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对台湾及两岸关系的影响——访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辛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岸关系论文,台湾论文,研究员论文,发展研究中心论文,香港回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辛旗,毕业于河北大学哲学系。他常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分析世界局势,是位年轻而又学识渊博的知名学者。他曾著述出版过《黑白魂》、《诸神的争吵》、《文化新视野》等著作计150多万字,一部《中国历代思想史·隋唐卷》在台湾出版后,曾引起不小的轰动。
不久前,我们就香港回归后对台湾经济的影响,以及两岸交流的趋势,走访了辛旗先生。
长期以来,香港在海峡两岸的贸易、资金、人员交往等方面一直起着中转地的作用,1997年之后这种关系是否还保持,两岸经济往来会是个什么趋势,辛旗先生谈了他预测性的看法。
他认为,香港长期以来作为两岸发展的一个中介地带,在两岸特殊政治交流时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资金、技术还包括一些贸易方面发挥了中转作用;回归以后这个作用应该发挥得更为明显。
随着回归进入倒计时阶段,台湾方面必然会调整经贸政策:一方面他们仍保持对大陆的“三不”政策;另一方面又必须面对现实,利用好香港这个中介地。
实际上台湾方面从两三年前就开始规划香港回归后两岸之间的交流模式,也通过了“港澳地区关系法”,另外在台湾的经贸机构也制定了相关的政策,特别是在产业、贸易方面,以及未来的融资和合作经营方面都作了一些准备。
无论香港回归与否,台湾方面必须要重视香港地区在两岸经贸当中的特殊地位,而且台湾方面这几年也确实通过香港和大陆建立了一种密不可分的经济关系。比如台湾外贸增长的问题,1995年,进出口贸易增长量超过了20%,而两岸关系紧张后,1996年这种增长率只有6%左右,这就说明两岸关系的好坏对台湾的经贸有着重要的影响。香港又在台湾“对外进出口”当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比如赴大陆的贸易转口,有相当一部分要经过香港,台湾方面目前的贸易对大陆的依存度是17%,对香港的依存度大概有25%,如果我们按照数字推理的话,香港回归大陆之后,台湾对香港的贸易和台湾对大陆的贸易的依存度相加大概超过了43%以上,这就意味着台湾以外贸为导向的经济结构当中相当大一部分要受制约于海峡两岸贸易的发展,特别受制约于香港,也就是台湾和香港经贸关系的继续维持。
台湾《联合报》曾有一篇署名文章说:假如大陆和台湾能够撇开政治歧见,先行经济联合,目前大陆、台湾、香港加起来的出口能力已经超过了日本出口额的一半,联合发展的潜力不久将可与日本相匹敌。这将极大地改变亚洲的力量平衡。随着两岸三地的经济联合日益紧密,将来两岸三地的联手是否有可能呢?
辛旗先生认为,如果没有政治因素的干扰,海峡两岸三地的经济合力要超过日本,特别在外贸的规模上,完全有可能。从世界经济组织的有关统计来看,中国的外贸增长率非常快,同时,香港和台湾长期以来保持一个很强劲的外贸发展势头,这个势头又是能保证它能排居亚洲四小龙之内的重要因素。所以设想,没有两岸政治因素的牵制的话,这种经济规模确实会出现一种像外面所讲的“中华经济圈”或是“中华经济实体”的趋势,这种趋势对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和世界华人来讲,都是一个很好的兆头。很不幸的是,两岸之间还有政治分歧,以及台方因政治分歧造成对经贸的制约。1996年7月份以后,台湾方面经贸政策急刹车,对大陆的投资也开始有所减少,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受到了限制。两岸未来关系的发展,如果香港回归之后,台湾方面不可避免在经济方面要和大陆一体化,如双方的共同市场,以及双方贸易保护区问题,甚至包括货币联盟问题,虽然现在听起来都有一点像天方夜谭,但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它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香港主权回归之后,港岛作为一个中介地带,已经造成了两岸之间必须要直接进行经贸政策的衔接的局面。这一点已经不像原来香港在英国人统治之下作为一个缓冲地带,使台湾在很多政策方面可以遮遮掩掩。
关于直接三通的问题,辛旗先生预计,在香港主权回归之后,如果台湾继续保持在香港的一切经济运作的行为,那么就意味着两岸三通已经实现,主要是,台湾相当多的货物要通过香港进入中国大陆,或转到世界其它的地域,这就说明了已经通航;另外商务的航班,民间各种航班直接通过香港来到大陆,这也意味着通航的实现。通邮还有一些其它商业方面甚至包括融资和银行帐户往来,都说明了香港回归以后三通已经是客观的现实。这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了的,台湾方面会以“法律”形式设立一些政策条文来作解释。但无论怎样解释,三通的实现是客观的现实。
目前香港在台湾投资增加很快,已成为台湾的第三大“外资”。而台湾在香港,1993年之后投资额也呈大幅度上升,可以说是香港经济中的一支生力军。台港两地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态势。
辛旗认为,港台之间这种密切的经济联系,实际上已为九七香港回归作了一个很大的经济铺垫,这种铺垫虽然并不是台湾或香港主动设计的,但这是一个客观经济的需要,台湾经济的外贸导向有一大部分出口必须要经过香港,依赖于香港,而且由于香港有非常充足的资金,有高技术以及国际行销网络,这和台湾的充足资金和产业升级方面的一些优势可以互补,可以连接起来。
谈到1997年之后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走向,辛旗先生满怀信心地说,海峡两岸都经历了1995年以来的僵局,双方对一些关键性问题都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所以处理问题时回旋的余地会越来越大。再就是两岸三地的经贸合作是谁也挡不住的趋势,特别是台湾在经济规划中要设计一个“亚太营运中心”,而一个经济营运中心没有腹地的话,只是一个空壳。中国大陆的东南沿海是一个成长发展的弧形地带,这个地带带动了中国大陆从1979年改革开放之后,出现年增长率超过10%的总趋势。东南沿海这种强烈的发展趋势,实际上为台湾提供了很好的未来两岸之间经贸互补的条件。东南沿海的经贸模式,在层次方面已经逐渐和台湾拉平,这种融合将很容易很便利。还有目前的上海浦东开发,对台湾的政治,特别是“亚太营运中心”的角色扮演,会有些牵制,但是从另一面看,它会形成上海、香港和台湾非常重要的东南亚总体的行销网络和营运体系。如果今后祖国大陆、台湾及香港能够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将带动整个东南亚投资市场的发展。到那时日本在东亚处于领先的经济模式就会出现一个很大的改观。
香港九七回归之后,如果两岸关系能够进一步改善,香港经济进一步稳定,“一国两制”能够得到很好的实现;台湾方面能够认清形势,在经贸合作以及政治谈判当中迈出实质性的步伐,两岸三地的经济发展将有一个非常光明的前景。到那时,起码21世纪的上半叶,整个中国将会出现一个非常快的经济起飞态势。这不仅关系到祖国大陆,还有台湾、香港同胞的利益,也关系到整个亚洲太平洋的利益,关系到整个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辛旗先生在去年的《战略与管理》月刊中曾撰文谈到,香港、澳门问题妥善合理解决后,海峡两岸关系将进一步改善,两岸共同寻求一种崭新的统一模式已是历史的必然。他说:“在各国、各区域陆上疆界底定,海洋开发态势尚不明朗之际,‘中国圈’的构建与经营,对于亚太各国、各地区的稳定、发展都是一笔巨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