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
摘要:如何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就成为各级党组织研究与思考的重要课题。对此,本文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践与创新问题进行了阐述。
建设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是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重要保证、是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通过创建活动,以学习水平提升创新水平,以创新水平提升服务水平,以服务水平提升党建水平,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领导和带领广大职工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运行维护管理的领导核心和中坚力量。
一、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目标任务
1、基层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结构得到优化调整
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制度更加完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实现新提升,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适应“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基本职责要求,基层党员干部的民主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做群众工作能力明显增强,促进和谐本领明显增强,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
2、党组织工作重点得到优化调整
基层组织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得到全面落实,基层组织体系更加完善,党的组织和工作在各个领域实现有效覆盖、有效发挥作用。骨干队伍先锋作用明显,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会服务、重品行。活动方式方法体现服务,工作制度更加完备,基层党建制度化水平不断提高。
3、党建活动载体得到优化调整
立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搭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载体,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经济社会发展上来。立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工作岗位,搭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经常性发挥作用的载体,充分实现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立足城乡一体化发展,搭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互帮互助的载体,促进城乡基层党组织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践与创新
1、从管理群众向服务群众转变
从管理群众向服务群众转变这是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基本理念。管理的构成要件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服务的构成要件是服务者和被服务者。“管理群众”与“服务群众”在本质属性与价值追求上是完全不同的。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务群众必然成为党组织的行动逻辑。建国之后党曾经采用了“以党代政、党政不分、党政同构”的党与国家关系的基本模式,管控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这种模式曾经在当时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显然已经不再适应当下现实的需要。正是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惯性,一些党组织依然以“管理”的姿态而非“服务”姿态开展工作。从管理群众向服务群众转变,就是要求基层党组织打破思维惯性、变革思维方式,从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要求出发,将服务作为基层党组织一切行动的逻辑起点。在理念上,确立主动服务意识;在方式上,根据信息社会的特点创新服务方法;在内容上,根据不同服务对象拓展服务项目。
2、从领导驱动向制度驱动转变
1)要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和组织格局,形成完善的服务网络和有效的社会资源整合机制。通过发挥区域内各类组织的积极作用,各展其长,拾遗补缺,改变独个基层组织单兵突进又力不从心的被动局面。
2)要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民意征询、回应与参与机制,确保服务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党组织唯有对人民群众的呼声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才能提供有效的服务内容,解决群众的诉求。
3)科学设计规范的运作机制,实现服务方式、服务流程科学化。科学的运行机制是将目标变为现实的核心要素,基层党组织要从实际出发设计和明确服务群众的各项运行程序,使服务行为规范化、流程化、长效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丰富创新党员服务载体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本着创新党员服务载体,搭建服务党员平台的宗旨,整合党建资源、优化设施配置,着力构建企业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和基层党小组四级“一站式”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把党建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起来,使之成为服务党员群众的窗口、科研业务交流的平台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阵地,努力构建起覆盖范围广、服务质量优、工作常态化的服务型网络,将党员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党组织服务广大党员群众的主要载体。
以提升党员服务中心建设水平为抓手,推动党员服务中心与便民服务中心的有机整合,设置谈心室、接待室、阅览室、电教室、活动室、健身室等功能区,制定完善党员服务中心工作规范、服务流程等各项制度,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建立党员信息库,力争实现服务由零散性、临时性向制度化、深层次的转变,使广大党员群众有困难就去中心求助,有烦恼就去中心诉说,有疑问就去中心去咨询,真正把中心建设成为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红色家园。
4、打造文化活动服务载体,丰富党员群众业余生活
统筹安排党员活动中心建设,拓宽服务范围,利用阅览室为党员职工提供学习交流的场所,并配备专职人员提供党建、文学、技术等方面的书刊阅览以及资料查询服务。利用电教室为党员群众提供远程教育节目播放服务,同时提供上网查询、时政新闻收听收看及相关教育培训服务。合理安排各级党组织的学习、活动时间,定期邀请学校优秀党员做报告,丰富党员活动内容,提高党员活动质量,促进活动长效化。此外,通过定期开设党课、请专家作形势报告、举办党建论坛、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假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交流等丰富多彩的载体,深化党员角色意识、使命意识、宗旨意识和执政意识教育。
5、坚持群众路线,在构建科学考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
创建服务型党组织,要着力构建党员服务基层的考核体系,坚持评价标准从企业员工中来、结果运用到企业员工中去,以“群众标尺”健全服务制度规范,努力形成组织评价和群众评价有机统一的服务评价机制。具体来说,就是把各基层党组织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情况列入企业党建工作考核,同时开展服务型党组织星级化创建活动,党委每年对基层党委组织进行考核、命名,并对成效显著的基层党委给予表彰。同时,积极开展“服务标兵”、“服务先进单位”的评选和表彰活动,把广大员工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服务效果的第一标准,切实提高广大企业员工的满意度。此外,广泛采取第三方调查、电话随机抽访等方式方法,扩大企业员工参与评价的渠道,增强考核评价的社会性,不断推动考核评价工作从体制内循环向社会化运作转变,进而提高广大企业员工参与服务评价的话语权和主动性。
6、不断完善学习、监督和考评制度
要把学习定位在“转观念、理思路”上,努力做到“带着问题学、围绕发展学”,发挥领导班子的示范带头作用和指导作用。制定符合单位实际的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确定好学习内容,列出必读书目,明确具体要求,保证时间、提高质量,确保各级党员干部都能得到培训和提高。进一步建立健全学习考勤、学习档案、学习通报等各项制度,定期对学习情况进行督促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的具体要求。适时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宣传先进典型,坚持求真务实,力戒形式主义。把学习效果评估纳入选人用人综合评价体系,把学习态度、理论素养和创新能力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标准,形成注重学习的用人导向,引导党员干部把心思、精力放在学习上、放在干事创业上。
三、结束语
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其核心目的是使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要在强化服务中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就必须明确政治任务,担负政治责任,彰显政治特征,强化政治功能,将政治性寓于服务性之中,在服务群众和做群众工作中体现政治性。积极适应社会管理创新的新要求,把服务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强化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法、完善服务机制,全面做好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广大党员、服务科学发展、服务社会管理工作,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完成党的执政使命。
参考文献:
[1]黄希俭.切实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J].党员干部之友,2007
论文作者:朱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5
标签:党员论文; 群众论文; 党组织论文; 服务型论文; 基层论文; 基层党组织论文; 载体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2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