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县人民医院 湖南郴州 424500
摘要:目的:探究小儿喘息性肺炎发作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及过敏的关系。方法: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48例小儿喘息性肺炎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48例无喘息肺炎患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进行静脉血检验,评估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48例患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阳性率为54.17%,明显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吸入性过敏率为6.25%,食物性过敏率为20.83%,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有过敏史所占比例为60.42%,明显高于对照组16.67%,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小儿喘息性肺炎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有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存在食物性过敏史、存在家族过敏史,医护人员应该将这些因素当作预防小儿哮喘的重要指标及时对患儿进行治疗。
关键词:喘息性肺炎;肺炎支原体感染;过敏
在临床上,喘息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该病在儿童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是最主要的一种致病菌。有学者提出[1],近几年,小儿喘息性疾病支原体感染呈递增的趋势,给患儿的呼吸功能造成重大的伤害,所以医学界应该给予重点关注。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婴幼儿中发病率最高,有资料显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哮喘发作存在较大的关系。本次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48例小儿喘息性肺炎患者,作为探讨小儿喘息性肺炎发作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及过敏的关系的研究对象,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48例研究资料均为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小儿喘息性肺炎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48例无喘息肺炎患儿作为对照组。所有患儿诊断结果都与《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标准相符,患儿听诊时肺部存在哮鸣音即为喘息性,不存在哮鸣音即为无喘息。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28例,女性患者有20例,患者年龄为0.3-11.5岁,平均年龄(5.6±4.4)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29例、19例,患者年龄0.5-12.0岁,平均年龄(5.9±4.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可进行对比(P>0.05)。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抗体检测:医护人员取所有患儿的静脉血,并将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采用日本富士公司Serodia型试剂盒,用ELISA法检测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抗体IgM。如果滴度小于1:40,那么即为正常;如果滴度大于1:160,那么即为阳性。
过敏原检测:医护人员需要取观察组患儿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筛查过敏原采用的是荧光酶联免疫法。如果患儿IgE超过0.35kU/L,那么即为阳性。
1.22收集疾病史
医护人员需要向患儿家长询问患儿的相关情况,了解患儿是否存在湿疹、药物过敏、食物过敏等特应性体质,同时询问患儿直系亲属中是否存在其它过敏疾病史或者存在哮喘病。
1.23 治疗方法
医护人员需要对所有的患儿进行对症治疗,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抗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让患者服用阿奇霉素,剂量为10mg/kg,一天服用1次,连续治疗3天后,间隔4天再继续用药,需要治疗一个月。医护人员在患者用药期间,还需要对患者实施尿常规检测,一个星期检测一次,如果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不良症状,医护人员需要让患者停止用药,查明异常原因同时进行对症治疗。
1.3 统计学的方法
汇总处理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后,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若P>0.05,则差异不具备可比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抗体检测情况
对两组患者进行抗体检测,观察组患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阳性率为54.17%,对照组肺炎支原体抗体IgM阳性率为29.17%,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可以参见表1。
2.2 观察组患者过敏原检测情况
观察组中,有3例患儿是吸入性过敏,所占比例为6.25%;有10例患儿是食物性过敏,所占比例为20.83%,吸入性过敏率明显低于食物性过敏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9.394,P<0.05)。
2.3 两组患者过敏性疾病史收集情况
经过调查后,发现对照组中有过敏史的患儿所占比例为16.67%,观察组患儿有过敏史所占比例为60.42%,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4.360,P<0.05)。
3 讨论
喘息性肺炎在儿童群体中的发病率最高,这是因为小儿机体免疫能力不完善,呼吸系统还处于发育阶段,很容易被病原体侵害,进而导致感染。有医学专家提出[2],小儿喘息性肺炎最主要的感染源就是肺炎支原体感染。支原体是一种特异性抗体,其能够促进机体生产多类炎性因子和细胞因子,诱发呼吸系统炎性病变,进而导致喘息发作,更甚者会引发哮喘。国内有研究认为[3],肺炎支原体导致喘息发作的机制为:第一,肺炎支原体会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刺激炎性因子大量释放,导致上皮细胞肿胀或者坏死,并产生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又导致毛细支气管腔狭窄,导致肺功能障碍。第二,支原体感染导致患者呼吸道黏膜损伤,刺激了淋巴细胞和T细胞增殖,破坏了气道内环境,进而引发哮喘。第三,支原体感染后,会产生IL-4等炎症因子,加强了嗜酸性粒细胞的活性,促进变态反应的发生,导致患者喘息。
在本次研究中,将我院收治的小儿喘息性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将非喘息性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经过抗体检测后,发现对照组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IgM阳性率为29.17%,明显低于观察组54.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6.171,P<0.05),这提示小儿喘息性肺炎发作与肺炎支原体抗体感染存在较大的关系。对观察组患儿进行过敏原检测,发现吸入性过敏率为6.25%,食物性过敏率为20.83%,两组数据差异较大,具有可比性( =19.394,P<0.05),这提示食物性过敏是导致小儿喘息性肺炎发作的危险因素。两组患儿过敏性疾病史收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有过敏史所占比例为60.42%,明显高于对照组16.67%,具有统计学意义( =4.360,P<0.05),这提示患儿及直系亲属过敏史与小儿喘息性肺炎发作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综上所述,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有食物性过敏史、直系亲属过敏史等都是小儿喘息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该将其作为预防小儿哮喘的重要指标,及时对患儿进行治疗,进而缓解患儿喘息症状。
参考文献:
[1]魏秀芳.小儿喘息性肺炎发作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及过敏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医学,2015,42(3):112-113.
[2]任伟.小儿喘息性肺炎发作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及过敏的关系研究[J].当代医学,2015,22(3):56-56,57.
[3]李波.探讨和研究小儿喘息性肺炎发作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及过敏的关系[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02(2):276-276,278.
论文作者:李江, 罗洁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1
标签:支原体论文; 患儿论文; 肺炎论文; 患者论文; 小儿论文; 性肺炎论文; 统计学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