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
(辽宁省丹东市公安边防支队卫生队 辽宁丹东 118000)
【摘要】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及药物治疗。方法:对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患者32例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痊愈19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结论:调整生活方式和药物使用,减弱反流液的酸度,降低胃酸分泌,缓解症状,促进食管黏膜的愈合,预防复发及防治并发症。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1-0106-01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病,人群发病率约为10%~20%。临床中患者常出现烧心、胸痛、反酸、反胃和呼吸困难等症状[1]。如结合24h食管pH检测、食管内镜检查异常时,应疑诊为本病。在改善LES功能、促进动力的同时,须使用抑酸剂及黏膜保护剂。及时诊断与治疗,药证相应,多能获愈,但易反复发作。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患者32例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胃食管反流患者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19~40岁,平均32±5.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4年,平均2±0.5年。临床表现为反酸29例,反食23例,反胃19例,喛气30例,胸骨烧灼感32例,胸痛19例,吞咽困难2例,咽侯炎2例,慢性咳嗽1例。均作胃镜检查,食管黏膜水肿,糜烂23例,食管溃疡5例,疑似Barrett食管4例。
1.2 方法
短期治疗(1~4周)症状控制后,维持治疗8~12周。部分GERD患者病情不易控制可能与夜间酸突破(NAB)现象有关,故提出在PPI治疗的基础上睡前加服H2受体阻滞剂(H2RAs)以获得更好的疗效。维持治疗的方式分为连续治疗、间断治疗和按需治疗。大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显示,PPI的治疗效果和对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都优于H2RAs和促动力药。PPI起效快及保持胃内pH>4时间长,更有利消除症状、预防复发,且疗效超过H2RAs。尽管PPI是目前最有效的制酸药物,但对NERD症状的缓解不如RE显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随着新一代PPI的出现,可能从维持治疗转向效价比更高的按需治疗。根据临床分级,轻度GERD及RE可单独选用PPI、促动力药、H2RAs;中度 GERD及RE用PPI或H2RAs与促动力药联用;重度GERD及RE宜加大PPI口服剂量,或PPI与促动力药联用。
2.结果
胃食管反流患者32例经治疗痊愈19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
3.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最常见的症状为胸骨后烧灼感,不适或疼痛,有从剑突下到胸骨上段移动的特征。平卧、弯腰或进食后易发生,可用制酸剂或站立时缓解。也可有不典型胸痛,即非心源性胸痛,
早期或轻度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钡餐检查主要表现为食管下段痉挛性收缩。吞钡检查时,经常可见食管下段数厘米到10多厘米的轻度狭窄[2]。狭窄段一般边缘光滑,也可呈高低不平或锯齿状。钡餐通过狭窄段时,狭窄段可以扩张。钡餐通过之后,狭窄段以上的食管内有较多钡餐残留,而狭窄段内无钡剂存在。狭窄段以上的食管管腔可以正常、舒张或轻度扩大,钡餐排空往往延迟。内镜检查 具有典型GERD症状的患者有40%~60%内镜检查呈阴性,即所谓的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NERD)。但内镜检查在GERD的诊断中仍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均需进行内镜检查。可发现患者有无炎症及其程度,并可进行活检。目前,食管24小时pH监测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成为诊断GERD的“金标准”,其重复性为84%~93%,敏感性和特异性(96%)均好。尤其对NERD或有典型症状治疗无效者更有价值。监测时的pH电极的标准位置是食管下括约肌上缘以上5cm处。检查前3~5日应停用影响食管动力的药物(肌松剂、抗胆碱能药物)及减少胃酸分泌的药物(制酸剂)等。
改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在多数患者都能起到一定的疗效。餐后直立体位,减少腹压增高,保持大便通畅,抬高床头。戒烟酒,低脂、低糖饮食,避免饱食,少食多餐,避免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吞咽功能锻炼,避免睡前进食,控制体重。避免应用促进反流或黏膜损伤的药物,应停用或慎用某些药物,如硝酸甘油、钙离子拮抗剂和茶碱等。
中和胃酸,提高食道管腔内pH,使胃蛋白酶失活。起到较好的黏膜保护作用,在多数患者中有一定的效果,特别是轻至中度的患者。如氢氧化铝、铝碳酸镁、硫糖铝、氧化镁和胃铋治等。H2受体阻滞剂与组胺竞争壁细胞上的H2受体,阻断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减轻反流液对食管黏膜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缓解症状及增加病变愈合,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和尼扎替丁等,疗程6~8周。增大H2受体阻滞剂的剂量可以一定程度地提高疗效,但剂量增大至常规剂量的2倍以上后,作用不再增大[3]。黏膜保护剂硫糖铝、枸橼酸铋、铝碳酸镁、替普瑞酮、瑞巴派特和思密达等。硫糖铝在酸性胃液中形成黏稠的糊状物,附着在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增强黏膜的抵抗力,可缓解症状和有利于病变愈合。枸橼酸铋与蛋白质有非常强的亲和力,结合后在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能刺激胃和十二指肠黏膜合成前列腺素,起到细胞保护作用。铝碳酸镁只作用于病灶部位,不吸收入血,可持续阻止胆酸和胃蛋白酶对胃的损伤,迅速中和胃酸和增强黏膜的保护因子的作用。思密达对消化道黏膜具有很强的覆盖能力,通过与黏液蛋白的相互结合维护黏液屏障的生理功能。
【参考文献】
[1]中国胃食管反流病研究协作组.反流性疾病问卷在胃食管反流病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消化杂志,2003,23:651.
[2] 林天增,金玲.胃食管反流的X线诊断.现代医用影像学,2006,15(6):274-275.
[3] 李兆申,徐晓蓉,许国铭等.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5,22(5):315-318.
论文作者:杨军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6
标签:食管论文; 黏膜论文; 患者论文; 钡餐论文; 症状论文; 胃酸论文; 狭窄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