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统合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学论文,美国论文,模式论文,课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80年代以来,美国进行了旨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改革。在这次改革中,课程及教材的改革是核心。学科主义课程又重新复活,出现新的发展趋势。趋势之一就是复兴流行于美国30年代课程领域的一种观念——统合(integration)。一般来讲, 统合就是将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彼此独立的科目融合在一起。这种趋势既是对当代社会变化及知识综合化的适应,也是强调认知发展和情意发展相统一的人文主义思潮影响的产物。在具体的学校课程实施中,课程统合又有不同的模式。
连接模式(The Connected Model)
连接模式强调一个科目内部某些知识和技能的统合。课程的组织依然采取分科教学的方式,但在一个科目的内部,围绕某一知识点或某一种技能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交织在一起,以便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例如在中学的地球科学课中,教师就可以围绕发展进化的主题将地质学和天文学的有关单元组织在一起,而这两个单元相似的部分就是整合连接点,学生在明确了连接点后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这种模式通过知识的连接点将零碎片段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系统的知识,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窠巢模式(The Nested Model)
窠巢模式也是一个科目内部知识和技能的统合,它强调从多维的角度将一节课自然地进行组合,既可以从概念出发,也可以从思维技能出发。如中学的电脑课中,电脑辅助设计一课就可以利用这种模式。学生们了解了程序的工作原理后,教师把如何将思维转化成图象的技能作为学生们探索和练习的任务,学生们在实际的设计练习中自然而然地将人类工程学的有关知识与电脑辅助设计结合在一起。
系列模式(The Sequenced Model)
系列模式是在不同的学科间建立联系,在相关知识构成的总体框架下,将各科相关知识重新组织和编排以形成新的序列。尽管各科依然独立教授,但围绕某一概念或主题,将不同科目中相关知识的教学排列在一起。如制图单元与数据收集单元排成一个系列,或将经济学中股市的教学与历史课中的大萧条单元教学排在一起。
系列模式既可以依从教科书的序列,又可以将教科书的自然序列打乱。一般来说,重新编排的序列从知识统合的角度看更具逻辑性,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多地采用新的系列。
共享模式(The Shared Model)
共享模式利用两个不同科目中具有部分相同意义的概念,将它们组织在一起。此种模式需要两个科目的教师共同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教师之间的配合。通常情况下,不同学科的教师结成对子,共同确定教学单元,对单元中出现的关键性的概念、技能或态度进行认真地研究并予以确定,根据这些概念、技能或态度,教师在各自的学科中寻找能够重合的内容。如中学的文学课教师可以和历史课教师合作,将美国梦作为横亘某一文学和历史课教学单元的共同主线,文学教师将美国作家的一系列短篇小说组织在一起,历史教师将一些历史事件组织在一起,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向学生传授相同的概念。在施行包班制的小学,共享模式同样可以运用。比如教师可以围绕效率这个概念设计两个教学单元,介绍简单机械的科学单元和介绍工业革命的社会研究单元。在运用共享模式时,教师必须明确两个单元中共同拥有的概念和技能是什么,否则无法达到确定的学习目标。
网状模式(The Webbed Model)
网状模式将所有的科目放在大的背景之上,用内容丰富的主题涵盖各学科的内容,各学科教师组成教学小组,共同研究确定跨学科的主题。一旦确定了主题,各科教师分别将主题融入教学内容中。网状模式的关键在于主题必须内涵丰富,否则不能发挥统合的作用。如将发明创造确定为主题,学生既可在语文课上阅读和写作有关发明者的文章,又可在科学课上了解发明创造的原理,还可以在工业艺术课上进行发明创造的尝试,也可以在历史课上追寻人类发明创造的历史,诸如此类。网状模式的主题就象蛛网的中心,通过与各科知识的联结不断向外辐射,从而使学生在更高的层次上获得全面而深刻的知识。
统合模式(The Integrated Model)
统合模式的作用就象万花筒,它将分散在各学科内的无序的知识碎片统合成有序的美丽的知识花朵。它类似于共享模式,但不仅仅局限于两门独立的学科之间,而是在主要的科目之间建立联系,中学阶段通常是在数学、科学、语文及社会研究各科中建立联系。统合的前提是对各科知识技能进行过滤筛选,寻找它们的共性,在此基础上将其混合在一起。小学常见的统合模式为整体语言的学习,听说读写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统合在一起,使小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有全面的认识。
以上这些模式只是众多课程统合模式中的典型,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开发创造出新的模式。尽管模式各异,但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强调学科之间的融合。赞成者认为统合课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有助于增强学科间的联系,克服科学知识的割裂,增强学生对世界知识的整体认识。同时统合课程有利于适应科技迅猛发展和社会需求,提出的新的教学内容,特别是跨学科的内容,如人口教育、育少年性教育、生态平衡教育、环保教育、能源教育等等,都可以通过课程统合的方式来完成。正是由于统合课程具有以上优点,它作为传统分科课程的补充受到人们的青睐。但统合课程也同样受到人们的质疑,反对者认为,统合是人脑特有的功能,零碎片段的知识经过大脑的整合加工便形成整体的概念,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人为的对知识和技能的预先统合是没有必要的。即使课程统合在理论上是站得住脚的,但在具体实施方面面临许多困难。
就课程组织而言,不管是哪种课程都不会完美无缺,多种课程模式并存,相互取长补短该是理想状况。崇尚多样化的美国,分科课程依然是主导,统合课程是补充。对统合课程的褒贬正象对传统分科课程的褒贬一样,都是人们在保持传统和创新改革之间寻求平衡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