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龙南县里仁镇中心小学 341711
摘 要:新课改,我们遇到很多难题,但更多的是看到,新课改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勃勃生机。在具体的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将采取那些相应的教学策略呢?
关键词:新课改 教学 策略
一、新课标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新变化
新课程实施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师的教材观、学生观、教学观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渐变化;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教师评价方式多元化;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1.教师难予适应新课改。参与实施新课程的学校和老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意义、目标和改革的方法的理解和行动表现出来很不平衡,特别是一些偏远学校的教师的素质以及素养与新课标的新教学理念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是课堂教学中存在“穿新鞋,走旧路”的现象,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对于此话理解有误差,致使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只看到学生在探究,而探究出了什么,学生掌握了什么,却无法考证,这种探究,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数学游戏而已,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
2.学生学习评价缺少个性化。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因此在课堂上,经常听到的是“啪,啪,啪,表扬他!”“嘿,嘿,你真棒!”的表扬声。如果这些学生确实提出了有创见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或者有明显的进步,这样的表扬是适当的。但有些学生仅仅是回答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或者重复别人的发言,那么这样的表扬就有违发展性评价的初衷了。
3.课堂教学方式较陈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数学学习中,有的教师,直接将一个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漫无边际的思考,学生没有目标,讨论研究很长时间,却得不出什么结论,这样的教学无疑是打着课改的幌子,走的是过去“放羊式”的教学路子。相反,不少教师由于担心学生思考不出结果,于是小心翼翼地看到学生稍有困难马上进行指导,实则是将生动活泼的探索过程变成了变相的灌输,学生成了教师手中的木偶,新课改只是给“教案剧”增加了一个美丽的外包装。
三、新课标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策略
1.更新观念、改变教法。要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首先必须从教师的“教”开始。(1)备课:变备教材为既备教材又备学生。老师的备课要解决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教学论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如何培养学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2)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首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其次,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对教育过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把握。
2.活跃思维、改变学法。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能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1)培养学生有好的学习习惯。避免机械性学习,实现有意义的学习。现代教学论需要我们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为“内化”式的学习,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实现有意义学习的关键。(2)要鼓励学生多说。首先,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求异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定势”的作用有积极和消极性两种表现,我们应该利用“定势”的积极性作用,克服“定势”的消极性影响。在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过程中,既要培养解决类似问题的“定势”,形成知识迁移的一般性规律和方法,又要形成在遇到用习惯方法难以解决的有关问题时能够从其他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形成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意识与能力。
3.教学互动,学生自主学习。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教学是使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在教学中彼此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
4.充分利用传统教学方式同时结合新的有效手段。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创造出更生动的情境。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给传统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深得教师的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只能作为“辅助”的作用,而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只有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精彩纷呈,适于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桂莲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浅探[J].考试周刊,2013年68期。
[2]吴素芳 演示法——论小学数学教学方法[J].科技资讯,2009年34期。
论文作者:廖素芹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5月总第26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定势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能力论文; 新课程论文; 的是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5月总第26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