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混凝土浇筑工作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如果混凝土浇筑技术存在问题,将会严重影响到混凝土浇筑质量,从而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整体施工质量,因此,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采取合理的混凝土浇筑技术,并针对外界因素影响来采取合理有效的防范措施,从而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确保工程施工项目的顺利竣工。本文分析了建筑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问题;措施
引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进行,我国的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建筑方面也不断提出新的需求,这就对建筑的施工质量方面有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因此,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的工作时,不但要做好工作开始前的准备,还要针对工作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避免问题的出现对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从而保证建筑工作的顺利实施,并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人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提供根本的保障。
一、混凝土浇筑技术概况
混凝土浇筑的关键是避免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混凝土开裂主要原因是降温收缩及干燥收缩时,由于约束条件的存在导致了拉应力的出现,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出现裂缝了。当混凝土处在无约束状态下时没有拉应力,即使再大的收缩也不会出现裂缝。
混凝土浇筑凝结后有一个升温和降温的过程。混凝土的弹性模量较小,抗拉强度低而抗压强度高。混凝土升温时体积膨胀,形成压应力,不会对混凝土造成有害的影响;降温时,混凝土收缩形成拉应力,常常超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形成裂缝,破坏了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整体性。由于混凝土松弛可以抵消应力,在混凝土硬化初期应避免产生过大的应力,减慢降温的速度。
另外,混凝土中所使用的水泥性质和用量对混凝土施工质量也有很大影响,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水泥水热化过程中产生的水化热,而不同的水泥用量和型号其水热化反应程度也是不同的,造成的裂缝程度也是不同的。这种水泥的水化热过程会产生混凝土塑性收缩现象,塑性收缩是指在混凝土终结前,水泥水化反应激烈,分子链逐渐形成,出现沁水和水分急剧蒸发,混凝土失水收缩,同时骨料因自重下沉。
二、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2.1进场原料的检查
混凝土的质量取决于原料的质量,只有从源头上把关,才能够为后续工程提供坚实的基础,所以要对混凝土原料进行质量控制。组成混凝土的原料主要有水泥、砂子、钢筋以及石子等,对这些原料的生产厂家、批号、包装的质量等等都要严格控制,选择符合施工标准的原料。在做施工图纸的时候,应该将施工中所要用到的材料规格、型号以及数量等标识清楚,这样在采购的时候就可以有参照的依据。在原料进场之前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查工作,对于原料中应该具有的相关质量指标都要全面的核实,经确准合格后才准许进场。对于检查不合格的原料,一律不得进场。与此同时,还应该做好记录工作,建立表单,严格控制原料质量。只有从源头上控制住质量,才能够为后续工作提供基础的质量保障。
2.2混凝土的拌制
混凝土拌制过程中先要根据配比确定各种原材料的掺量,对此可以事先对混凝土进行试配,以试配结果作为下一步操作的依据。拌制过程中,要注意混凝土原材料的投放顺序和数量,尤其是对外加剂投放数量的控制,外加剂应均匀散布在混凝土原料中。投料之前要对骨料含水率加以测定以适当调整拌制用水量。如施工时间处于雨季,或空气湿度较大,则要对原料含水量进行相应的测定,调整相应的加水量,确保混凝土质量过关。此外,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和浇筑时间要注意监控,防止搅拌时间过长或过短。同种混凝土才可一起搅拌且搅拌一定要均匀,避免对施工造成不良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制作完成后,应该及时供应到施工现场,以保证浇筑工艺的顺利进行。在运输过程中,应该保证运输装置的连续性,避免出现混凝土浇筑现场材料供不应求的局面,保证工程的高效有序进行。由于建筑工程施工范围大,程序复杂,因此对混凝土运输机械的管理体制难免会出现不健全的情况,这就需要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时刻关注器械设备安全运行,以防出现突发状况,造成建筑工程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损失。
2.4混凝土浇筑
在制定混凝土浇筑方案时,首先,要对每一处混凝土在初凝以前就被上一层新混凝土覆盖并捣实完毕这一现象满足;其次,还要考虑一些影响因素,例如,结构大小、预埋管道、混凝土供应情况、钢筋疏密以及水化热等因素。本文主要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进行研究和分析。混凝土浇筑方案的制定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有:
(1)全面分层。全面分层是指一层一层的进行浇筑,即先完成第一层的浇筑,然后在进行第二层的建筑,如此类推下去,但是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下一层的浇筑时,要确保上一层的混凝土还有没有初凝,就这样连续逐层浇筑下去,直至完工。对于结构的平面尺寸一般不太大的工程比较适合采用这种方案。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推进。如果有必要,可以将其分成两段,从两端向中间或者从中间向两段进行浇筑。
(2)分段分层。分段分层是指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从底层开始,等到浇筑一定距离后在对第二层进行浇筑,以此类推对其他各层进行浇筑。浇筑到顶后,第一层末端的混凝土还没有初凝,接着可以从第二段在如此进行下去。这种方案适用于单位时间内要求供应的混凝土较少,不像第一种方案那样集中。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物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斜面分层:要求斜面的坡度不大于1/3,适用于结构的长度大大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混凝土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
2.5温度控制及养护
温度控制可以从施工中进行,如果是在炎热的天气中进行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则可以进行分层浇筑,每层的浇筑厚度要控制在一定的厚度之内,不能太厚,这样就保证浇筑物的整体散热,避免裂缝的产生,还可以通过水管预埋的方式来进行降温。拆模的时间也是需要调整的,如果出现了急剧降温的状况则需要进行表面保温处理,防止内外温差过大。从养护角度来看,其目的是降低混凝土的内外温差,进而避免裂缝的产生,而养护外部的覆盖物可以利用稻草袋或者是塑料膜等,而覆盖层的温度是需要根据科学的方式进行计算的,不能够凭借主观经验随意调整覆盖层的温度。
三、结束语
总之,基于建筑施工进程中浇筑混凝土技术履行的科学必要性,施工中只有制定科学有效的施工组织方案,抓住关键环节,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材料,按照相关操作流程科学施工,控制好浇筑厚度,并实施科学的振捣养护处理,确保混凝土施工浇筑的优质质量。进而真正令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水平实现全面提升,确保施工工期的顺利进行,并有效降低成本投入,创设显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促进建筑工程的健康、持续与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肖鹏鑫.关于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分析探索[J].科学技术创新,2017(9):241-241;
[2]张忠生.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7(35);
[3]张志.试析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环球市场,2017(4):210-210;
[4]沈波.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及养护措施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7(16):280-280。
论文作者:李丽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混凝土论文; 原料论文; 质量论文; 裂缝论文; 应力论文; 过程中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