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金陵机械制造总厂 江苏 南京 211100
摘要:企业的生产计划执行率低下, 一直是困扰企业家们的难题之一。许多成功的企业家, 通过不断的分析、总结、实践、改善、再实践, 找到了适合自己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生产组织方式及相关措施, 从而提高了生产计划执行率, 及时抢占了市场, 打败了竞争对手。
关键词:生产计划; 改善; 执行率
一般企业的生产计划, 都是按照产品的生产周期来进行定义与划分的, 如: 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与时计划等。生产周期越短, 越能快速应对市场, 也就能更多地抢占市场份额而获得更好的发展。但是, 提高生产计划执行率却是项系统工程,从市场预测、设计、工艺流程、物资采购、储运、制造等到最终的交货, 都必须考虑在内, 只有上述各系统间得到协调与统一, 并能贯彻始终, 才能使计划执行率有所提高。
1.生产计划所包含的主要内容
生产计划的主要内容包含项目主计划、单台产品计划、公司月度(季度)滚动计划、部门周生产计划及班组日作业计划五个方面。
1.1.项目主计划,是按照公司所承接的产品订单项目,就产品技术设计、材料采购、开工和完工日期等主要环节进行总体计划和工期确定,特别是主体材料采购和开工条件满足提供保障。
1.2.单台产品计划,是按照具体产品工序过程不同,制定出具体的详细工序计划,是生产现场工序作业安排的重要依据。
1.3.公司月度(季度)滚动计划,是为实现公司月度(季度)生产产值和销售收入的主要依据,结合不同产品计划和实际情况滚动修订。
1.4.部门周生产计划,是具体承接公司月度计划,保障月度计划实现的重要支撑,是月度计划的进一步细化和落实,是有效考虑人员、设备、场地等资源条件基础上的计划。
1.5.班组日作业计划,是生产班组每日具体工作量安排的主要依据,其目的是确保班组人员的工作量饱满,有效提高人员有效工时利用率,减少窝工和各种等待所造成的浪费。可以看出,从项目主计划、单台产品计划、公司月季度滚动计划、部门周生产计划,到班组日作业计划,是一个计划逐步细化的过程,计划的内容也逐步清晰和明确,计划的可操作性逐步提高,从而为高效紧密地进行生产组织创造了重要条件。
2.提高市场预测的准确性
通过强化对市场的监控, 加强对市场分析与策划, 以提高市场预测的准确性。市场预测对生产计划的指导率必须达到计划量的82%, 另外的18%为企业新产品与改进性产品的份额, 以保证生产计划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建立合理与稳定的合同评审机构, 加强对特殊合同评审的力度, 从而达到提前做好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目的, 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特殊合同对正常生产组织的冲击。
3.充分开发与企业实际环境相符的“ERP”系统软件企业资源计划
任何照搬、照抄软件公司的“ERP”来指导企业的生产, 都注定会要失败。实际上“ERP”在企业的实行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 必定要分步、分块实施。按照“ERP”的流程, 成功并巩固一块后, 再走下一步。其实, 大部份企业生产计划执行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就是“ERP”系统的“BOM”的准确率太低, 因而不能准确地指导采购与作业计划的实施, 经常出现等工的现象, 该用的零件没有采购与配套到位, 改型或不用的零件大量积压。因此, 建立一条技术资料改进与完善的反馈途径是非常必要的。现在大部分的企业对技术问题的反馈都是通过各种生产性的会议来传递的, 准确性与及时性大打折扣。最好的办法是充分发挥基层技术人员的作用( 车间技术组) , 通过他们直接向技术部反馈、跟踪, 直到解决为止。当然, 技术部也必须设立一个接收反馈的点( 专人负责) 。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建立合理的企业管理制度
4.1 改善工艺流程与生产现场
工件的上、下道工序间的距离、设备的布置、转运手段、运输工具与路线、工艺的编制等, 都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与产能。因此, 产品的工艺流程不能太复杂、路线不能太长, 尽可能地遵循专业化加工的原则。全面实施“6S”现场管理方法。通过“ 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来提高车间的现场管理水平。避免因现场混乱, 工人整天在找零件、80%的精力花在了应付检查而进行的大扫除上, 从而影响工作效率与生产效率。当然,“6S”也不是一天就能搞好的, 也必须循序渐进, 必须使员工从观念与意识上都能接受后, 才有可能贯彻下去, 投入一定的资金也是实施“6S”所必须的。重新启用“工装、模具月度计划”。大部分企业的此项功能已经弱化。一套工装从设备购进时开始使用, 一直用到设备报废为止, 从不改进, 而且, 工装、模具的数量明显跟不上设备增加与生产上量的需要。同时工装、模具的制作周期往往不可估计, 因此“工装、模具月度计划”必须正常化, 它是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保证。当然, 充分发动基层技术人员来设计与革新工装、模具不失为一种高效率与低成本的方法。但这些设计与革新不能简单地看成是“5 小成果”, 否则会挫伤革新者的积极性, 对工装、模具的管理要以管理工具的模式去管理。
4.2 加强设备保养与维护
设备是企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之一。它能否正常运转、能否保证精度, 都直接影企业的生产进度与产品质量, 尤其是一些关键设备, 必须受控, 必须进行专人维护与跟踪。易损件与备件的配备, 也必须充分。尽可能地降低它的停台、停机时间。可考虑采用“预防维修”的方法。其实任何企业都不能穷尽所有设备, 因此保养与维护就显得尤为重要。“TPM”(全员设备保养,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 的推行是完全有必要的。因为1 000 个小隐患将导致300 个小异常, 300 个小异常将造成29 次停机故障, 29 次停机故障将导致1 次长时间的停机。
4.3 提高产品零部件的通用性与标准化
小规模、多品种的生产现实, 是企业必须面对的。因此, 产品设计人员不能各自为政, 闭门造车,总体设计与标准审查显得尤为重要。企业产品零部件, 只有在通用性与标准化程度高的情况下, 才有可能考虑成批生产与配送, 才能提高设备利用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并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4.4 提高仓库管理的水平
仓库管理水平的好坏,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虽然, 有的企业在仓库管理中已经启用了计算机管理( 计算机网络对于仓库管理是必需的) , 但是由于仓库管理员水平低下、出入库不及时、“BOM”资料不准确、有效物资与无效物资不分等, 从而导致帐、卡、物不符, 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必须定期对仓库管理员( 包括配送人员) 进行培训, 尤其是对新产品开发速度较快的企业, 更应如此; 仓库不能建得太多、太大, 但配置齐全的配送工具、设备与人员是必需的。
4.5 提高生产计划执行率
相当一部分企业, 往往出现内部配套跟不上外部配套。因为外配套可从付款与索赔上进行控制。因此, 对内部配套建立一套模拟外配套运行的检查与考核体系是必要的。
①各内部配套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公司生产计划编制本单位的二级分解计划, 并组织实施与检查。
②充分发挥基层技术组与计调组的作用, 及时排除与反馈生产现场中出现的问题( 反馈必须是书面的) 。计调员对公司的相关工作程序不清楚, 遇到问题就找不到解决的途径。
③不可放纵与牵就某个单位的生产能力( 设备能力) , 而因此造成在制品的积压, 最终不能达到齐步走的效果。
④合理、适量地组织外协与外包, 能及时解决生产中的“瓶颈”问题, 但相关的工作程序文件必须跟上。
⑤定期召开生产性协调会, 集中处理一些跨系统的问题, 当然, 要求参会人员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是必须的。所有流程中80%的阻塞, 是由20%的活动引起的。只要处理好了关键性的20%的问题,流程就顺畅了。当然, 合理的企业管理制度与可行的工作程序,肯定会对生产计划的执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上述的各项措施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 就能使系统的各个环节能协同一致, 能使企业的生产活动顺畅进行, 最终实现均衡、柔性化生产, 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加快生产节奏与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生产计划执行率将会得到明显的改善与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庆远.改善生产管理的利器———5S 与TPM务实[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2] 肖智军.精益生产方式JIT[M].深圳: 海天出版社, 2002.
论文作者:范梅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8
标签:计划论文; 企业论文; 月度论文; 设备论文; 工装论文; 产品论文; 作业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