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地质工程勘察院 山东青岛 26610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用水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控,优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空间格局是新形势下我国水资源保护顶层设计的一项战略任务。本文介绍了饮用水水源水文地质条件评价以及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的措施,对其优化调整进行了综合论述。
关键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优化调整;保障措施
引言
饮用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然而随着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饮用水质量正在逐渐下降,尤其是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的破坏,让饮用水水源面积、径流量正在减少,如果不对其予以治理和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必然会导致饮用水水源干涸。为了能够保证人类正常生活的饮用水安全,做好对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工作研究势在必行,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探讨。
1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1.1评价生态安全
我国对于饮用水水源地生态安全评价标准并没有明确规定,所以结合相关资料总结出一套用来评价生态安全在饮用水水源地的指标,从森林覆盖率、土地利用率、植被覆盖率、水土流失率、土壤侵蚀模数五个指标为评价项目,将生态安全分为五个等级,见表1。
1.2评价水质安全
评价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分为地下水评价与地表水评价,《地下水质量标准》是地下水评价的基础,《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是地表水评价的标准。对于饮用水水源地为水库与湖泊型的评价还要补充评价营养状况(KMnO4指数、透明度、叶绿素a、总氮量、总磷量)。有毒有机项(选择污染特征明显的至少一项指标)、选评项(从常规项中择取三项实际评价最差的检测指标)、必评项(MnO4指数、氨氮指数)是评价水质安全的三个重要指标。应当先计算单项指数,再计算综合指数。
1.3评价水质安全等级
综合单项指标与综合指标,可以对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做出一套系统的评价体系,对于饮用水水源地为水库与湖泊型的评价还要补充评价营养状况(KMnO 4指数、透明度、叶绿素 a、总氮量、总磷量)。依据 WQI 的等级可以将水质安全分成5 个等级,见表2。
表2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评价
2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的措施
2.1优化城市及产业布局
(1)优化调整被调减区域的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相关水体的河道岸线管理规划。通过规划引导,合理调控被调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开发利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要求,留足河道、湖泊和滨海地带的管理和保护范围。严格水域岸线用途管制,改善岸线景观提升生态功能。(2)合理确定被调减区内的产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严格控制被调减区域发展高耗水、高污染行业。引导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解决区域的结构性和格局型污染问题。加强引导被调减区域内老旧小区、村级工业园和旧厂企业等,通过城市更新等方式进行转型升级。(3)提升产业绿色化水平,加快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优化调整。鼓励引导被调减区域内符合国家或地方产业政策的工业企业进入园区并进行清洁化改造。
2.2开展全面环境调查规划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遵循《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规划》制度中所提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对饮用水水源地进行全面的调查,以确保水源地环境调查的科学性和有效。在饮用水区域范围内的城市、乡镇、农村都必须要进行全面调查,然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统筹规划,做好对水源地环境、区域范围内政治中心经济发展需求、人口用水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研究,做到全面、细致、统筹、兼顾,出台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措施,并做好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有效协调,真正意义上实现社会生活发展需求与自然环境保护工作的协调发展,在实现饮用水水源地有效保护的同时,为推动当前生活质量的发展与进步打下基础。
2.3治理方案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以市区及市辖各县市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情况调查及水源地划分技术报告为基础,通过水源地环境保护区隔离工程、农村管理工程、保护区生态修复和建设工程、应急能力建设工程、水源地预警监控体系建设、水源地管理能力建设等具体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以期确保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目标水质,切实保障人群健康和饮用水安全。
2.4全面控制水污染物排放
(1)在被调减区域的水域两岸建造湿地、生态拦截带等生态保护措施,防止水污染物直接排入水体污染饮用水源。禁止一切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的活动以及破坏水源林、护岸林、与水源保护相关植被的活动。在被调减区域建设污水和初期雨水收集、拦截和导流等工程设施,防止水污染物直接排入水体污染饮用水源。(2)优先完成被调减区域涉及的城市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提标改造工程,着力推进截污支管建设。现有合流制排水系统应加快实施雨污分流改造,难以改造的,应采取截流、调蓄和治理等措施。强化执行排水许可相关制度,加强执法监管力度,规范排水行为。强化河道、排水设施巡查工作,发现错漏接、直排河道、违法占用河道等问题,及时交办相关职能部门,限时整改。(3)推进清除黑臭水体污染源联合执法专项行动,以关闭或搬迁为主、就地整改为辅,加快完成被调减区域内“五违散乱污”生产经营企业的整治工作。依法取缔被调减区域内不符合国家或地方产业政策的“十小”生产项目,对已取缔的“十小”生产项目开展后期督察,防止“回潮”。(4)禁止向被调减区域内的水域倾倒建筑废弃物、生活垃圾、粪便。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打击行动,依法对建筑废弃物和生活垃圾运输车辆、船只在被调减区域水域范围内违法运输、倾倒生活垃圾和建筑废弃物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5)继续开展被调减区域内相关河流断面的水质监测,加强水质分析预警。全面调查重点环境风险源和环境敏感点,进一步加强环境风险企业应急预案备案工作。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运输和仓储经营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严控高风险化学品,落实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管理及防控措施。
2.5强化环保执法控制力度
强化环保执法控制力度是提高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效果的重要措施。在实际工作中,相关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出台《水源地环境保护制度》,并配备专业的执法队伍来进行水源地环境保护执法工作。对于区域范围内所有的工厂以及日常污染源予以科学控制和防治,实现对氮、磷的排放控制,避免其对饮用水水源造成污染。对于分散式居民生活用水污水治理,可以通过提高环保意识和推广环保互动的方式来达到环保效果。在执法过程中,对于已出现的环保问题,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和法规进行处罚,绝不容许有半点徇私情况出现,以此来构建起全员饮用水源环境保护意识,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工作的研究,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更是对人类生存希望的保护。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保证水源地环境能够得到良好的保护,治理已存在的水源问题,我们必须要做好对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的统筹化设计,通过全面规划、构建监测系统、出台相关法律以及强化执法力度等方式,来保证水源地环境能够得到有效保护,从而进一步保证饮用水的质量和持续性,为城市饮用水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奇画.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的探讨[J].科技与创新,2017(19):105-106.
[2]蒋沐岑.探讨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的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11):163.
[3]徐海鹏,齐鹏,王晓娇,杨凯凯.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凉州区饮用水安全模糊综合评价[J].湖南农业科学,2015,(12):12-13.
论文作者:尹政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8
标签:饮用水论文; 水源地论文; 水源论文; 评价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水质论文; 调减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