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中国农业发展战略思考--关广富解读现代农业发展战略_农业论文

世纪中国农业发展战略思考--关广富解读现代农业发展战略_农业论文

关于中国农业发展世纪战略的思考——关广富《现代农业发展方略》读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业发展论文,方略论文,中国论文,读后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克思主义学说以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发展为研究对象,它没有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关于社会主义农村、农民与农业问题的理论。在“以农为本”的东方大国建立社会主义政权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首先面临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严峻挑战。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基础是:农业居于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农民占全国总人口数的绝对多数,农村地域覆盖面辽阔广大。因此,如何实现乡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新农村,这既是一个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问题,又是一个关系到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途径的现实问题。

从1981年到1985年,中央连续五年在每年岁末召开一次农村工作会议,研究农村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总结群众在改革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并形成一个文件(“一号文件”),提出针对农村新情况新问题的政策措施。这几个“一号文件”,极大地推动了农村改革的发展。到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突破了四千亿公斤大关,农村形势喜人。但是,在此以后,农业出现了几年徘徊不前的状况,问题越来越严峻:如,在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出现了工农产品剪刀差扩大,农民因农业效益低下而弃田从事非农业活动的现象日益突出,不少地方加重农民负担致使其生活水平呈下降之势,等等。这其中除了少数人为因素外,主要是随着农村深化改革出现的问题。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中国农业向市场经济推进过程中,是让市场经济自发地无情地将农业资金、土地和劳动力配置到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中去,使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恶化,还是促使农业主动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完善自己,实现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产业化和现代化?选择当然是后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为农村发展商品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奠定了基础,那么,就应该思考:如何在这个基础上实现农业的商品化、产业化、社会化、现代化,乃至城乡一体化?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索,关广富同志经常到农村调查研究,并在江汉平原农村进行改革试点。从1989年秋开始,他就开始着手研究如何通过抓生态农业、抓科技进步、抓提高效益,以有效地解决农业资源不足、生态退化、效益不高等问题。《现代农业发展方略——湖北生态科技效益三统一农业的理论与实践》(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就是关广富同志经过七年思考和研究的成果。

中国耕地面积仅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7%却养活着占世界人口总数22%的人口,可见中国农业的人口压力之大。另一方面,在农业开发中,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日益严重。这是我们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不利条件。如何克服不利条件?我们一方面要发挥我国农业的有利因素,如我国农耕历史悠久,精耕农业有着优良传统,土地潜力巨大,主要在少数民族地区有大面积的处女地尚待开垦,有大量的荒山荒地荒滩可资利用;另一方面,主要是扩大农业再生产的内涵。其关键,在于科技。因此,解决中国农业面临的困境,找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路,关键在于生态农业、科技农业和效益农业三者结合起来抓。这正如作者所指出的:实践证明,把生态农业、科技农业和效益农业三统一,作为解决农业资源紧缺、生态退化、效益不高、发展放慢问题,寻求后续增产措施、增强发展后劲的方略,已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示出较强的活力、很大的潜力和良好的前景。通过生态农业、科技农业和效益农业三统一在江汉平原的试点我们可以欣喜地窥见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的一种有效模式及其广阔前景。

从国际条件来看,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据国际农业组织和专家推测,世界面临缺粮问题已成定局。全世界150个发展中国家,其中绝大多数不能实现粮食自给,需要依托发达国家中的农产品出口国。而这些发达国家之所以愿意以巨资补贴农业,是为了实现以粮食为战略物资,获取高额利润,盘剥发展中国家的战略。因此,中国农业以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什么样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什么样的发展面貌和实力进入21世纪,不仅决定着我国在整个国际格局中具有什么样的地位,甚至关系到我们民族生存和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兴亡这样一个根本问题。因此,我们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国农业的跨世纪发展战略,就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它本身就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战略问题。对此,本书在讨论中国农业发展方略时,有很好的阐述:世纪之交,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农业战略极其重要和紧迫。从我们面临的发展任务看,从全球走势看,我国的农业发展又一次走到了重要的抉择关头。我们必须用历史的眼光、科学的头脑,宏观把握整体构思,长远设计,制定符合国情的农业战略新途径,真正抓住和解决农业发展上带根本性、长期性、全局性的问题。这对实现科技兴国战略,对巩固和发展农村改革成果,对实现90年代奔小康的目标,对完成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对农村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研究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途径和战略,高屋建瓴地考察中国农业发展的过去与现在的轨迹,全面地把握世界农业发展的走势与中国农业发展的优长与劣势,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作者正是基于此深刻地阐释了科技农业、生态农业和效益农业之统一的发展战略。当然,要把问题说透彻,上升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理论的高度和范畴,还需要科学的方法。在这方面,作者也有很好的体会。作者指出,《现代农业发展方略》的著述,力求做到“三个结合”,即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指导,注意从宏观的、理性的角度阐明生态科技效益三统一农业的基本内涵、现实依据,注意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践及其趋势的研究,注意工作的指导性和对策的操作性;坚持回顾与前瞻探讨的结合,追溯这些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轨迹,分析得失因由,把握当前和未来我国农业发展脉络和主流方向;坚持典型解剖和一般抽象的结合,注意运用实践中的典型说明,并从中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实践是生动的,辩证法的力量无穷无尽。任何理论、学说、模式、方略,离开了实践、离开了辩证法,都将苍白无力,没有生命力。本书在设计科技生态效益农业三统一模式中,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方法的成功运用,就是最好的说明。

标签:;  ;  ;  ;  ;  ;  ;  ;  

世纪中国农业发展战略思考--关广富解读现代农业发展战略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