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杰
(黑龙江省鹤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肿瘤医院 黑龙江鹤岗 154100)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给肺结核患者带来的干预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4月到2015年5月期间于笔者医院就诊的50例肺结核患者,按照是否进行了心理护理干预来分组:单行常规护理的25例患者归入对照组,加行心理护理干预的25例患者归入研究组。两组的护理效果作组间对比。结果:就患者依从性、痰检阳性率及胸片好转率而言,研究组均要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提高其依从性。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肺结核;依从性;胸片好转率;痰检阳性率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8-0216-02
对于肺结核的临床治疗而言,复杂的症状表现、漫长的治疗时间、肺结核的高传染性使得许多患者出现了心理问题,如心理压力大、自卑感强烈、深陷忧郁情绪之中,这些心理障碍给患者生活工作带来了不良影响,甚至阻碍到部分患者生理功能的恢复。本文试探讨心理护理给患者疾病康复带来的积极干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3年4月到2015年5月期间于笔者医院就诊的50例肺结核患者,按照是否进行了心理护理干预来分组:单行常规护理的25例患者归入对照组,加行心理护理干预的25例患者归入研究组。研究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58岁,平均(44.18±10.34)岁。对照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59岁,平均(44.26±10.88)岁。两组患者就上述资料而言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行统计学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仅行常规护理,护理措施包括:①指导患者正确作息:针对胸腔积液严重患者或存在结核毒性症状的患者,应确保其在咯血期得到绝对卧床休息,病情若未稳定则不可进行活动。②基本护理:严密关注患者的咯血量、血压、呼吸、脉搏及体温等体征或指征,随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日常应适时为患者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③用药指导:根据患者的肺结核严重程度决定患者的具体用药,在用药期间关注其不良反应。适时为患者进行用药知识的健康宣教,使患者对肺结核的治疗有全面的了解。④饮食指导:为患者合理安排饮食,多提供高热量、多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补充足够的水分。⑤体位指导: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取侧卧体位,以避免咯血返流回呼吸道造成窒息,同时还能减少对肺部的压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所采取的护理措施的基本上加行心理护理:对于焦虑急躁型的患者,可结合其情绪不稳定的特点,为其实施健康宣教,使其了解到结核病的高治愈率,从而增强其信心,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对于悲观绝望型患者,则要向其介绍成功案例,并在治疗前便告知其结核病的漫长治疗周期,以免患者过于心切,对迁延的病情产生绝望情绪;对于忧郁孤独型患者,护理人员应多与其交流,给予其开导与劝慰,疏导其心中的郁结,还可以联合患者的亲友,给予其关怀与精神支持。
1.3 观察指标
(1)患者依从率;(2)痰检阳性率;(3)胸片好转率。
1.4 统计学方法
参与实验研究的患者,其临床所得相关数据均行软件包——SPSS17.0加以检验。计数资料采取(n,%)表示,并行卡方值加以检验。两组实验所得数据,经统计计算为P<0.05,则表明分组效果具有明显差异。
2.结果
就患者依从率而言,研究组为80%(20/25),对照组为44%(11/2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χ2=6.88,P=0.01<0.05)。
就痰检阳性率而言,研究组为16%(4/25),对照组为44%(11/2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χ2=4.67,P=0.03<0.05)。
就胸片好转率而言,研究组为24%(6/25),对照组为4%(1/2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χ2=4.15,P=0.03<0.05)。
3.讨论
因结核分歧杆菌对肺部组织侵染而带来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即为肺结核。这种疾病在我国一直有较高的发病率,好在我国大力发展的现代医学技术使得结核病在诊疗上愈加的规范化,患者的治愈率有了一定的提高。然而,医学技术虽然可以提高治愈率,却依然存在一定的限度。人们通过研究发现,不仅是机体的生理功能会给患者疾病的康复带来影响,心理因素也与疾病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联系[1]。首先结核病的治疗周期比较漫长、治疗期间咯血等症状可能反复出现,再加上肺结核的传染性,使得患者远离亲友,处于较大的精神压力之下,长此以往便导致患者的心理失衡,而焦虑的心理状态会使生理功能受到压制,使患者产生厌食与精神不振等表现,患者的身体得不到充足的能量,自然难以恢复健康[2]。其次,心理失衡还会使患者感到烦躁、焦虑,烦躁情绪影响患者的依从性,焦虑心理会则给下丘脑处的自主神经系统带来不良影响,使内分泌系统发生紊乱,从而导致免疫力下降,进而影响到患者的康复。鉴于负性心理给患者带来的上述不良影响,必须对其实行心理干预,以此来提高结核病的治疗效果与患者依从性。而本研究结果对此给予了证实,即研究组依从度80%、痰检阳性率16%、胸片好转率24%,均高于对照组(P<0.05)。
4.结语
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肺结核患者的配合度,使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间接地降低痰检阳性率、提高胸片好转率,进而促进患者的疾病康复。
【参考文献】
[1]周红.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04):1981-1982.
[2]王妍,陆英.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的影响研究[J].当代医学,2015,21(03):124-125.
论文作者:文福杰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2
标签:患者论文; 肺结核论文; 心理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结核病论文; 差异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