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公路快速建设,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对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但同时也要求科学系统的城乡客运一体化的理论方法来指导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发展规划,从而有利于构建系统的、一体化的城乡客运体系,提高城乡客运的总体效益,满足居民不断提高的出行要求。本文介绍了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发展水平,阐述了构建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城乡客运;一体化;评价标准体系;出租汽车
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是城市交通运输发展的必然之路,通过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才能合理调控多种运力,促使城市公交、城乡客运等多种交通出行方式整体协调发展,从而建立高效、统一的城乡客运交通发展模式。因此,建立系统完善的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评价标准体系,才能有效分析城市城乡一体化所处的位置,并根据城市自身发展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合理制定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制定合理的客运一体化实施方案,为全面实现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实现城乡道路客运资源共享,加快转变城乡道路客运发展方式,推进城乡道路客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发展水平
随着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发展,城乡居民出行距离的增加,城乡客运的机动化水平将不断提高,居民的出行将依赖于多种方式的组合。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总体限制,我国城乡客运仍会以公交客运为主。城乡客车作为城乡客运发展模式中的最主要的交通方式,在城乡客运发展中重要性不言自明。在城乡客运系统中,步行主要起到换乘和短驳的作用,因此城乡客运场站的布置,要把乘客的出行时间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为乘客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步行空间。相对于步行而言,自行车在城乡客运系统中具更大的活动空间,有利于拓展客运站点的服务范围。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城乡客车与私人小汽车相结合也将成为城乡客运的一特色。因此要为私人小汽车提供必要的停车设施和方便的换乘枢纽站。城乡客运的发展中客运班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为保证城乡客运的一体,对城乡客运班车的线网布局、站点布局以及实现客运班车与其他方式的衔接成为最重要的问题。
二、构建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
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中有多种影响因素,各种因素相互交织,按照指标选定规则,通过对各种因素进行筛选和分类,将指标体系分为以下:
1、公共交通方面设置标准。城市公共交通与城乡客运网络实现有效衔接。
1)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机动化分担率达到30%以上;统计期内,中心城区居民选择公共交通的出行量占机动化出行总量的比例。其中,公共交通出行量包括采用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城市轮渡等交通方式的出行量; 机动化出行总量是指使用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城市轮渡、小汽车、出租汽车、摩托车、通勤班车、公务车、校车等各种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的交通工具的出行量。
2)建成区公交站点500 m 覆盖率达到60%以上。统计期内,中心城区的建成区内公共交通站点500 m 半径覆盖面积与中心城区的建成区面积之比。( 单位:%)其中,公共交通站点包括公共汽车站点和轨道交通站点,轨道交通站点位置按照进出站口位置计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城市公共交通与城乡客运线路无缝连接,方便换乘。统筹规划和调整城乡客运线路,引导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之间合理衔接,最大限度减少乘客中转换乘,方便乘客出行。
2、农村客运方面设置标准。农村客运网络明显优化,所有通公路的乡镇开通农村客运班车,行政村客车通达率达到100%,农村客运需求得到满足。
1)行政村距离通班车公路1 000 m 视为通车。行政村通客车的基本标准为: 行政村距离通班车公路1 000 m 视为通车;根据客流量科学安排客运班次;偏远山区行政村开行隔日班、赶集班或预约班等。
2)加强规划统筹,优化资源配置。以公路网为框架,以客运站为依托,以人口密度为基础进行规划建设,统筹规划城乡道路客运线路和站点,合理调控城乡道路客运资源。
3)客运站布局合理,满足乘客需求。城市根据农村客运出行需求,合理建设各级客运站。
3、出租车、社会车辆与高铁枢纽衔接换乘。出租车与轨道交通、地面常规公交不同,出租车类似于私人个体交通运输工具,具有点对点的优势,因而集中性比前两种方式好,是一些经济收入较宽裕、时间紧迫的旅客首选方式,枢纽内应考虑设置出租车停靠点,以满足不同旅客换乘的需要。出租车、私家车与对外客运站主要有二类衔接方式:一是出租车、社会车到发同层分区布设;二是出租车、社会车到发分层分区布设。出租车、社会车到发同层分区衔接。该方式一般需要站前交通广场空间较为宽裕,站前广场是平面布置,没有高架下客区和地下上客区。出租车候客区位置尽量靠近站房,出租车的下客区尽量靠近进站口设置,上客区尽量靠近出站口设置。社会车辆停车场尽量靠近出站口。出租车、社会车到发分层分区衔接。为了适应高铁车站的立体布局模式,可将出租车、社会车的落客区和停车场立体布置,按照客流“高进低出"的方式,将出租车的落客区设在高架层或地面层靠近候车厅的位置,停车场根据客流出口的位置设在地面层,然后通过车站匝道将落客区和停车场相连,进出站车流以及与进出站客流不产生交叉干扰。
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为我国的城乡客运一体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对城乡客运一体化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可以为政府部门和相关行业提供全面、准确的决策依据,对于决策部门真实了解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科学把握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方向,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合理控制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广泛开展城乡客运统筹发展的建设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引社,宋金鹏.我国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研究[D]. 西安: 长安大学交通运输与管理,2013.
[2]隋中田. 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探讨[J].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13,( 9) : 78 - 81.
[3]陈引社,完世伟.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以河南省为例[J]. 经济经纬,2012,( 4) : 60 - 63.
[4]黄红星.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的难点问题与对策[J]. 农业经济问题,2013,( 7) : 96 - 100.
论文作者:杨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客运论文; 城乡论文; 道路论文; 出租车论文; 方式论文; 城市论文; 公共交通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