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应用于糖尿病治疗的不良反应探析论文_赵莉

胰岛素应用于糖尿病治疗的不良反应探析论文_赵莉

(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中心医院药剂科 黑龙江双鸭山 155811)

【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应用于糖尿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根据病情需要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研究组30例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低血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很多,其中包括低血糖、体重增加、全身或局部过敏反应、下肢及面部水肿等。经胰岛素治疗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明显高于研究组的8%,两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低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血糖是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时最多见的不良反应,临床上在对糖尿病患者施以胰岛素治疗时,需充分认识各种不良反应的诱因及症状,掌握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处理能力,加强用药的安全性。

【关键词】胰岛素;糖尿病;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4-0105-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生越来越普遍。该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有很多,但其中最简单和最有效的疗法即为补充胰岛素。因为糖尿病患者与日俱增,使得胰岛素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在迅速增高[1]。轻微的不良反应可引起患者不适,严重者则会造成意识障碍,甚至危及生命。此种情况已引起医患双方的高度重视,如何科学选择合理应用胰岛素,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已成为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课题之一[2]。本文收集我院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胰岛素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期为胰岛素的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在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到我院诊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30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43±5.5)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病程(4±2.5)年;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12例,2型糖尿病患者18例。研究组30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41±4.3)岁;病程4个月~8年,平均病程(4±2.2)年;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13例,2型糖尿病患者17例。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符合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及其他慢性疾病的排除标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方面无显著差异,不具备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采取相对应的胰岛素治疗方式,对照组30例为病情较重的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采取普通胰岛素强化疗法,行胰岛素皮下注射3~4次/d,总剂量控制在36~72U;研究组实施甘精胰岛素治疗法,行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1次/d,总剂量维持在l8~36U。两组患者胰岛素使用时间均为5个月~20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后的反应,重点注意是否有低血糖、过敏反应及体重增加等情况。低血糖的评估标准:若患者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出汗、心慌等症状或血糖检测在2.8~3.9mmol之间,即为低血糖[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对比,以(x-±s)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用(n)来表示,组间分别用t和χ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2.结果

经过用药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对药物的反应情况。对照组患者中出现5例低血糖,1例过敏反应,1例脂肪萎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研究组患者中出现1例低血糖,2例过敏反应,1例脂肪萎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两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低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组常见和多发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致病因素较为复杂,肾脏的靶器官受损是最主要的病因,最终会导致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进而引发高血糖及多种并发症。该病正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及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而日益增多,但是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或手段可以治愈糖尿病,而仅能通过用药对血糖进行控制,以延缓并发症的发生[5]。

目前普遍以终生注射胰岛素为l型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手段,2型糖尿病则主要以使用保护胰腺β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为重要治疗目标。但是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在用药期间内难免会发生各种不良反应。胰岛素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低血糖、体重增加、全身或局部过敏反应、脂肪组织增厚,少见的有水肿、脂肪萎缩、胰岛素抗体产生、Somongyi现象、视力障碍等[6]。

糖尿病引起的低血糖反应原因非常复杂,但胰岛素无疑是促其发生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剂量高于患者的需求量时,更易频发。低血糖发生时患者可表现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严重者可有步态不稳、焦虑不安、思维迟钝以及狂躁易怒等表现,如果持续加重,甚至会造成昏迷、惊厥[7]。普通胰岛素低血糖多发生在注射后2h,而长效胰岛素多发生在l4h后,所以在这段时间一定要严密监测患者的反应变化。

胰岛素所导致的过敏反应多由其所含杂质引起,通常发生于注射后l.5~2h,常见的症状有注射部位痒、热,少数患者可发生急性肺水肿而出现过敏性休克。反应轻的患者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脱敏,也可更换药物类型或者加用抗组胺药物。严重过敏的患者可给予脱敏治疗,但治疗后要连续应用,否则不排除再度过敏的可能。体重增加为初次使用胰岛素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与血糖获得控制有关,但是体重的增加给糖尿病的进一步治疗增加了困难,因此在进行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应结合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

综上所述,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疗法,但如果使用方法不当,或剂量把握不当时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胰岛素的应用需在一般治疗和饮食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且充分认识到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及临床表现,加强对不良反应情况的应变能力,保证用药的合理与安全。

【参考文献】

[1]刘春霞.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不良反应现状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07(64):65.

[2]依貂.胰岛素的不良反应[J].糖尿病新世界,2013(10):40-41.

[3]付志威.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05(54):03.

[4]姚永亮.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处理[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7).

[5]梁瑞芝. 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的药物经济学分析[J]. 北方药学,2016,13(8):177-178.

[6]李杰,丁红丽.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不良反应[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2):94-94.

[7]叶山东.胰岛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J].糖尿病之友, 2013(2):62-62.

论文作者:赵莉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8

标签:;  ;  ;  ;  ;  ;  ;  ;  

胰岛素应用于糖尿病治疗的不良反应探析论文_赵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