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微信朋友圈舆情研究初探——记辅导员工作网络舆情事件实例的三两事论文_王星

高校大学生微信朋友圈舆情研究初探——记辅导员工作网络舆情事件实例的三两事论文_王星

(中央党校研究生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市 100073)

项目名称:马克思主义与民族团结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十九大”精神专项课题“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与民族认同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8A04S37。

摘要:高校大学生微信朋友圈是学生工作意识形态领域一处值得研究和占有的空间平台和资源。以群体性事件作为切入口,由此引发的网络舆情置于一个理性、客观的视野梳理下,积极探求合理的规范和引导之举,为高校工作者在风险社会的处理中提供解决之道。

关键词:微信朋友圈;舆情研究;危机事件;正确引导

随着信息时代的爆发,人类正行走于一个高风险的社会。 高校大学生受限于现阶段所处的信息环境之中,不再像以往单纯地停留在象牙塔内学习和生活。往往带有“大学生”标题的事件更容易在杂乱的信息之中吸引眼球,短时间内引起极大关注。映射到网络信息环境中,会显现出学生群体性事件也由先前间隙性“上演”转而呈集体性“井喷”的网络态势。这也使得网络舆情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和关注的空间和焦点。

笔者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平日观察和部分研究材料显示,高校大学生每天玩手机的时间长、频率高,微信朋友圈更是发布更新频繁。可以说,高校大学生的微信朋友圈,是学生私人空间与公共生活的信息集中地,也是学生赖以表达、减轻寂寞的有效宣泄渠道,更是学生工作意识形态领域一处值得研究和占有的空间平台。笔者以群体性事件作为切入口,由此引发的网络舆情置于一个理性、客观的视野梳理下,积极探求合理的规范和引导之举,为高校工作者在风险社会的处理中提供解决之道。

一、舆情、网络舆情及大学生微信朋友圈的网络舆情三两事描述

所谓舆情,《辞源》解释为“民众的意愿”,即在一定社会空间内,对各类事件、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综合。网络舆情是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通过互联网媒介传播的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热点问题的倾向性观点。网络舆情可分为主体、客体和本质。高校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作为研究对象来看,网络舆情的主体即为当前使用网络高度频繁的大学生群体,客体即学生身处事务中所遇到的事件。本质即学生们的意见表达、情绪外露和诉求呼吁。

笔者作为学生工作一线辅导员,亲历过学生即便在同时处在同一个宿舍之中,很多通知都不会是像笔者学生时代口口相授,而是通过微信传达。网络已然变为一个学生群体的小社会的舆论环境。笔者近五年的工作经历中,遇到过几次由朋友圈发起的网络舆情事件,为方便描述,笔者分别将三件与大学生微信朋友圈相关的学生群体事件命名为“食堂事件”、“流浪狗事件”和“深夜打劫事件”。借助这三件事,笔者期望探讨出关于大学生微信朋友圈引起的网络舆情事件的研究规律及相关内容。

“食堂罢餐事件”,简单描述即为一个人所共知的事件,就是学生都认为自己学校的食堂不好吃,隔壁的学校食堂好吃又不贵。原本怨念深重,恰逢食堂老板换人,又添加了需学生自行倒饭的新举措,加上新的规定,8:30之后没有早餐,又增添了学生们的怨气。于是,由学生干部中的个别同学挑头,呼吁学生们罢餐。

“流浪狗咬人事件”是校园内部有几只流浪狗、流浪猫,很多好心的学生会在饭点去喂饭,导致校园内的流浪狗激增,一时间不大的校园里出现了十余条流浪猫狗。其中,有一只小母狗在一段时间内有些狂躁,经常出现要咬人的情况。一个学生在晚自习后回宿舍路上被狗咬了,发朋友圈抱怨,引发全班同学在班群的讨论和愤怒,继而很多师生也开始抱怨之前被小母狗吓到的经历,俨然变为一件群体性事件。

“深夜打劫事件”为一名女学生晚上返校路上,在即将进入校园时,遇到一个陌生男性的骚扰。该名女生立刻大声呼救,恰巧遇到同校的男生出手解围,才万幸避免了不堪想象的后果。该女生发布朋友圈引发了大量同学的关注和讨论,笔者的朋友圈近乎刷屏地转发该条状态,引起学生们尤其是女同学的恐慌。

二、大学生微信朋友圈网络舆情事件实例的事件的共性特征分析

就上述描述的笔者作为一线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亲历的三件关乎网络舆情方面的群体性事件和发声,不难发现总结其中的共性特征,基础对这三件事件的借鉴,笔者发掘高校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往往具备以下分析的三个要素和五个特点。

(一)大学生微信朋友圈网络舆情事件的共性特征三要素

1.有着共同利益诉求的主体。在朋友圈里,一呼百应的三个事件,都有着相似的特点,即利益共同点。无论是食堂罢餐、流浪狗咬人还是深夜打劫,这里面都是学生们现实生活的反映和映射,与学生的衣食住行、人身安全息息相关,正是因为这些事情切切实实地涉及到了学生们的利益和安危,才引发了大规模、刷屏式的舆论声音。朋友圈并非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网络平台,而是具备一定私密性的、半空间的网络渠道。学生们通过朋友圈的声音传达,其实一方面是希望获得老师、同学们的关注,另一方面却又是一种内部的宣泄,而非有意向外宣传。由此可见,作为利益共同体的大学生主体,社会事务的参与意识并非不理性和“娱乐至死”的狂欢,并非不负责任的肆意谩骂,而是为了谋求自身的利益诉求而开展的有步骤、有方式的发声传达。由此,网络舆情与现实事务的态度、情绪、意见的交错呼应。

2.引起广泛关注的核心事件。网络舆情的另一要素是构成网络舆情的客体,即关键性事件。关键性事件是引起学生事务中矛盾的反映和表达,是这些问题和事件的出现促使网络舆情的声音铺天盖地涌现。这些事件都反映出极具围观性和焦点意义。

3.初具规模的看法、态度和意见。在这三个事件中,学生们都由核心成员向学校表达出初具规模的看法、态度和意见。以“食堂罢餐事件”为例,学生要求食堂不能提早撤餐、不能无理由提高菜价等要求,食堂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调整,将早餐撤餐时间推迟到了9点,并开设了一个不限时的窗口供学生随时点餐。菜价也较之前有了些挑整。而流浪狗事件,学校果断采取措施,将狗送到流浪狗管理中心,当然流浪狗事件又引发学校的爱狗人士的领养舆情浪潮,很是有意思,前面说打狗保护学生安危的是一波学生,后面是保护狗、小狗可怜的也是有这么一波学生。不过爱狗风波是后话了。“深夜打劫事件”的后果更是立竿见影,学校当晚就有辅警、便衣出没。

(二)学生微信朋友圈网络舆情共性的五特点

1.自由性。网络传播的自由性导致网络舆情的自由性。这一点,已然是一种共识。学生们在自己的活动空间什么都能说、都可以说,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三件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有种铺天盖地的感觉。

2.现实性。尽管网络舆情存在于虚拟的朋友圈当中,却相当程度的关乎学生们的现实生活、矛盾事务、存在压力和学生民意。比如,这三件事就完全关乎学生的日常生活。

3.突发性。一个事件触动到了学生的神经就很容易成为一个热点事件,再加上学生们的年龄特点,很容易被情绪的内容所左右,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形成舆论的浪潮。有些事情非常突然,比如被流浪狗咬和被陌生人打劫,这样的事情都使得网络舆情具有一定的突发性。

4.极端化。很多学生,并非是发起人,在这些事件中,有些不当言论,甚至已经忘记最初的目的和初衷,而是一味变成对学校的不满和宣泄,把幼稚的一面极端表现出来。

5.一定意义的可控性。朋友圈毕竟属于私密性的半公开空间。无论是原创发起、还是转发微观,都能够找到当事人,这也够大学生的引导者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和引导空间,使得在大学生朋友圈发生的舆情,可以得到适当的控制和引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正确引导大学生朋友圈网络舆情的策略与经验

(一)大学生微信朋友圈网络舆情的阶段分析及应对策略

借鉴燕道成的分析,潜伏期、酝酿期、爆发期、衰减期和平息期四个阶段,笔者认为大学生朋友圈的网络舆情其实可以简化为酝酿期与爆发期、衰减期、平息期三个阶段。基于这三个阶段,高校学生工作者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应对和引导。

一是在酝酿期和爆发期中,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做到及早进入,进行干预,以为后期的衰减、平息进行铺垫。比如在“食堂罢餐事件”中,发起学生的辅导员就私信学生,让学生寻找正当的诉求途径,可以通过老师向学校进行反应。很快,发起的学生为自己的行为作出了道歉的表示。当然在爆发期,有些话语已经不受发起学生控制,也不单单是道歉就可以息事宁人。而在“流浪狗咬人事件”和“深夜打劫事件”,学生辅导员均第一时间关注到并且给予学生指导与安慰。以“流浪狗事件”为例,学生辅导员的记录:

2015年12月某天晚9时左右,笔者的学生小A在朋友圈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学校怎么会有狗?走着路,一点准备都没有,从后面直接往我腿上咬去,大冬天的穿那么厚衣服都被它咬透,我越动,它越往我身上扑,疯狗吗?我哭呀哭呀还是哭呀哭呀哭……”看到这条朋友圈时,笔者立即联系该生,得知此刻该生已经去了回民医院注射了人用狂犬病疫苗,伤口也已经处理过。该生并不大碍,只是对这场突发意外心有余悸。

二是爆发期,以核心事件为解决途径,直击问题的关键,及时公布工作动态。当网络舆情进入爆发期,这也正是考验高校管理者的阶段,是一团乱麻,还是有条不紊地见招拆招,确实很考验高校管理者的危机应对水平。其实,学生并不复杂,会有强烈的爱恨分明的情感;学生也并不单纯,不是能靠鸡汤和简单言语来对付。解铃还须系铃人,高校管理者尤其是学生工作者应积极给予核心事件以解决,并及时公布所做,而不是息事宁人,是直面问题的所在。

比如“流浪狗事件”,当越来越多的学生知晓校园里的流浪狗发疯咬人时,学校并非没有一味地隐瞒,而是及时联系了防疫站和爱狗协会,并于不久对狗进行抓捕,通过学工口的辅导员将处理结果予以公布,安抚广大学生。

三是衰弱期和平息期,密切关注动态,谨防节外生枝,确保事件平稳结束。随着“食堂事件”在学校后勤等部门的协调处理下有了改观,学生们的声讨声音减弱,事件进入了衰弱期和平息期。同理,“深夜打劫事件”也是如此,学校加强了安保力度,附近的派出所民警也对学校周边加强了警力辅助,看着校门外的红蓝相间的警灯就让师生们踏实。但是,随着流浪狗被有关部门送走并进行妥善处理,流浪狗事件并没有像预想的进入平息期,而是差点酿成第二轮的爆发期。

就在学校全力抓狗的同时,个别学生于心不忍,在朋友圈大肆渲染流浪狗的可怜,发起转帖求将流浪狗领养的行为。转帖内容如下:

求扩散求转发……它太可怜了。我们学校的小胡子(小白)因小崽被抱而咬了人,现在学校要抓他。我已经够学校沟通明天先送寄养小院等放假带回家自养。但本人是在无法承担那一窝小狗的寄养费用了,所以肯定学校关注小白的同学慷慨解囊尽一份力。钱多钱少无所谓零钱就行!另外,如果有同学想认养小狗也可以来联系我,放假时候小狗刚好过了哺乳期,适合领养!谢谢大家了,请大家快点,明天学校就要行动了!恳请扩散!

一时间,学校里许多学生转发了此帖,在微信群强烈抨击学校不够人性,不能容忍流浪狗。什么“流浪狗已经够可怜了,学校真不近人情”“那几只我还喂养过,从来没有咬我,肯定是被人欺负了”“怎么可以欺负小动物”这类话不绝于耳。

笔者作为学生辅导员立刻认识到此事的严峻性,部分学生的爱心与善心加上年轻人的激愤,带来的是对大是大非认识的模糊,也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造成学生人身及财产的损失。笔者希望借此机会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对待真与善,面对突发性网络事件,如何做出正确的思考与选择。于是,笔者在学生微信群内,各个转发帖子的学生朋友,留下了如下话语:

诸位同学,昨天有只流浪狗突然咬伤我系一名女同学,据悉学校已经发生多次流浪狗咬伤师生的情况。希望大家在校园中行走注意安全。学校将于近日开展抓捕行动,之后有关部门将会将他们统一送到防疫站,妥善处理。同学们,流浪狗确实可怜,无家可归无人照顾。造成这种原因纷繁复杂,非你我一己之力,请在奉献你的爱心的同时注意人身与财产的安全,防止诈骗,你的善心可能会被伪善之人利用。

这条留言起了作用,很多学生在短时间内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意识到了学校此举的意义,很多学生自动删掉了转发的帖子。

很多时候,网络舆情事件会有如地震般,还会节外生枝引发余震,这是需要高校管理者尤其是学生工作者保持十二分的警惕,及时将“余震”处理在萌芽状态。

(二)正确引导大学生微信朋友圈网络舆情的推进和经验

在亲历这三事件中,虽然最终良好处理与解决,但是这三件事情还是暴露出,平时我们在工作中,对学生网络微信朋友圈的舆情引领存在着一定不足和工作漏洞。以此,可以看出正确引导大学生微信朋友圈的网络舆情的重要意义,因此,注重正确引导大学生微信朋友圈的网络舆情是值得思考的工作之重。笔者就“流浪狗事件”等三两小事总结如下经验,分享如下:

一是网络舆情的引导工作要做在突发事件的前面。借助日常工作的党课、思政课和班会等机会,将网络舆论和思想政治工作引领作为重点工作进行宣传和给予教育,加强学生网络舆情意识,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敏锐度,一旦突发网络舆情事件,借助以班主任、学生干部为抓手向广大学生传递网络舆论的维稳意识和网络政治意识。

二是网络舆情的引导工作要树立全程引导的理念。正确的思想引领工作要贯彻在网络舆情事件的始终。一旦网络舆情事件突发,除了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且及时发布学校处理工作的动态,要及时将信息传导使得正确的舆论导向占据主流传播渠道,避免学生之间传讹的可能性。同时,要时刻保持关注,以免引发其他的衍生性问题。

三是网络舆情的引导工作要加强真切的人文关怀。例如流浪狗事件中,考虑到被咬学生的身体状况,允许学生适当休息,并组织班干部对该生进行探望。同时,给该生一定的物资抚慰,关注其后期药费报销情况。

四是借助网络舆情事件作为生动教育的有效案例实现舆论引导的正确方向。例如学生夜间被打劫事件,因为最终结果较为幸运,但是确实也让笔者身边的学生对夜间出行的人身安全高度重视,以往开班会、系会强调此类事件时,学生并不以为然,现在活生生的案例摆在面前,警示效果极佳。学生结合实际例子,能够增强安全意识,也通过此事了解到网络舆情的传播威力,纷纷表示会发挥朋友圈积极的正向功能。

由单个的事件推广来看,处理大学生微信朋友圈网络舆情事件中,说到底还是针对学生的工作,需要一是给予适当的人性关怀,处理手段不能过于强硬;二是抓捕行动立竿见影,尽量将伤害降低至最小范围;三是第一时间公布处理结果,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事物。四是网络舆情引导工作要注重分层处理环节。当天对于转发帖子的同学进行分层逐个谈话。对于出于善心保护小狗的同学给予正确教导,使学生认识到真正的爱心并非是在网上做义愤填膺的愤青,或者是在行动上做买几个馒头喂狗的志愿者,伪善会被人利用,也会影响对问题是非的判断。对于个别蓄意挑起事端的学生进行严厉批评,并告诫学生不要恶心在网上发布过激言论。

参考文献

[1]燕道成:《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舆情研究》,新华出版社,2013年4月版。

[2]鹿军. 论毛泽东《实践论》中认识论思想及当代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2014

论文作者:王星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  ;  ;  ;  ;  ;  ;  ;  

高校大学生微信朋友圈舆情研究初探——记辅导员工作网络舆情事件实例的三两事论文_王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