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与公共产品_市场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与公共产品_市场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与公共产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场经济论文,产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三年来,针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看病”、“读书”、“住房”等“困难”,经济学人在对我国如何发展“医卫”、“教育”以及社会保障等事业的讨论中,搞好公共产品(包括服务)生产与提供,已经成了一个流行的话语,公共产品成为一个在媒体中使用频率很高的关键词。尽管许多人使用这个词,但是对这个词的含义的理解却是不一样的。例如:

1.将公共产品视为是政府使用财政资金组织生产与负责提供的产品,基于这种认识,非政府的组织,如慈善团体以及个人(如义务工作者)提供的社会服务就不属于“公共产品”了。此外,众多人们自行出资建设、共同享用的公共生产和消费设施,如村民共建的村道、池堰,社区居民出资共建的绿地、休闲场所和娱乐设施(俱乐部),就不是公共产品了。

2.将公共产品视为是不通过市场交换、不具有价值性,实行实物配给的物品,如像由政府拨地、政府建造和对救济对象进行实物分配的福利住房。按照这一观点,付给困难户和低收入者以货币津贴用于廉租房或购买经济适用房,由于采取商品形式,就不属于公共产品了。

3.将公共产品规定为非盈利性单位提供的产品,也就是认为公共产品生产排斥企业化,而要采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的企业模式。按照这一认识,改革后的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城市公共交通、水、电、气等公用企业,它们提供的商品性产品和服务就不是公共产品了。

4.将公共产品的生产视为完全排斥市场机制,不需要诉诸竞争,特别是不受市场价格机制的调节;按照这一认识,那些实行“价格浮动”的服务就不是公共产品了。

5.将公共产品生产机构视为只能从事“纯粹公益品”生产;按照这一认识,只要是公益性机构就不允许有任何与自身利益挂钩的商品性活动项目。

可见,当前人们对公共产品的含义、性质、功能、什么是公共产品的生产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发展公共产品生产等基本理论问题,存在着许多混乱的认识。一些人单纯搬用西方经济学中的公共产品概念,一些人则把公共产品当做是“非商品”、“政府品”。这种对公共产品理论认识上的模糊不清和对公共产品概念的随意使用,“各言其是”,显然会影响到我国当前搞好新时期公共产品生产与分配的方针政策的正确设计。

可见,以马克思经济学为指导,对公共产品这一现代经济学范畴含义进行梳理、修改和科学阐释,弄清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公共产品生产的规律,这就是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理论工作。本文对公共产品提出一种新的定义,区分出公用品、公益品两类公共产品,并对公共品生产与提供的一般机制进行概述。

一、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市场经济中的产品的两种形式

1.私人产品——市场经济中产品的一般形式。私人产品,不是指私有经济的产品,也不是指“个人私有”物,而是指以企业或私人为主体,实行充分竞争,生产从属于市场调节的生产品,它是充分竞争经济的生产物。马克思经济学把商品作为市场经济中“财富的元素形式”,① 这种商品也就是当前人们所说的私人产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营利性企业生产的商品,也属于私人产品范畴。

市场经济的基础结构是充分竞争性的生产,其基本特征是:(1)以企业(或个人)为主体,(2)以盈利最大化为动机,(3)实行充分竞争和价格的市场形成。这是一种由市场竞争价格调节的生产机制,简称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形成的条件是:(1)有众多购买者为占有商品而互相竞争;(2)有众多生产者为出售该商品而相互竞争;(3)上述竞争也体现为购买者与生产者之间的竞争。这是一种充分竞争的经济,② 它生产出充分竞争性商品,西方经济学称之为私人产品(物品)。

不是任何一种商品都能成为充分竞争性的商品。充分竞争性的商品的物质前提是:(1)产品使用价值的独享性,从而消费的相互排斥性;(2)使用价值分单位性,从而使产品能进行收费出售。以上两项条件可以更简单地概括为:产品的私用性和独占性,二者是使这种产品能实行充分竞争性的商品交换,使产品价格能实现为充分竞争价格,使这一产品的生产能从属于市场机制的必要条件。

市场经济中市场流通的大部分商品,不论是超市中的千万种消费品或是生产资料市场中的各种各样机器、原材料,由于都具有上述产品私用性和独占性,因而都采用充分竞争性的生产和私人产品方式来提供。市场机制起着下述功能:(1)推动“私人产品”生产发展;(2)促使产品适销对路;(3)促使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提高;(4)促使产业结构的优化。市场成为这一生产领域的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调节者。私人产品生产是市场经济中的基本经济形式,借助于完善的市场制度,实现充分的竞争,不断提高私人产品生产力,就成为当代世界人们促进多样性的现代财富生产的重要途径。

充分竞争性的私人产品生产机制,不仅仅能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服务,而且也能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促进生产的跨越式发展、实现国强民富服务,这已经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大飞跃奇迹所证明。在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我们需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市场制度,破除垄断,在国民经济更广泛领域内,实行和形成充分竞争性经济,进一步发挥私人产品生产功能,大力提高其效率,为增强社会财富生产力创造完善的制度前提。

2.公共品——市场经济中产品的另一形式。市场经济中除了私人产品生产而外,还存在公共产品生产。崇尚私人产品生产的亚当·斯密,也注意到自由市场经济中还需要有由政府来承担建设的公路、桥梁以及教育等等公共工程以及公共机构。③ 20世纪以来的现代市场经济则存在着发达的公共产品生产。西方经济学中广泛流行的公共产品的定义是萨缪尔逊所作出的,他说:“公共产品是这样一些产品,无论每个人是否愿意购买它们,它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割地散布到整个社区里”,④ 这一定义将公共产品规定为由产品的物质、技术性质决定的集团共同消费性,或“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占有非排他性”。

公共产品的这一西方定义,是极不完善的,它未能确切表述出市场经济中公共产品的一般性质,也未指明现代公共产品的多样性,这一定义更不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更加发达和更加多样的公共产品生产。

在本文中,我们把公共产品与服务简称公共品,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公共品及其生产特征归为:(1)产品具有满足共同需要,特别是社会公共需要的性质;(2)在生产与提供中发挥机构、团体,特别是政府的职能和依靠财政资金;(3)动员社会力量,充分运用市场机制;(4)实行公共参与决策。这是一种超越市场决定但又利用了市场力量的生产机制。公共产品生产,是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下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弥补在满足公共需要上的市场失灵,又能促进私人产品生产的发展。

公共品是一个内涵广泛的范畴,它包括若干不同的组成部分,并且有纯公共品与不纯的,即准公共品的区别。这方面,本文不加以论述。

二、公共品之一——公用品

公用品是公共品的重要形式。本文提出和使用公用品一词,它指的是:由于产品的物质技术特点,使其使用价值具有多个人共同享用性,⑤ 人们可以不付费地获得这种产品和共同享有其使用效果。⑥ 公用品的古典的例子是穆勒举出的灯塔,现代的例子是现代传媒,如像广播、电视、网络的公共节目。由于这种节目拥有被公众普遍收视的性质,生产者不能或难以实行收费。⑦ 显然地,具有这种自然物质特性的产品,不具有形成充分竞争性生产的必要条件。如果社会生产方式单一化,单纯依靠和着力于发展竞争性的生产方式,就会产生公用品供给不足——如像公共电视、网络等发展缓慢,或公路拥挤或是产品价昂质差等等经济效率缺乏现象。为了“校正”公用品生产的市场失灵,使人们多种多样的对公用性物品的需要得到满足,应该实行一种非市场决定的生产方式,其特征是:在生产与分配中有效发挥机构、团体、社区,特别是政府的职能;⑧ 依靠财政资金和社会力量;实行公共参与决策。

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公用品是多种多样的。公用品就其性质,可区分为公用消费资料和公用生产资料;就其规模与功能,可区分为满足小集体需要的“小公用品”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大公用品”。

(一)基础性公用品——“大公用品”

供众多人、众多企业共同使用的大公用品,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真正的“公共品”,也可以称为基础性公用品。

基础性公用品是供众多企业在生产中共同使用和供众多社会成员在生活中共同使用的,也称为社会基础设施,后者包括物质性设施,如像交通、电讯、国土、水利等生产基础设施,也包括教育、医卫、文化等服务基础设施,还包括科技基础设施和生态、环保基础设施。

市场经济中的基础性产品,一般要采用竞争性生产方式,作为私人产品来提供,但是在当代,一些重要现代基础性产品,引入和采取非市场决定方式,作为公用品或混合公用品来提供。

随着生产、生活社会化和高技术化迅猛发展而产生的现代基础性产品具有下述新的特征。

1.产品的宏大性。一方面,生产与生活社会化的发展,基础设施成为一地一国众多企业日常生产所依靠和为庞大居民日常公共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手段,这就要求这种产品使用价值必须具有容量大、空间广——跨区域、甚至跨国——的特点。另一方面,现代大工业,特别是高技术的发展,使现代基础设施成为大交通、大通讯、大网络、大环保、大科技,从而成为一个宏大产品。这种产品具有投资大,建设和获得成果周期长,经济效益不确定,从而风险大等特征。一些基础性产品——如像科技基础设施、环保生态基础设施等等——的生产目的就是社会效益,上述情况决定其充分供给的市场失灵和采取公共品生产机制的必要性。

2.组合性。现代基础设施是一个多样性产品组成的复杂结构,是一个大产品组合,它包括多种性质、功能不同的部件。如现代城市大交通组合:(1)交通工具和设施体系,包括地铁、轻轨、公共汽车、巴士、私车等;(2)道路体系;(3)使用电子——包括GPS定位——自控的交管体系。现代科技基础设施更是一个包括基础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中试等设施的庞大体系。多样部件的有机结合和多种效果互补,成为这一大产品组合的特征。

作为大产品组合,它拥有在物质技术性适应于私人产品生产的组件,也拥有不适合市场竞争性生产,而应采取公共品生产的组件,从而是一种混合公用品。

3.机制的综合性。现代基础性产品,作为混合公用品,它的生产和提供,实行和依靠多样性的经济机制,实质是市场机制与政府功能的整合。如现代城市大交通,需要政府决策,职能部门进行规划、制度设计,⑨ 招标建设,企业化营运,政府监管;一些项目依靠财政资金投入和由政府兴办。但是城市大交通的生产者有公营企业,也有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无论是大交通的基础建设或是日常营运活动,都必须立足于竞争性的企业活动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而实行行政功能和市场机制的有效整合,才能使各种生产、服务、管理活动互相协调,相互促进,从而保证现代城市大交通的充分的供给、高效营运和持续发展。

4.效益的多样性。作为宏大产品,基础设施能带来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在内的综合效益。立足于高技术的现代基础设施能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大国民财富,增进公众的消费便利,从而使广大居民受益。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能带来综合效益的公有重大公用基础设施,则是直接体现社会公共利益。

在当前,为了谋求我国经济跨越式发展,也为了更好地解决当前面对的迫切的民生问题,我们有必要更加关注和加强基础公用品的发展,把建设好质优、效优、费省的基础性公共设施体系,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

(二)中小公用品

庞大公用品并不是公用品的惟一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为了满足众多类别和大小不一的群体的共同需要,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中小型的公用品生产。如:

1.依靠村民集体力量自愿共建的公用品。例如农民出工、出资兴建村公路,村用塘堰,饮水设施,公厕等。这种生产设施往往采取自建公助,村民民主决策,村民委员会组织实施,是一种“小公用品”。

2.城镇社区居民共建绿地和文娱休闲设施。如棋牌室、乒乓室、图书室等,由社区提供公房和活动场地,或给以经济资助。在住宅小区的公用地设置停车场,也属于公用品生产。

3.由艺术家自行组合,形成“艺术村”,共建创作基地和公共展示厅,由社区提供物质支持。

4.一些城市,如浙江民营经济按不同行业划分,以民办公助形式,组成科技研发中心,为企业提供科技研发支持,这是一种民办科技公用品生产形式。

5.一些地方出现了合作建房的民办、公助的试验。这种住房公用品的价格低,在搞好出资、分配、产权、上市等等制度安排条件下,有可能成为满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要的新方式。

6.一些地方正在实行农民承包土地、出资造林并拥有林木收益权,但砍伐权归政府的林木公用品生产形式,⑩ 实践表明,这是发展群众性林业建设的有效形式。

中小公用品生产具有以下特点:(1)它直接地和贴切地满足某一群体的具体需要;(2)它由群众自建、共享,群众有很高自建的积极性;(3)它依靠群众自身力量,民办公助,投入少而富有实效;(4)这种公共品生产,已经不是原先的人民公社的自给自足性的产品生产,而是一种能利用商品性机制的生产形式。可见,当前现实生活中正在涌现的品类众多中小公用品生产,是能植根于市场体制和机制的、拥有很大发展潜力的生产形式。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应该充分重视中小公用品的作用,而不可一味贪大求洋。要动员和挖掘社会力量,同时实行政策支持,努力促进中小公用品的发展,充分发挥它的促进生产发展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种多样生活需要的功能。

三、公共品之二——公益品

公益品是表明产品的社会经济规定性的范畴。公益品是公共品的另一形式。西方经济学在分析公共产品范畴时,着眼于强调产品集体消费的自然技术性,无视和回避产品的社会功能,从而缺乏对公益品的理论分析。(11)

本文中的公益品范畴,其特征是:(1)以增进公众福利为目的;(2)以非盈利机构,特别是以政府为生产主体;(3)以无偿的或优惠的方式提供。狭义的公益品,又称为福利品。

公益品存在于一切私有制经济形态,它在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成为发达形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益品更将获得充分的发展,成为社会产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体社会成员从公益品中受益,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鲜明特征。

公益品的不同类别及其职能。公益品有多样品类,它们分别承担不同的社会功能。

1.为贫困群体提供生活保障。首要的公益品是生活保障品,它们是:失业、养老、工伤等社会保险,以及基本医疗、公共卫生、义务教育,灾害赈济、社会救助等公共服务,它们也称为福利品。这种产品和服务,以无偿或低价方式提供,用来为弱势和遭遇困难群体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其次,用来为低收入阶层提供支持,增进他们的生活福利。此外,由于福利设施的积极外部性,也由于向人民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社会主义福利具有普惠性,它造福于全体社会成员。

2.促进经济发展。公益品还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公益品和以无偿或低价提供使用的公共基础设施,拥有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构建起包括交通、电讯、网络、科技等在内的公共基础品体系,以公益品形式向微观单位提供,发挥公共品的支撑功能,是市场经济中促进私人产品生产顺利发展之途。不发达国家在经济起飞时期,更需要加强和发挥公益性公共品的支撑和促进发展的功能。

另外,依靠政府力量,搞好基础设施——公共交通设施、基本农田水利设施、信息网络设施等的建设和科技、教育、医卫、文化、信息以及金融等公共服务,更是我国当前扶持农业及其他弱势经济,包括暂时处于困难的传统手工艺等行业,促使其进行要素有效整合和走上复兴的必要的和有效的手段。

3.维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物质基础。在经济增长中的人与自然矛盾不断加深的形势下,进行重大的环境、生态维护公共设施建设,如像生态林种植、沙漠治理、水资源开发与水力调配、防汛排污等等,成为当代迫切而重大的社会公共需要。对上述超大型自然物质基础建设是市场失灵的,需要实行政府主导,采取经济学上的公共品形式来组织生产与提供。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这种庞大生态、环境公共品更具有鲜明的公益性。(12)

4.用于保障国家安全。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和群众安居乐业的根本前提,体现了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国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为此,要求生产包括国防、治安以及各种公共安全——包括交通和矿山安全、防火、海洋和江河排污及其他自然灾害的防治等——保障、维护手段,用经济学语言就是社会公共安全(保障)品的提供。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公共安全(保障)品,是公益品的重要形式。

四、公共品生产与利用市场机制

(一)公用品生产与利用市场力量

实现公共品的有效供给,不能听从市场机制调节,但应该充分利用市场作用。就公用品来说,重大国防建设、战略性科技研发、重大环保生态建设等要实行根据公共需要立项,依靠财政拨款,政府组织生产,这是一种由政府直接组织产品生产与分配方式。但是绝大多数公共设施,如城市水、电、气等公用品以及公路、民航、电讯等,实行政府规制的竞争性公用商品生产和市场化运作。在这里,(1)企业是公用品生产主体,但是政府要制定产品的质量标准和公共服务的范围,还要对价格进行管理,在实行限价时,要给企业发生的经营损失以补贴。(2)依靠财政资金组建的公营生产部门,要实行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且实行市场化运作。(3)引入社会资本和竞争机制。

政府规制的商品化、企业化生产的模式,把公用品生产与提供,立足于对市场力量的利用之上。第一,能依靠社会资本和公共资源来发展公共品生产,从而节约政府投入;第二,能借助股份制、资本市场等等工具,加快公共品生产的发展;第三,能依靠市场机制,使产品与服务对准群众的需要,增强公共服务效果;第四,能依靠竞争机制来提高生产效率。

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公用品带有自给性,如农村与社区的公用生产设施与生活设施是小群体自用的,但是它不等于自给自足性的产品,如一些社区文娱设施,也实行收费和对外开放,从而带有部分商品性质。(12) 恰当的和有效的利用市场,包括收费、引入社会资金,能促使中小公用品生产更好地发展和更加有效地发挥其满足公共需要的功能。

总之,公用品生产从总体上说,是一种超越市场决定但又充分利用市场力量的生产机制。由于超越市场决定,才能使这种关系着公共需要的满足和公共利益的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获得安排,充分供给和合目的的分配。由于充分利用市场力量,才能使社会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知识——得以充分地引入这一领域和实现要素和社会劳动的科学组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公共产品生产的有效供给和公共效果最大化。

(二)公益品与利用市场机制力量

公益品是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采取无偿或低价——低于其成本——提供的“福利性产品”。社会主义条件下,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保健和生活安全的需要,要求研制出防治沙斯、艾滋、癌症等恶疾的高疗效公共医卫品,同时,还要求为群众提供优质、就近的基本医疗服务。这种医卫品,一方面是作为满足公共需要,实现公共利益的产品,它在社会性质上,超出了一般商品对生产者的利得性;另一方面,作为无偿提供的公益品,它扬弃了一般商品交换的等价性。因此,公益品的生产与提供是一种非市场性决定方式,它的具体内容是:(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如何分配,实行政府集中决策;(2)依靠财政资金组织产品生产或实行市场采购;(3)通过有关政策、措施,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政府采购商品,以社会福利品方式向受益对象免费或低价提供,是公益品利用市场的一种有效形式,其具体内容是:(1)政府制订产品与服务的质量标准和价格;(2)通过招标与签订合同由中标企业向受益者提供免费或低价公益服务。这是一种将公益品与服务的提供,置于竞争性机制之上的模式。这种模式既能保证公益服务按照政府确立的质量与数量要求提供,又在生产环节上充分利用了商品、市场的功能,从而能调动生产单位的积极性和增进公益品生产的效率。

公益性产品是多种多样的。一些福利性产品,它本身在物质技术上是适应于竞争性生产的,对这种产品,应在政府规制下,充分利用市场的功能。如像对于作为社会福利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在政府规制下,实行企业化生产、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能够起到增进供给,提高产品质量和促使产品适销对路等功能。而在这种福利房的分配中,采用货币补贴,受益者自主购买的方式,能获得更为满意的福利效果。可见,即使在福利品生产与提供中,努力探索和搞好对市场的利用,实现政府行政力量与市场力量相耦合,就是十分重要的。

五、市场体制新模式的创造

本文论旨可概述如下:

1.公共品是用来满足公共需要的物品,它的生产和提供要发挥机构、团体、社区,特别是政府职能;依靠社会力量、特别是财政资金;实行公众参与决策。

2.私人品生产与公共品生产是市场经济中的两种生产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充分竞争性的私人产品生产为基础,同时要重视公共品生产,使作为社会人的多样形式的需要——包括公共需要——得到充分满足。

3.公用品是公共品的重要形式,它为企业的生产发展和群众生活便利提供公共支撑。在我国经济转型和起飞期,更加需要有效地发挥公共品的支撑功能。

4.公益品是公共品的重要形式。福利品的生产和提供起着为弱势群体提供生活保障,治理贫穷,救治疾困等等功能。发展福利事业不仅为社会设置“稳定器”,而且它是分配关系的再调整,是对市场性分配缺陷的一种弥补,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完善。

5.维护自然生态以及促进精神文明是当代世界各国面对的两大严重而紧迫的公共需要。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现阶段,上述两大问题也表现得十分突出。对上述社会公共需要的满足是市场失灵的,而需要诉诸公益品生产机制。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拥有加强和搞好上述重大公益品生产的可能和有利条件。

6.公共品生产形式多种多样,但都是植根于市场体制之中,通过多种方式利用商品关系和市场机制,搞好政府与市场力量相耦合,才能增强经济激励,吸引社会力量投入,调动劳动积极性,促进科学管理和独立核算,由此提高公共品生产效率和实现节约。把公共品生产和运用市场力量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而由政府包揽公共品生产和纯粹用行政手段来组织公共品生产等等做法则费宏而效少。

7.就事物的本质而言,公共品的生产是对市场失灵的校正——如公用品;或是对市场缺陷实行弥补——如公益品。在充分竞争的私人品生产基础上,培育和推动公共品生产的发展,不仅能实现当代人的多种需要的满足,而且它体现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创新。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我们不仅应把推动公共品生产的发展,视为是治理民生问题的现实需要,而且应该看到,推动公共品生产与私人品生产并行发展,有机结合,互相促进,是一种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模式的构建,从而是深化改革的需要。

8.公共品生产与提供是出现于20世纪的一个新生事物,当前我们迫切需要对这一新事物进行研究,形成有关公共品的科学理论,弄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品生产与提供的规律,寻找立足于我国国情和实际的公共品生产方式。因此,结合国内外实践经验,开展对公共品生产与提供的理论研讨,就是十分必要的。

注释: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7页。

② 西方经济学使用的是“完全竞争”概念,市场经济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完全竞争,本文使用充分竞争一词。

③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册,第284页,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④ 萨缪尔逊:《经济学》(14版)第571页,胡代光等译。

⑤ 本文在分析公共品的物质技术特性时,提出和使用公共品使用价值的共享性概念,西方学者称之为效用的不可分割性(non-divisibility of utility)或产品的“积极外部性”。

⑥ 不付费获得,即占有非排他性;共同享有使用效果,即消费的非竞争性;具有上述两个特点的产品,就是纯公用品。

⑦ 人们也可以寻找对产品进行交换和收费的方法和制度,例如对电视机购买收取税费,但这种方式也有许多弊端,从而“成本很高”和难以推行。

⑧ 许多公用品,如公路、公园等,具有占有排他性(可收费),但共同消费性是不完全的(消费的部分竞争性),在消费者超过一定数量时会产生拥挤,西方经济学称之为俱乐部产品,对这种非纯公用品需要:(1)实行收费和限制消费者数量;(2)扩大生产规模和公用品的供应。要做到(1)、(2)二者完善的结合,通常需要政府的介入,政府不仅仅要对生产公用品的私人部门行为进行引导、规制,而且还要承担组织某些公用品生产的职能,使用财政力量。

⑨ 现代城市大交通的建设、营运,要实行政府主导,由职能部门进行大交通规划,组织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对交通企业的营运、日常交通运行进行管理。上述政府活动均应立足于企业化生产和对市场机制的利用。

⑩ 我国江西等省进行了林权改革试点,赋予种植者以“林木”产权(即收益权),激发了农民植树造林积极性,江西省2006年林木产值增长50%以上。

(11) 西方经济学通行的公共产品定义是萨缪尔逊所作出的,他依据产品的消费非竞争性和占有非排他性,而将公共产品阐释为供所有成员共同享用的集体消费品。按照这种定义,居民享受的公共医疗品、公共教育品等等公益品,由于也是一种个人消费形式,就不能称为公共产品了。这种定义更不能指明现代社会公共医疗、义务教育等公共品的“公益”实质。

(12) 我国当前有必要设立自然维护税,形成国家资源、环境、生态建设基金,建立自然物质耗用和补偿的经济机制,以及确立自然物质基础建设的制度和激励机制。

(13) 住房小区公用设施,包括车位、公用道路、中庭绿地等供业主共同使用,但是也可以实行公用道路车位和车库对外收费,这种商品性公用品的交易收入归业主所有。

标签:;  ;  ;  ;  ;  ;  ;  ;  ;  ;  ;  

市场经济与公共产品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