与评价历史。科学的历史知识是形成认知的基础,也是引起情意的基础以及实现情意目标的前提。唯有反映历史的真实,并加以实事求是的评价,才能取得良好的情意效应,才能实现情意目标。

第二,要用正反两方面的史料触动学生思想,实现情意目标。比如,对于新旧制度交替时代的剥削阶级改革家,既要利用正面史料充分肯定他们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推动国家、民族进步的历史功绩,也要利用反面史料指出他们与旧势力妥协以及改革的不彻底性。这种认知反差的调节,克服了学生的“逆反心理”,促成了学生情意的平衡和稳定,有助于情意目标的实现。

第三,要选定“激情点”,实现情意目标。所谓“激情点”,是指能够引起求知兴趣、易于触动情感、富有教育意义的知识点。历史知识中的“激情点”是大量的,但作为情意目标中分类分层定位的“激情点”应当是精选出来的。譬如,“道德感”中的公而忘私的精神,可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行为提出“接受”;到林觉民的“为天下人谋永福”时达到“反应”;在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不幸因公殉职时要求“确信”。目标是描述要学生达到的行为,而不是显示过程。所以,作为目标,只要指明某一类别内容的层次要求,它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激情点”来实现。

(二)创设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刺激的新异性。教学中所创设的情境一定要让学生感到新鲜生动,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产生兴趣,激发起观察、描绘情境的热情。

方法上的启发性。情境的设置不宜过于直接和俗化,但也不能过于隐晦,应以能对学生起到一定启发作用为标准。过于直俗,学生会感到乏味;过于隐晦,学生会感到茫然。这两者都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情境要为教学目的服务。在情意教学中,如何设置情境,以何种形式来设置情境,都必须服从教学的目的,适应具体教学内容的要求,切不可追求形式,或仅仅为刺激学生兴趣而设置。

(三)情感激励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情感激励要联系思想实际。情意与思想是互相渗透的,只有触动思想,才能更好地拨动情感;也只有真正地动情,才会有更佳的教学效果。应当贯彻古为今用的原则,沟通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正视和联系学生的思想。使学生从“活”的历史知识中得到启迪。

另外,要感情充沛,真情贯注。情意具有薰陶和感染作用,这是思想融洽、教育生效的前提。以史动人、以情动人,是历史课进行思想教育的显著特点。教师真情贯注,并以充沛的无产阶级感情来从事历史教学,才能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标签:;  ;  

论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学_创设教学情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