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 德阳市旌阳区黄河东路261号德阳外国语学校中学部 618000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是实施德育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手段,能够为学生的学习、生活、交际等提供良好的指导,推动其全面发展。当然,要想使该学科的教学工作真正起到育人的作用,教师必须运用相关的教学艺术来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并在此期间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法治精神进行培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艺术;初探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9-045-01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十分需要来自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教育。此时,道德与法治教师有意识地优化个人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手段,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成效,使道德观、法治观等深入学生内心,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使他们平稳度过青春期。
1.优化新课导入的方法,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
1.1展示时事新闻供学生讨论来引出新课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将要讲解的知识点来为学生展示有关的时事新闻,并给出具体的问题引导他们讨论,然后以此为契机引出新课内容,有助于为之后的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开端。如,教师在讲授《积极奉献社会》一课之前,就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则关于“奉献”的人物新闻,并要求他们根据新闻内容来与同桌讨论其中体现出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可以鼓励他们结合自身的经历来列举和“奉献”有关的真实事例,接着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分享出来的各种观点和事件来寻找最佳的导课切入点,有利于使其以良好的学习状态参与到正式的学习和探究活动中。
1.2给出生活案例指导学生分析进行导课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因此教师在进行新课导入时可以运用生活案例来为学生营造一种熟悉且轻松的学习氛围,并引导他们运用学过的知识对于生活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出新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增强教学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历以及具体的教材内容来筛选导课案例,然后在上课之初将其展示出来,用以提升学生的认同感、吸引其注意力,然后要求他们运用学过的知识对这些案例进行剖析,以便从多种分析结果中顺利找到引出新知识的机会,不断提高课堂导入环节的质量和成效。
2.引进多元教学模式,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过程
2.1注重打造合作平台,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
根据新时期的教育思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其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教学平台来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和条件,从而使其在开放式的学习氛围中收获丰富的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鉴于此,教师可以在教学《基本经济制度》一课的知识时,用导学案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合作学习流程和目标,精选案例和合理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集小组成员之力来分析教材中的各种理论知识,培养其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并辅助他们从学习中收获更加丰富的体验,从而在讨论中进一步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加深对每种经济形式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制度自信,不断完善其价值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善于借助信息技术优势,创设生动情境辅助教学
为了让初中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主动参与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探究活动中,教师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构建各种情境辅助开展教学工作,以便让学生用更为直观且生动的方式了解教材中相对抽象的理论知识,在降低教学难度的同时,推动教学质量的稳定提升。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根本政治制度》的内容时,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播放人民代表大会相关的视频资料或图片、真实事件等内容,由此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声有色的学习情境,有助于促使他们更加准确地把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意义及其相关内容,同时增强坚持这一根本政治制度自觉性的信念,进而有效简化教学过程,并高效实现教学目标。
2.3加强重难点知识讲解,运用微课手段提升实效性
围绕道德与法治课本中的重难点知识,初中教师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教学计划,利用微课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在克服学习困难、收获丰硕成果,最终不断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有助于推动授课质量的提高。在设计具体的微课课件时,道德与法治老师可以将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作为参考,并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来拟定最终的教学模块,然后运用一些具有导向性的问题将各个模块串联起来,促使学生跟随引导进行逐层分析和探究,最终帮助他们更加快速和准确地掌握重点和难点知识的内涵,有助于提升其学习质量。
2.4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借助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成效
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用分层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活动,以便为全体学生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案,促使他们在积极进取中不断超越自我和完善自我,最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例如,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其分组,将水平相近的分到同一组内,然后为其分发对应的学习方案,用以指导他们在组内进行学习和探究,并使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更加主动地去完成各类探究任务,并在此期间走进学生中间给予他们分层的辅导,最终从整体上提高教学的成效。
3.渗透和实施情感教育,发挥课堂教学的价值
在教学实践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还要加强探索和探究,努力发挥本学科的情感教育价值,以便为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助力,促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意识、完善个人的情感认知体系,有利于帮助他们建立健全的人格,推动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如,教师在讲解《公民权利》和《公民义务》这两课的内容时,就可以在讲授课本上的基本理论时,利用各种鲜明案例来触发学生的各种情感,使其发自内心的认同个人在生活中应当坚持的权利和义务,并不断培养其社会责任感,进而促使他们从中收获积极的情感体验,推动其更好发展。
4.结束语
结合实际来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要实现理论教学目标以外,还要注重回归本心,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学生道德品质方面,通过运用艺术化教学手段来改变授课氛围、优化课堂结构,从而让学生在各种知识的熏陶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其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家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J].新课程(中),2017(05).
[2]顾声威.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思考[J].新智慧,2018(24).
[3]孙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12).
论文作者:张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2
标签:学生论文; 法治论文; 教师论文; 道德论文; 初中论文; 知识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