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深远影响的决定性决策--20年来我国高校招生改革综述_高考论文

具有深远影响的决定性决策--20年来我国高校招生改革综述_高考论文

影响深远的果断决策——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改革20年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果断论文,深远论文,学校招生论文,普通高等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年一度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又拉开了帷幕。连续几天,280多万名考生走进全国各地的考场,向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冲刺。

今年是我国恢复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的第20个年头。1977年,在邓小平同志的倡导和推动下,我国普通高校恢复了“文革”前行之有效的入学考试,开始进行一系列招生制度的改革。20年间,全国共有约5800万人次的青年报考高校,其中1100多万名青年被入选,目前约有800万人完成了学业成为各类专门人才,在祖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招生的规模也逐年扩大,年招生人数已从改革初期的27万人发展到现在的百万人。

20年前的这一重大决策,改变了相当一个时期普通高校完全以推荐的形式招收工农兵学员的做法,给我国教育事业,尤其是高校的招生工作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这个基础上,国家教育部门多年以来又进行了一系列有着承前启后意义的改革,以适应国家经济、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所提出的要求,贯彻社会公平和教育平等的原则。

建立了以统一考试为主、少量单独考试为辅、少数学生免试保送为补充的入学考试体系。从新生入学开始,根本上保证了人材培养的质量,尽量避免了“一次考试定终身”的现象,也照顾了一部分学科、专业在生源上的特殊要求。

建立高中毕业会考制度,改革高考科目设置。由于高考不可避免地对升学竞争产生很大影响,学校普遍出现了学生偏科现象,使高中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存在缺陷,素质不高。1990年起建立的高中毕业省级会考制度,规定高中开设的9门文化课,要通过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统一会考方可毕业,有利于学生整体文化知识的提高。而在此基础上按文、理两科设置的考试科目更多的注意到高校的要求。

改革录取办法,增加高校选择新生的余地。改革初期,录取新生普遍采用“段段清”的做法,从高分段开始一段段录取,上一段不清,下段不开始,确保了高分考生不致落选。随着录取比例的逐年提高,以后又实行根据学校招生名额按投档名额高于录取名额的办法,近年来在部分省级录取单位又进一步改革为:调阅考生档案数和录取与否由高校自行确定。

同录取环节相结合,实行招生计划形式的“并轨”改革。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我国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实行统招、统分,以后又有了国家计划招生、用人单位委托招生和招收少数自费生三种形式(后两种形式称为调节性计划)。由于调节性计划所占比例逐渐增加,不同计划形式在录取分数标准上的差距随之拉大,带来了大学新生之间文化水平上的差距过大,低分数学生通过交钱成为自费生和招生管理与录取工作困难等问题。1994年开始实行的两种招生计划形式的“并轨”改革,使新生质量明显提高,消除了录取分数差距,减少了社会不正之风的干扰,有利于考生公平竞争和高校公正选拔,提高了教育质量。据悉,“并轨”改革到去年招生时已有近2/3的高校实行,今年将全面完成。

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目标,国家教委今后将对招生制度进一步改革:高考作为高等院校的选拔考试,要和衡量高中毕业生全面素质的合格考试分开。会考制度要进一步完善,高考科目要进一步减少,逐步减轻考生负担;高中的任务是培养合格的毕业生,要通过会考来检验,而高考要逐步和中学分离,参加高考的报名和录取通知也要逐步转到社会上去,目的是防止中学追求应试教育与单纯升学率;高考是全国统一考试,即国家级考试。但国家只负责命题,至于学生要考几门课,考什么课程,有逐步做到由高校决定,国家不做统一规定。届时,高校可以根据各自专业特点自行选择考试科目,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向报考。这样既防止中学“偏科”,又可以减轻考生负担,同时也有利于高校根据自身特点选拔新生。

高考改革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可以预期,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目前仍然存在的一次考试定终身,完全绝对看分数高低录取新生等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在公平基础上视不同的人材需求全面考核学生的考试制度也将会逐步建立。

标签:;  ;  ;  ;  

具有深远影响的决定性决策--20年来我国高校招生改革综述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