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长沙 410208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类的疾病谱也在逐渐发生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成为危害我国社会人群健康的重要因素,慢性病包含糖尿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及神经内分泌疾病等。而在中医药研究中慢性病及其所伴随虚损症状都涵盖于中医虚劳的范畴。研究探讨虚劳病对现代疾病的预防、危重疾病的诊治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虚劳;慢性病;疾病防治;亚健康
1. 现代虚弱性疾病的研究现状
历史兴替,时代变迁,当今社会的经济、文化、科技正以光速发展,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疾病也在随着时代的改变而变化。现代临床,尤其是慢性疾病表现出更加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中国,约80%城市成年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每年死亡人数中约有80%由慢性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过敏性疾病,哮喘等。据数据显示2002-2012年十年来,我国的癌症犯病率和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不断上升,我国慢性病有关的危险因素水平持续增加。吸烟、过量饮酒、身体活动不足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等危险因素是引发慢性病的重要原因,城市化、工业化、老龄化的不断推进也极大地影响了慢性病的发展。慢性病的流行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所造成的生活方式改变有关。城镇化快速推进,随之而来的人们生活方式(如高盐高脂饮食、久坐、体力劳动不足等)的改变。精神压力大、居住环境污染增加等1。中国也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老龄化的进程正在加快。老年人更是慢性疾病的主体,老年健康问题也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注意,虚弱及其与慢性病的联系、虚弱与老年人出现的行为功能的丧失的联系成为目前研究的热门领域。慢性病的进展与危害引起了多方面的广泛关注。
2.现代慢性病证特点
现代疾病凸显出明显的时代特征,现代医学认为的一些慢性、顽固性、消耗性的疾患,均可纳入中医虚劳范围,一些难治性或病因不明,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为主要病机的疾病,皆可归于中医“虚劳”。虚劳病又称虚损,是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不足为主要病机,以慢性虚弱性证候为主要表现的病证。虚者,损之渐;损者,虚之极。凡禀赋不足,后天失调,病久失养,积劳内伤,酒色纵肆,七情乖戾,渐至元气亏耗,久虚不复,临床以虚弱、不足为特征2。
《诸病源候论》中“虚劳七十五候”包含疾病范围广泛,与现代许多重大疾病后期密切相关;也有人认为《金匮要略》中所叙述的“百合病”及“虚劳”与慢性疲劳综合征在病因病机和症状表现方面极为相似;姚真敏等也依据《金匮要略》“虚劳篇”对虚劳重视、脾、胃观点,应用书中所列方剂治疗多种老年病。
3.虚劳的历史研究
中医虚劳的历史渊源悠久,中医“虚劳”的相关理论不断发展,并对一些大重大疾病的诊治起了一定参考意义。虚字首见于内经,《素问》中有“精气夺则虚”、“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等理论,《灵枢》中有“诸小者,阴阳行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华氏中藏经》劳伤论中提出劳伤病名:“劳者,劳于神气也;伤者,伤于形容也。”到了东汉末年,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中首提虚劳病名,并对其脉象变化进行了论述。隋唐时期的《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列出了五劳、六极、七伤的不同证候,详论虚劳诸证,虚劳骨蒸,列举劳有所梦的各类病机,奠定了虚劳理论基础3。
4.虚弱性疾病与虚劳关系
4.1病因病机相似。
《景岳全书》中有 “贫贱之劳,作息有度,无关荣辱,习以为常,何病之有?惟安闲柔脆之辈,而苦竭心力,斯为害矣””。贫贱之人多劳作,但却少虚劳者,安闲之辈多所求,求于名利,好于嬉戏,耽于情欲,嗜于肥甘,劳于名利、终日游荡,争强好胜。追逐名利者,过于思虑,肝血暗耗;安逸嬉戏,嗜食冷辣者,脾胃易寒、阴精易亏、肝肾大损;情欲不节者,房劳淫欲,肾精大亏;终至虚劳,一时不慎,调摄不当,疾病难愈;亦有求医不当,更伤正气;情志困厄,所愿不得,耗心伤肝;好勇逞强,不知保养,筋骨俱损;追虚逐末,不避邪风,气血终累。而现代人所致虚劳,因其生活方式、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等,生活节奏快,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易于焦虑,耗伤精血。饮食不节律,过于肥甘厚腻,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气血难生,骨肉不充。
4.2症状表现相似。
由于诸多因素所致的虚劳,表现为多方面的虚弱,不足等综合症状。在《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中所论有:烦躁,寝不能安,食无味,小便赤黄,头眩闷热,手足皮剥候身体浮肿,呕逆唾血衄血,小便不利大便难,梦遗阴肿月经不调等。而《金匮要略》中有: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目瞑,盗汗,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少腹弦急,阴头寒,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等。既有全身性慢性疲劳综合症类表现,又涉及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性疾病,生殖系统疾病,以及神经内分泌性疾病等症状,在现代慢性疾病或者亚健康状态的诸多阶段均可见到。
4.3预防调摄相似。
自《黄帝内经》以来,祖国医学对疾病的的预防调摄就极为重视,以整体观念,天人合一,阴平阳秘等思想为指导,调理人一身之气血。慢性病的防治就需立足于危险因素的祛除或减少,“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高下不相慕”,勿过食肥甘厚腻,保持适当体重。而无论是《诸病源候论》还是《金匮要略》,其中对疾病的认识启发了后世在论述及治疗疾病的思维。虚劳并多病程久,病位深,预后缓,治疗方式多样,需多重疗法配合,补虚,行气,祛瘀,化湿,调补阴阳,还可进行针灸,推拿,食疗,外用熏蒸等等。
参考文献:
[1]杨夏丽.城镇化进程与慢性病关系的研究进展[N].吉林医学,2018-8(8)
[2]夏楠.中医虚劳理论[C].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145-148
[3]仝小林.论现代慢性病的特点及其中医诊治策略[N].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9(5)
作者简介:张冰冰,女,在读本科生,湖南中医药大学。
论文作者:张冰冰1,钟缘2,简维雄*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3
标签:虚劳论文; 慢性病论文; 疾病论文; 虚弱论文; 金匮要略论文; 中医论文; 病源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