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论文_王丽萍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论文_王丽萍

吉林省通化市第十七中学校 134000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书育人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准则。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做法:

一、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版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指导阅读《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等阅读教材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他国家1100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他国家40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计算、负数的使用都比欧洲早1000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

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二、利用数学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强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强化应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不仅在于数学应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在讲授直角三角形知识各方面的广泛应用时,进一步启发学生数学知识只有最终同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实用价值。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给学生有针对性地布置了一些实习作业,如自己制作测角器,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或者建议学生到农村、工厂、建筑工地参观学习,了解数学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

总之,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密切配合社会形势、市场经济变化态势,及时增加渗透生活、生产常识、市场竞争常识等,引导学生处处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早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

比如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就像一个和美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由此我启迪学生,你们个人就像圆上的一个个孤立的点,你们所处的班集体乃至于整个社会就好比一个圆,集体的形象与荣誉与你们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若个人不遵守集体的纪律,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的利益的关系,就会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就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四、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函数图像教学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数学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我注意挖掘这方面的素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比如我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时,首先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划定点位置的工具,它把几何中研究的基本对象“点”与代数中研究的基本对象“数”联系起来,通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将一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由它的两个坐标(横坐标、纵坐标)确定下来。由此加以引申,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实际上也有一些无形的坐标系,每个人进入社会后,就像平面内的点一样,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因而告诫学生,在初中这个人生观发展的十字路口,每个学生都应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长大成才而努力学习。

五、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较其他学科更为具体和广泛。这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

如角的推广、函数的定义、轨迹的概念等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数的对立统一(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反映;一些定理、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都反映了普通联系的规律;还有反证法的思想,实际上是矛盾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在讲授相应新课的同时,适时地、恰当地渗透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数学方法的熟练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重要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在进行这一课题实践时必须注意方法上文道结合,做到自然妥帖,切忌生搬硬套,要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恰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滋润万物。

论文作者:王丽萍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3月总第2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8

标签:;  ;  ;  ;  ;  ;  ;  ;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论文_王丽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