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正确实施今年适度紧缩的货币政策_货币政策论文

全面正确实施今年适度紧缩的货币政策_货币政策论文

全面正确贯彻好今年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货币政策论文,正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非常及时和重要。这次会议确定了今年“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强化金融监管,改善金融服务,坚决抑制通货膨胀”的金融工作指导思想,是完全正确的,是符合我国当前经济、金融发展实际情况的。作为中央银行派出机构的省级分行,应如何深刻理解这一指导思想的丰富内涵,全面贯彻好今年的货币政策,园满完成各项金融工作任务,从江西的实际情况来看,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贯彻适度从紧货币政策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

确定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当前经济、金融发展态势所作的必然选择。过去的一年,我国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跨出了重大的、关键性的步伐。特别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深刻影响的金融体制改革获得了全面的进展,整个金融形势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的好势头。当然,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金融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这就是通货膨胀已成为去年我国经济生活的主要矛盾。其表现形式诸如市场价格涨幅过高,农业有效供给不足,部分国有企业经营困难,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和消费基金增长过高等。尽管通货膨胀的成因很多,是国民经济运行中诸矛盾的综合反映,并且其中有一部分非货币因素,但归根结蒂它仍然是一种货币现象,仍然要通过货币的超经济发行体现出来。因而,以稳定币值为己任的我国中央银行确定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灵活运用各种政策工具,通过调节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用总量,实现抑制通胀,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乃是最现实最明智的选择。在这里,那种期望放松银根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因之,一切从事金融工作的同志,尤其是从事中央银行工作的同志,对此不能有丝毫的犹疑、观望和动摇,并且要尽职尽责地使这一政策的传导和效应进入最佳位置,使之能够得到社会、部门和公众的最大理解。

贯彻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关键在于科学地、准确地把握好“度”,这个“度”我理解就是信贷投量和投向的正确选择和确定。适度从紧决不是搞全面紧缩,也不是采取“急刹车”、“一刀切”的政策措施。因为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会给国民经济带来大的震荡,从而要付出极为沉重的代价,因而是不可取的。适度从紧的政策是在总量上继续保持一定的调控力度,抑制不合理的需求膨胀;工作的重点将放在结构的调整之上,对关系到国计民生和效益高的产业还要增加投入,促进社会有效供给的增长。就当前而言,从宏观上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消费基金过度增长,使之与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保持合理的比例;二是要加大对农业和基础产业的投入,促进有效供给增加,继续缓解“瓶颈”效应,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三是针对由于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导致增加国内货币供应量而增大通胀压力的新情况,采取合理的、适度的调控措施,化解这一新的矛盾,抵制国外资金的短期套利行为。从几个主要方面入手,今年就可以取得很好的货币政策效应。因此,在今年货币政策的大气候下,对于那些仍然热衷于搞高速度、低水平、高投入、低效益建设的部门和单位来说,今年的金融环境不可能是宽松的;而对那些注重效益、依托市场,能为社会提供有效供给的部门和单位来说,今年的金融环境将是健康而宜人的。

在贯彻货币政策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处理货币政策统一性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特殊性两者关系的问题。这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的统一,它们的目标和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货币政策通过稳定币值,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来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地方经济作为宏观经济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将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作出具体的贡献,因而两者是统一的。当然两者也是有矛盾的,这是由于视野角度、操作手段和利益格局的差异性决定的。我们的责任,就在于如何艺术地把货币政策目标的统一性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很好协调起来。一是我省金融部门要着眼宏观,从长远利益、全局利益出发,坚决服从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大局,严格控制信用总量,不得突破贷款规模;二是要紧密结合实际,做好工作,在货币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就拿江西的情况来看,由于认真贯彻改革开放的政策,经济发展很快,国民生产总值以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速度增长,去年工业总产值增长25.4%;农业增长10%,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8%。但是,由于历史、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江西经济发展仍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基础差、起步晚、起点低等不利因素的制约,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华东地区平均水平的53.1%,直至“七五”时期人均固定资产投入仅为国内平均水平的50%左右。因此,作为革命老区的江西经济发展面临的任务仍相当艰巨。在当前大好时机下,如果不能保持一个较高的发展速度,就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甚至给我国合理的经济梯度结构带来负面影响,增大“马太效应”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不良影响力。三是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不能只是眼睛向上,矛盾上交,等、靠、要,而是要眼睛向内,练好内功,着眼挖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江西的各级金融部门要千方百计地组织存款,增加信贷资金可用量。随着限额控制下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深入和完善,存款的多少和贷款规模关系密切,因而发展和稳定存款比以往任何时候显得尤为重要。特别象我省这样的借差行,组织存款对于增加贷款比例有着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级金融机构要通过各种正当、有效的途径,尽可能多吸收存款,在抓好储蓄存款的同时,也要抓好企业存款和财政性存款,真正树立“存款是生存之本”的思想,为我省经济发展筹集更多的资金。只要各方面工作做好了,既保持健康快速的经济增长速度,又达到货币政策规定的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二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加大信贷投入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关系。

正确处理好加大信贷投入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关系是贯彻货币政策的核心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与经济的关系愈益密切。蓬勃发展的经济为金融业的拓展提供了优裕的条件,金融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愈益明显和突出。要使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保持一个较高发展速度的势头,必须继续充分发挥资金作为综合生产要素的粘合作用,充分发挥其对生产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的功能。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经济以年均10.5%的速度发展,是与保持一定的信贷投入增长速度分不开的。在当前的形势下,江西所面临的经济发展的任务还很繁重,特别在基础产业和农业发展方面急需加大信贷投入。

加大信贷投入必须坚持以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为前提。这是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和信贷资金运动的自身规律所决定的,是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化的必备条件,也是逐步向国际金融惯例对接的前提条件。从一般意义上说,增加信贷投入和获取相应的产出呈正比例关系,投入越大,产出越高。但是如果没有遵循效益第一的原则,没有尊重信贷资金按“流动性、安全性,效益性”原则运行的客观规律,那么,这种投入不仅不能带来相应的产出,不能为社会提供相应的有效供给,而且会使资金沉淀和凝固化,退出生产和流通领域,给企业和银行带来沉重的包袱,给国民经济发展留下隐患。当前一些银行的不良资产已占相当比重,信贷资金可灵活调度的余地不大。正是过去一段时期内忽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带来的后果。因此,增加信贷投入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我们必须在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前提下,加大信贷投入;通过加大信贷有效投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经济运行的良性循环,从而进一步促进提高信贷资产的质量和效益。我们既要防止强调增加信贷投入而忽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倾向,也要防止因为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而忽视增加信贷投入的倾向。

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要从调整信贷结构入手,无论是存量或者是增量都要按照优化结构的原则使用,有重点,有区别、有效益地增加信贷投入。结合江西目前实际情况,根据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支持农业、主攻工业”的方针,调整信贷结构的重点是:保证支持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和主要农付产品收购资金的供应,积极支持“三高”农业发展;要及时保证国家、省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的需要和及时到位,支持推动技术进步的技术改造项目;重点支持产品有市场、有效益、不积压、创汇能力强的国有工业企业、外贸企业、乡镇企业的生产流动资金供应,支持商业企业为保证市场供应,平抑物价、扩大回笼而所需商品采购资金供应,对产品积压、没有效益、扭亏无望的企业要切实管紧管严贷款。

要通过盘活资金存量,挖掘资金潜力,切实加强信贷管理,提高资金效益。要建立清理逾期、呆滞、呆帐三项贷款责任制,层层落实,督促检查;积极参与企业清产核资、资产评估、转移产权、招募股本等改制活动,落实改制企业的债权债务,防止各种形式的逃、废银行债务行为。要建立以行长负责制为核心的信贷管理责任制,完善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贷款管理制度,包括贷款调查、审批、检查、稽核制度,特别要保证还贷的各个环节的逐项落实,维护信贷资金的高效安全运行。

三是正确认识和处理金融改革和金融稳定二者之间的关系。

金融改革是金融发展的动力。要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体系,要实现我国金融业和国际金融业惯例和通行做法的接轨,面对国际金融业剧烈竞争的严峻挑战,不进行卓有成效的金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我们在前进道路上的诸多矛盾和困难也只能通过深化改革来加以解决。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

然而,金融改革必须以金融稳定为基础。金融改革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与整个改革进程保持基本同步的态势,即不能滞后,也不宜孤军深入。这是因为,一方面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旧体制对金融业桎梏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矛盾冲撞所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无不对金融业产生深刻的影响,因而金融改革的步子要稳。另一方面,随着经济货币化、信用化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扩大,金融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中枢和国家实行宏观管理的主要工具,金融对经济的影响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因而,金融改革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措施的出台必须慎重。金融改革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现实和可能的选择中,权衡利弊,审时度势,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即使有了比较完善的改革思路,也要通过实践总结经验,稳步推进。那种不顾我国国情和区域经济特点,不周密考虑与之相关的环境因素,追求所谓全新效应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不但难以实现改革的初衰,反而会成为引发金融混乱的源头。对此,我们有着深刻的教训,并且为之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当然,重视和强调稳定,并不是搞谨小慎微,坐失良机,也不是稳坐泰山,不冒一点风险,更不是观望等待,坐享其成。而是要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务实的精神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及时总结经验,灵活修正偏差,最大限度降低可能产生的负效应。越是在改革的关键时期,越要沉着冷静,越要充满必胜的信心。去年我国外汇体制改革就是冒了一点风险的,由于措施周密,决心大,结果改革成果比预想的还要好,在处理改革与稳定的关系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金融改革离不开金融创新。所谓金融创新包括金融体制、金融制度、金融管理、金融工具等各个方面的创造与革新,从某种意义看,它构成了金融改革的主要内容。但是,对“金融创新”也要作具体分析。“金融创新”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自七十年代以来掀起的一股金融浪潮,其主流是倡导“金融自由化”。对此,我们不能采取盲目的“拿来主义”,而应吸收精华,为我所用,剔除糟粕,引以为戒。例如,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和管理问题,有的人仅仅看到经过几百年市场经济实践的西方工业化国家在近期放松分业管理限制的这一结果,而没有看到他们在建立现代金融制度中长期坚持分业管理原则的这一过程。因而在改革中,注重外在的形式的改变,忽视内在的本质的革新。有的银行在向国有商业银行转换时,热衷于扩张经营、跨业发展、无序竞争,迷恋所谓“综合性、全方位、多功能”的经营方向,而恰恰放松了自已主业即对信贷的管理和改革。这对我国是一个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这种倾向是非常危险的。我们当然需要认真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搞好金融创新,但绝不能脱离我国国情,搞超越我国现阶段发展可能的“创新”。

正如金融改革离不开金融创新,金融创新也离不开金融监管,其道理显而易见。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金融创新得到很大的发展,整个金融体系不断扩大,金融机构增多,金融市场建立。金融工具增多,金融竞争加剧,金融市场化程度提高,整个金融业呈现生机勃勃的气象,这是主流。但同时也伴随着金融业不安全、不稳定和经营风险增大的因素。鉴于金融与经济密不可分的关联性,加强金融监管势在必行,其义自明。这在西方工业化国家中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那种把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金融不稳的因素还很多,隐患和动因尚未根本消除,一些金融部门的违规违章经营的行为还较普遍,如不及时纠正这些现象,我们经过长期努力取得的改革成果将难以巩固,金融稳定的基础将会动摇。因此,金融监管面临的任务还非常艰巨,切不可掉以轻心。对此,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坚决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省情况,进一步强化金融稽核监管工作,继续整顿金融秩序,强化结算纪律,严格执行分业经营管理的原则,扩大监管覆盖面,进一步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全力以赴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和金融秩序,为全面贯彻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标签:;  ;  ;  ;  ;  ;  ;  ;  ;  ;  ;  ;  ;  ;  ;  

全面正确实施今年适度紧缩的货币政策_货币政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