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与人的现代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与人论文,家庭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里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的教育[1]。它与正规的学校教育不同,是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在有亲情的几代人中进行的一种教育。构成家庭教育的活动是零碎的,主要由家长辅导作业、解答问题、传授日常知识、进行道德伦理教育等一系列活动组成的。家庭是个人成长的摇篮,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家庭生活经验、经历对于人的一生有着深刻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教育的深刻性超过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教育家哈巴特说过:“一个父亲胜过100个校长。”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细胞,是传扬祖国文化的重要场所,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不可缺少的阵地。社会现代化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提高人的素质使之适应并积极组建现代社会的物质及精神文明,即实现人的现代化。我国现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家庭教育以其对人对社会的深刻影响力,将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促进人的现代化,进而成为建设现代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
一、家庭教育对人的现代化的意义
社会的现代化关键在于人的现代化。我国在不断深入的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人的素质发展与现代化趋势不相适应的矛盾,导致了许多社会问题的产生,直接、间接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影响了社会安定团结。要处理好这些问题,需要健全社会法制建设等一系列措施,但症结还在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现代化。由此观之,培养我国国民尤其是新生一代与现代化相适应的素质已是当务之急,应提到教育日程上来。
如何实现人的现代化,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现代人所应具备的特征与素质。有如下几方面[2]:
1.准备和乐于接受未经历过的新的生活和经验,新的思想观念,新的行为方式。
2.准备接受社会的改革和变化。
3.思想开阔,头脑开放,心胸豁达。
4.注重现在和未来,守时惜时。
5.强烈的个人效能感,对人和社会的能力充满信心,办事讲求效率。
6.重视与时间和效能密切相关的计划。
7.尊重事实和知识。
8.对人和社会具有可依赖性和信任感。
9.重视专门技术,有愿意根据技术水平高低来领取不同报酬的心理基础。
10.乐于让自己和其后代选择离开传统所尊重的职业,对教育的内容和传统智慧敢于挑战。
11.相互了解,尊重他人和自尊,主张非权势和平等相处。
12.追求自由和民主平等。
总之,现代人不倾向于培养后代依赖父母权势和社会背景的庇荫,来取得社会的尊敬和重用,他们更倾向于鼓励后代依靠自己的教育和能力、创造性和责任感,独立地走向社会,赢得社会的承认。
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相比较,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强烈的感染性、鲜明的针对性、内容的丰富性、方法的灵活性等教育优势,对人的素质培养独具一格。良好的家庭教育对提高人的素质,尤其是年轻一代的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充分重视这种作用,把家庭教育作为促进人的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之一。一般说来,每个家庭都存在着自发状态下的家庭教育。世上哪位父母不希望子女胜过自己。但孩子究竟长成怎样的人,并不完全决定于父母的主观愿望,要看家庭教育是否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是否遵循儿童成长的规律。
只有与时代潮流合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家庭教育才能提高人的素质,对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否则将事与愿违。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化的关键期。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们应积极倡导顺应时代发展的现代化、科学化的家庭教育,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只有现代化、科学化的家庭教育才能帮助现代化观念进入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的每一个家庭,提高每个家庭成员的素质和修养,促进每个人的现代化进程,从而使社会现代化拥有活的源泉。试想,每个社会细胞——家庭的素质有较大提高,那么,整个社会素质将产生质的飞跃,一系列社会问题也将迎刃而解,这也正是家庭教育对现代化进程的意义所在。
由于我国现代化起步较晚,发展也不平衡,无论农村还是城市都累积了不少问题。农村地区相对来说受教育程度较低,许多方面缺乏现化社会所必需的现代观念和文化知识,不少家长送子女读书受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跳农门”。这样使得农村文化环境中缺乏高层次的积淀,传统习惯势力较强,本土意识浓厚,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城市部分职工则在“铁饭碗”的保障之下,平均主义思想严重,竞争意识薄弱,依赖国家心理较强。如何引导我国国民走向现代化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它需要通过综合工程来解决。其中,家庭教育的位置是不可忽视的。具有正确导向和深入人心的家庭教育是传播现代化观念的重要途径,对培养现代化的人具有现实意义。因为只有提高每个家庭的素质,才能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所以,我们从社会现状出发应更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倡导现代化、科学化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同时也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只有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化的家庭教育才能真正促进人的健康成长,提高人的素质。现在,家庭教育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但还存在着一个质量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进一步建构起科学化的家庭教育,首先要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其次要运用这些规律,使家庭教育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材,使家庭教育真正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服务。
二、积极倡导现代家庭教育
现代家庭通常由文化水平高,懂现代管理科学、领导能力强、教育有方的人来主持家政或对家庭建设问题提出主导性意见。这样的“家长”不一定是家庭里年纪大、辈份高的长者,而可能是智力及知识程度较高、接受新事物较快的子辈,于是这样的家庭在经历了过去长辈向子辈的知识流动过程之后,又开始了现代子辈向长辈的知识流动过程,这样双向流动的家庭教育模式加强了家庭内的人际平等关系,改变了家庭的生活方式,加速了知识的流动,促进了社会的现代化,因而成为现代家庭的重要特征。随着现代家庭新特征的出现,与传统教育有所不同的现代家庭教育也将应运而生。
我国历来重视家教。古代儒家学派很早就指出:“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许多统治者和贤明人士都非常重视家教,即使寻常百姓家也有不少重视教育子女的。出现了曾参杀猪教子、孟母断织教子等家教典范,广为世人称颂。综观我国传统家庭教育,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强调家长权威。家长(主要是当家男子)一人说了算,子女只能服从,所谓三纲五常中就有父为子纲;二是重视道德教育。我国素有“礼义之邦”之雅名,重视以儒家道德观为核心的道德教育,“谦谦君子”成为道德理想;三是成材愿望强烈。家长往往对子女寄以厚望,不惜自己吃苦受累,想方设法让孩子成材成器。《三字经》上说:“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兴于前,誉于后。”正是表达了广大家长的心愿。总之,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是一种前瞻式的家庭教育,也就是以长辈为主导,教育帮助晚辈获取知识经验,这种教育方式虽有其合理性,如尊老爱幼、报国泽民等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但在教育目的、教育方法等方面却不是与快节奏、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合拍的。
近年来,我国独生子女的家教问题逐渐受到人们关注。因提倡只生一胎,大部分家长都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教育子女,对子女钟爱有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于是出现了不少问题。人们开始发现精心哺育的下一代是“抱大的一代”,存在着唯我独尊、害怕竞争、脆弱退缩等不良心理品质和不爱劳动、不会劳动等不和谐的行为发展。他们学会了享受现代社会的文明,却不能较好地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肩负起建设与创造社会的重任。这样的教育需要人们重新审视其合理性,并依据社会发展的需求作出调整,进一步倡导顺应时代发展的科学化、现代化的家庭教育。
当前某些城市兴起家教热,出版这方面的著作增多,一些家教书书籍成为畅销书,理论著作《家庭教育学》也已问世;各种各样的家庭教师活跃在家庭教育中,业余技能培训班层出不穷。如请家庭教师帮孩子初习功课,或星期六送子女学习钢琴、绘画、舞蹈等在城市中已较常见。家教热是否是现代家庭教育呢?不是。家教热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家庭对子女教育的重视,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和对家庭教师的训练,因此,缺乏现代家庭教育所必需的科学性,所以效果还不够理想。我们应充分重视这种社会热点,把自发的社会热情转化为科学化、现代化的家庭教育。
何谓现代化、科学化的家庭教育?根据现代家庭的一些特征及我国国情,我们可以尝试提出现代家庭教育的几大特征:
1.倡导民主的家庭作风。家庭生活气氛民主、平等,孩子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家长与子女间相互理解、尊重。
2.改培养自谦为培养自信,鼓励竞争,改传统的“谦谦君子”之道德理想为充满自信、参于竞争、蓬勃向上的新一代形象。
3.培养孩子对社会、家庭及自我的责任感,克服依赖心理。
4.鼓励独立与创造。
5.培养爱心,即爱人之心,由爱父母、子女推及爱同类及自然之物以至一切美好之事物。
以上五个方面还很不完全,它仅仅从总体上概括了现代家庭教育的特征。具体来说,我们又可根据我国目前家教状况,分层次提出发展对策,积极倡导、发展现代家庭教育。
首先是城市。城市因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各方面发展相对走在社会前列,家庭教育也不例外。如前所述,某些城市已兴起自发状态下的家教热,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何在城市中更好发展现代家庭教育关键是一个教育导向问题。“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教育导向的简要概括。整个社会都应充分重视家庭教育,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如要积极消除对独生子女应倍加宠爱的普遍心理及行为方式,要努力倡导能鼓励和促进个人潜能和个性的充分发展,促使个人价值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利益、需求相一致,积极培养人的主体意识、效益意识、创新意识的现代家庭教育,从而真正培养出现代城市人。
其次是农村。由于我国工业化的不同步,农村地区相对落后,发展现代家庭教育不仅是一个导向问题,还要化大力气提高家长们的文化素质。培养开放的心理基质,进行现代化观念的教育,克服封闭的本土意识。一方面,积极强化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功能。以学校为中心,建立社区文化网络,从整体上提高农民素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书籍、录像等传播媒介的作用,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现代化家教知识及观念。在各级常政的关心和领导下,结合社会群众团体和各类社会公益组织的工作及活动,依靠全社会的力量,积极推进农村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在内)的现代化进程。并在实际生活中,扬长避短,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灵活而全面地开展提高人的素质的工作,使之真正成为具有现代头脑和现代化技术知识的新一代农村人。
注释:
[1]《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9月第1版,第676页。
[2]段陆君编译:《人的现代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2、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