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欢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庆市肿瘤研究所>重庆市肿瘤医院消化内科 重庆 400800)
【摘要】目的:分析精细化护理模式在胃肠疾病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6在我院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胃肠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组(50例,普通护理模式)与精细组(56例,普通护理模式+精细化护理模式)。比较护理前、护理后两组情绪状态,检查耗时、检查后不良反应。结果:护理前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均降低与护理前比,差异显著(P<0.05),精细组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精细组检查耗时显著短于普通组(P<0.05),检查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模式在胃肠疾病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检查前负性情绪,缩短检查耗时,减少检查后不良反应。
【关键词】胃肠疾病;无痛胃镜检查;精细化护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6-0179-02
无痛胃镜是胃肠疾病检查中的有效方式,可保证患者在浅睡眠或镇静无痛状态下完成检查,且操作简便,在临床上应用广泛[1]。然而无痛胃镜检查需要对患者行全身麻醉,咳嗽反射、吞咽反射等保护性反射消失,可能出现返流、误吸等问题,增加检查风险,加上患者检查前难免存在紧张、焦虑等心理,对检查护理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为探究有效的护理模式,本次研究将106例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胃肠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精细化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在我院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胃肠疾病患者中抽取106例随机分为普通组与精细组。入选患者与《实用临床胃肠病学》中相关诊断标准相符[2],精神状态正常,具有良好的依从性,不存在合并传染性疾病、心电图检查结果异常、肝肾功能不全、胃镜检查禁忌症患者。普通组50例,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22~74岁,平均(48.9±6.8)岁,慢性胃炎19例,消化性溃疡16例,胃息肉13例,其他2例;精细组56例,男性35例,女性21例,年龄21~75岁,平均(48.4±6.7)岁,慢性胃炎21例,消化性溃疡18例,胃息肉15例,其他2例。两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上的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普通组实行普通护理模式,检查前对患者进行普通健康知识教育与情绪疏导,叮嘱检查后注意事项。
精细组另实行精细化护理模式,
检查前:在检查前了解患者药物过敏史与病史,特别需要加强对老年患者的评估,详细询问是否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采取对应的处理措施控制患者各项指标的稳定;通过发放宣传手册、播放视频、请病友现身说法等方式将无痛胃镜检查的优势、操作流程告知患者,缓解其由于认知误区导致的负性情绪,提升检查依从性;详细告知患者与家属术前禁食与禁水注意事项,并叮嘱家属协助。
检查中:在患者进入检查室后指导其集中精神使用腹式呼吸法,促进肌肉的放松;在麻醉前使用轻柔的话语安抚患者,指导其摆放舒适体位,并加强对血压、氧饱和度以及呼吸等的监测,出现异常及时处理;若患者检查中出现呕吐等问题,可应用止吐药物,并加强补液;协助患者保持平卧体位,头部侧偏,避免误吸;与检查操作人员默契配合,加快检查速度。
检查后:检查后患者将在短时间内仍为睡眠状态,保持患者平卧,头部偏向一侧;在患者清醒后引导其前往休息区休息,并观察1h,在无显著不适后才能让患者在家属陪同下离开;将检查后注意事项详细告知患者与家属,例如12h内不能饮酒,24h内饮食清淡,并避免高空作业等。
1.3 观察指标
(1)护理前、检查前两组情绪状态。根据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HAMA分数为0~56分,HAMD分数为0~54分,分数越高,患者情绪状态越差。(2)检查耗时、检查后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护理后两组情绪状态
护理前两组HAMA、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均降低(P<0.05),精细组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见表1。
3.讨论
无痛胃镜检查在冷光引导下把柔软、有韧度,直径为3.5~8mm的镜子送达待检查位置,照亮狭长的食管与膨大胃腔,通过镜前端微型摄像机敏锐摄录黏膜与胃腔中情况,并在电视屏幕上呈现动态图像,直观了解病变情况[3-4]。但是当前部分患者仍然对无痛胃镜检查方式了解不足,给护理配合与检查效果造成影响。在无痛胃镜检查患者对护理要求逐渐提升的背景下,普通护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需要。
本研究中,护理后精细组HAMA、HAMD评分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提示无痛胃镜检查可促进患者负性情绪的缓解。精细化护理模式在应用中对基础护理进行深化,提升了内容的丰富性,将处处管理、细化管理作为目标,符合现代护理管理的基本要求。在检查前做好检查工作,加强患者健康知识教育,可保证患者符合检查指征,缓解检查前紧张等情绪;检查中完善麻醉前护理与监测工作,减少意外事件[5]。另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精细组检查耗时显著短于普通组(P<0.05),检查后不良反应出现率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提示该护理可缩短检查耗时,减少检查后不良反应。检查中护理人员与操作人员默契配合,可减少患者应激暴露时间,有利于检查后不良反应出现率的降低。相较于仅使用常规护理,精细化护理模式的增用可发挥现代护理理念精细化、丰富性的护理优势,保证患者检查前、检查中以及检查后的平稳状态,为检查顺利完成提供保障。
综上,精细化护理模式在胃肠疾病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可缓解患者检查前负性情绪,缩短检查耗时,减少检查后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孙宗琪.优质护理在无痛胃肠镜麻醉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重庆医学,2017,46(A02):197-198.
[2]池肇春.实用临床胃肠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1:27-29.
[3]张周娟.循证护理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 2016, 14(3):498-500.
[4]黄晔.无痛胃镜检查临床应用的探讨[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16,44(2):200-204.
[5]张琳,何磊.临床护理路径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分析[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a02):1445-1445.
论文作者:何欢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患者论文; 胃镜论文; 胃肠论文; 模式论文; 精细化论文; 疾病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