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配网低电压现象分析及综合治理论文_王小会

农村配网低电压现象分析及综合治理论文_王小会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阜平县供电分公司 河北保定 073299

摘要:电力资源在农村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改善,大量的电气被广泛应用,增加了农村的用电量,农村低电压的问题也需要亟待解决,要了解目前农村地区低电压的现状,加强农村配网低电压的治理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方案,促进农村电网的有序平稳运行。文章重点就农村配网低电压现象的综合治理措施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为业内人士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

关键词:农村配网;低电压;综合治理;研究

引言

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享受到家用电器所带来的便捷生活,然而千瓦级以上的电器大量使用,也使农村用电需求的节节攀升,加上许多地区电力设施的落后,造成农村电压不够稳定,这不得不使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关于低电压现象的投诉日益增多,由之造成的不满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如何治理农村低电压,提高电能质量水平,就成了民生问题和发展农村经济的当务之急,更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一环。我国之前的农网改造技术相对落后,改善电能质量水平方案和技术相对单一。

1低电压概述

低电压就是指用户计量装置处的电压值低于国家规定的电压下限的标准值,这主要是指两种情况:20kV及以下三相供电用户的计量装置处电压值小于标准电压7%,220V的单相供电用户的计量装置电压值小于标准电压10%,同时还要重点关注持续时间超过1h的低电压用户,低电压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长期性的低电压,长期性的低电压是指用户全天低电压的时间持续的时间为三个月,或者是在每个用电日的高峰期低电压持续的时间为六个月以上;二是季节性的低电压,季节性的低电压是指春、夏、秋、冬或者逢年过节时产生的周期性的低电压的现象。

2农村配网低电压现象产生的原因

2.1从农村配网线路角度

现行培养低电压问题产生的主要归结于配网线路问题,其自身供电半径过长极易造成电压出现不平稳的情况。因配电网线路产生的低电压问题具体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农村配网线路随农村整体建设规模的扩大而逐渐延伸,若在线路建设中未及时改造配网线路,将出现配网电能损耗问题;第二,变压器在配电网中的设置不够合理,且供电线路的设置主要以单向放射形式为主,或用电负荷中心难以保证10kV线路作用的发挥,这些因素都将导致线路末端电压出现持续降低的现象。若低电压问题较为严重,将使电力系统整体难以正常运行。

2.2从配电网负荷角度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逐渐引入更多的惠农政策,如典型的“家电下乡”等,其直接使农村电气设备在数量上逐渐增多,需要更多的用电需求量以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使用,同时农村建设中逐渐改变以往完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形式,如养殖业或工业等各方面,这些都使配电网负荷压力进一步增加。因此,配电变压器在用电负荷作用下将表现出过载和重载电现象,直接导致低压线路电压过低。

2.3从无功功率补偿角度

传统农村弄点格局多停留在照明系统方面,而当前农村发展中如冰箱、空调或家电等方面逐渐引入其中,这些电气设备往往以感性负荷为主,对无功功率的要求较高。大多农村地区配网变压器往往难以对这些设备进行无功功率补偿,即使部分区域不断引进如电容器等设备,但普及率较低,因此线路在进行大量无功功率输送过程中将使自身对电压逐渐降低。除此之外,现行对用电负荷的管理工作仍表现较为薄弱,如对装接容量的考虑,一旦其高于配变台区标准容量便可能出现低电压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农村配网低电压问题的综合治理措施

3.1强化配网无功补偿改善低电压

强化对改善农村低压客户端用电质量的重视程度,结合农村配网实际情况,选用中低压协调补偿手段,强化电网无功补偿水平,改善电压无功,提升电压质量,缓解农村配网低电压问题。就一些农村地区而言,可考虑构建基于无功优化技术的综合补偿网络,作用于达成增大线路末端电压的目标,对10kV线路、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开展优化补偿,系统消除农村配网末端电压不足、电压不稳定的弊端。对无功补偿安装部位、容量予以明确,实现对设施设备的有效安装,消除我国部分农村地区配网末端电压不足和电压不稳定的弊端。

3.2强化10kV线路供电水平

就一些地处丘陵、山区或较为偏远地区的农村而言,供电半径超过15km,不足30km的10千伏重载、过载线路,可考虑应用在供电范围内把负荷转移至其他10千伏线路的手段开展改造。此外,可通过建设新型变电站,引入新型中压线路,实现对原本负荷的重新分配。如果供电范围内近年没有建设新型变电站的计划,可考虑选取扩增导线截面或者同杆架设线路对负荷进行转移的手段开展改造。就迂回供电、供电半径大且电压耗损高的10千伏线路而言,可考虑对其线路结构予以优化,对其供电半径予以缩短及对其电压损耗予以缩减等手段开展改造。

3.3强化配电台区供电水平

就长时间出现过载现象的农村配电台区而言,可考虑选用多布点、小容量手段开展改造。就居住相对分散的丘陵和山区的农村而言,10千伏线路可转至选取单相变压器进入自然村的手段开展改造,作用于缩短低压供电半径,强化供电水平。就由于日负荷波动相对大,而引发短时过载现象的农村配电台区而言,可选用提升变压器容量的手段开展改造。就长时间存在过载现象的农村配电台区,供电半径不偏高的配网而言,开展增容改造。

3.4构筑完善低电压监测网络

开展好电压监测设施设备检修维护工作,一经发现存在异常情况的监测设备应迅速予以维修和更换。构筑完善农村电网电压质量监测网络平台,陆续增添公变终端、电压监测点数量。组织低压用户常见电压曲线讨论会议,探讨农村配电台区运行规律,强化对低电压现象的普查和抽查,同时对电压监测设备开展更新升级,构筑电压监测覆盖网络,经由对这一网络的全面应用,实现对配变运行状况的动态监测,特别是相关配变负载状况、配变三相不平衡及无功补偿装置投切等信息数据的采集,促进迅速察觉潜在的低电压问题,为农村配网低电压现象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3.5强化电压质量管理意识,提升安全防患意识

事先考虑开展新用户电压质量监管工作,对未来可能引发低电压现象的应当提升安全防患意识,于农村配网建设改造过程中应当进行全面权衡,防止出现低电压现象,达成主动预警对以往被动投诉的取代。科学合理采取电压监测、负荷实测及用户反馈等方法,实现对低电压现象的有效找出及监测。积极依托电压质量监测综合管理系统开展全面分析,提升对农村电网D类电压监测点的监控管理力度,促进对农村配网低电压现象的综合治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是民生建设的重要部分,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低电压”问题的解决必须得到高度关注。农村用电负荷的剧增,是使得“低电压”现象在多地区反复出现的直接原因,只有坚决依照规划,从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两个方面全面落实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才能够促进农村电网工程改造有序进行,同时建立农村“低电压”综合治理工作的常态机制和专项工作,保障实地考察和及时回访,只有技术和管理双管齐下,才能遏制“低电压”频繁出现,优化农网供电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易成,陈斌.浅谈农网配网“低电压”治理的典型经验[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20):147+149.

[2]刘荣,马文真.解析农村配网“低电压”治理工程中难点[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40):46.

[3]李秀萍.农村配电台区低电压问题治理方法的探讨[J].贵州电力技术,2017,20(07):58-61.

论文作者:王小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  ;  ;  ;  ;  ;  ;  ;  

农村配网低电压现象分析及综合治理论文_王小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