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兴趣的内涵
兴趣,《现代汉语词典》定义为“喜好的情绪”。从心理学角度讲,是人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表现为人们对某种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从生理学角度讲,一个人如果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兴趣时,往往在生理上伴随着血液循环的亢进,大脑皮层得到充分的营养,能充分调动注意、记忆、想象等心理因素,使人进入活跃状态。
二、兴趣对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作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明代王明阳也有“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不能已”的名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学习兴趣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动力,是教学促进发展的起点,是提高学习质量的保证。”我国当代教育家魏书生说得更直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语文成绩就会越好,所以,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总之,兴趣对于处在青春期、学知识的黄金时期的初中学生显得尤其重要,他能使学生目标明确、积极主动,从而能自觉克服艰难困苦,获取学习的最大成就,并能从中体验成功、享受快乐,语文成绩的提高也就轻而易举。
三、现代初中生学习语文的现状
在中国,自从有了现代教育,就有了“语文是百科之母”这句话,它表明了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性。一个人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触语文,生活中处处是语文,处处要用语文。但是,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市场经济的冲击,学科的多样化、复杂化,孩子就业等等因素的影响,作为学习生涯中重要时期的中学生必将经受知识大爆炸的洗礼,他们无助也无奈,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思品、历史都是他们要学习的内容。学习负担重,作业多,使许多初中生对学习产生了反感,厌学情绪高涨,语文自然受到了波及。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中国学生学会语文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但现在许多初中生连一篇结构完整、情节合理的文章都写不出来,连一篇简单的文章都不会分析,甚至一些优美的课文都不想读,更不用说积累了。这难道不是语文教学的悲哀吗?许多学生上语文课睡觉、说话、打闹,甚至将语文课作为他们调整状态的时间,却将大量时间、精力投入到了数学、英语、理化的学习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当代初中生的眼中,语文已失去了他原有的价值,已沦为重复、枯燥、乏味的代名词。
四、提高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策略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学生如果能体会到语文学习过程的趣味性,能意识到语文学习的迫切性、必要性,对语文就会产生兴趣,就会积极地投入学习。现代中学生,充满活力,涉猎面较广,思想活跃,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对语文的感觉各有不同。因此,保持汉语言的科学规范性,需要语文教师引导和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那么,怎样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科任教师加强学习,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语文老师是语文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一堂语文课的成功与否,学生对语文课是否有兴趣,与老师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必须不断学习,广泛涉猎,既要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也要注重其他学科、各类知识的吸收,厚积薄发,在教学中才能驾轻就熟、从容应对。
2.调查研究,了解学生根底,准确把握课标,熟悉教材。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过:“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也就是说,在上课前,我们要调查、要研究、要分析,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他们的爱好、原有的基础,做到心中有数;要熟悉课标、研究教材、了解编排意图,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采取什么方法学生才易接受等等,都需要老师预先周密考虑。
3.教学方法要力求新颖多变,培养学生的兴趣。中学生具有好奇好胜的心理,语文课堂要力求新颖、有变化,要变“静态”为“动态”,变“单调”为“生动”。比如在教学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时,可以试着把它改编为课本剧,让学生自编自演,老师当好导演。这样,学生既有兴趣,又加深了印象,同时能很好地理解讽刺这种写作手法,老师也轻松得多。
4.教学内容要体现趣味性,调动学习兴趣。教学的趣味性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另一个因素。如何使课堂有趣呢?我们可以假设换位,调动真情。如在教学《蜡烛》这篇文章时,老师完全可以作为一名历史讲解员,讲二战,讲二战中的感人故事;又如,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我们又可以作为一名讲评书的,这样,语文课肯定有趣得多。
5.拓展思维,激发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利感。”老师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使学生脑子转起来、动起来,使他们眼看、耳听、口读、手写、心记,吸取知识营养,学以致用,获得语文能力。
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同,学生各异,老师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多种多样,以上只是笔者的一点拙见,希望与大家共勉。
论文作者:张 强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3年12月总第13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8
标签:语文论文; 兴趣论文; 学生论文; 语文课论文; 初中生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老师论文; 《素质教育》2013年12月总第13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