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疏血通;α-硫辛酸;急性期脑梗塞
[中图分类号]-R473.33 [文献标识吗]-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WJK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重庆市铜梁区中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 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疏血通组,常规治疗+α-硫辛酸组(共4组各40例)。并以后三组作为对照组。
1.2治疗方法
①对照组
(1)对照组1为常规治疗组:给与拜阿司匹林肠溶片 100mg/d,阿托伐他汀40mg /d,营养神经、控制血压、血糖、颅内压、等对症治疗。
(2)对照组2为常规治疗+疏血通组:给与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阿托伐他汀40mg /d,疏血通 6ml+生理盐水250ml IV QD, 营养神经、控制血压、血糖、颅内压等对症治疗。
(3)对照组3为常规治疗+α-硫辛酸组:给与拜阿司匹林肠溶片 100mg/d,阿托伐他汀40mg /d,α-硫辛酸组 450mg+生理盐水250ml IV QD, 营养神经、控制血压、血糖、颅内压等对症治疗。
②治疗组
给与拜阿司匹林肠溶片 100mg/d,阿托伐他汀40mg /d,α-硫辛酸组 450mg+生理盐水250ml IV QD, 疏血通 6ml+生理盐水250ml IV QD, 营养神经、控制血压、血糖、颅内压等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治疗后二周,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巴塞尔(Barthel)指数及血液凝血指标的变化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4组病例基线资料比较
4组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4组病例基线资料比较
组别 例数 男性/女性 年龄(年) 发病时间(小时) 治疗组 40 19/21 57.67±6.78 36.8±16.5 对照组1 40 18/22 58.07±6.56 36.5±15.6 对照组2 40 21/19 58.6±6.43 37.8±16.6 对照组3 40 20/20 57.4±6.52 38.5±16.4 ①NIHSS 评分 、MRS 评分变化 、Barthel 指数的变化比较
4组治疗前 NIHSS 评分 、MRS 评分变化 、Barthel 指数比 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畅05) ,治疗 14 d 后,24组 NIH‐ SS 评分 、M RS 评分均有所下降,Barthel 指数均有所增高,而实验组更为显著,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畅05)。 见表 2。
表2 4组IPF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x±s,分)
组别 治疗组(n=40) 对照组1(n=40) 对照组2(n=40) 对照组3(n=40)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Nihss 16.85±6.24 7.23±7.55 17.06±5.90 12.13±8.74 16.78±6.53 10.25±5.87 17.12±6.83 10.53±7.23 MRS 5.67±0.72 1.72±0.76 6.01±0.63 3.34±0.87 5.64±0.74 2.82±0.65 6.08±0.76 2.86±0.74 Barthel 27.45±13.15 74.4±19.34 28.09±11.57 45.36±15.07 26.05±10.03 48.82±14.65 29.08±10.76 42.86±15.74 注 :4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 ;4组治疗后14d 比较P<0.05
②4组凝血功能变化比较
4组治疗前AP T、P T及 F b g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对照组治疗前后APTT、P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治疗 14 d 后 APTT 、PT 时间明显延长 , (P< 0.05) ,见表 3 。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 3 4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 (x±s,%)
组别 n APTT(s) PT(s) 治疗组 治疗前 40 26.85±5.29 a 10.65±2.67a 治疗后 40 42.06±8.56 16.08±3.56 对照组1 治疗前 40 26.72±6.13b 11.32±2.76b 治疗后 40 38.88±7.67 16.24±1.60 对照组2 治疗前 40 28.43±6.06b 10.32±2.56b 治疗后 40 34.8±6.67 12.25±1.70 对照组3 治疗前 40 27.32±6.05b 11.32±2.76b 治疗后 40 21.88±5.67 11.98±2.10 注: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bP>0畅05;实验组治疗前后比较 ,a P < 0 畅 0 5 组治疗后14d比较,P<0畅05
③ 4组临床疗效评定
4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高于对照组 ,见表4。
表4 4组临床疗效评定
组别 n 基本痊愈 显著改善 改善 无效或恶化 总有效率% 试验组 40 12(30.0) 11(27.5) 12(30.0) 5(12.5) 87.5 对照组1 40 9(22.5) 9(22.5) 10(25.0) 12(30.0) 70.0 对照组2 40 10(25) 9(22.5) 11(27.5) 10(25) 75 对照组3 40 9(22.5) 8(20) 10(25) 13(32.5) 67.5 注: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相比,两组TGF-β1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前后相比,TGF-β1均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
2.3 不良反应
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肝肾功未见明显异常。
3 讨论
本研究证实,疏血通注射液能改善血液凝血指标,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用药期间未发生药物过敏及消化道、皮肤黏膜和其他部位出血等。脑缺血再灌注产生的大量自由基能引起脂质、蛋白质和核酸过氧化,细胞膜受损,钠泵功能障碍,是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形成和神经细胞凋亡的主要原因[4]。过量活性氧(ROS)生成引起的能量耗竭和氧化应激会进一步损害神经细胞膜,导致脑水肿和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因此,保护神经细胞免受ROS 攻击,及时清除自由基被认为是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关键。α‐硫辛酸具有独特双硫键的抗氧化分子结构,是强效的“万能抗氧化剂”,可以清除体内多种自由基和活性氧,同时保存和再生其他抗氧化物质,延缓脑和神经退化性疾病[5]。目前,α‐硫辛酸作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药物,临床应用普遍,而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相对较少。
本研究中我们发现 ,急性脑梗死经α‐硫辛酸和疏血通治疗后14 d ,实验组和对照组 NIHSS 评分及 M RS 评分下降,Barthel指数上升,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4 d实验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α‐硫辛酸联合疏血通有助于提高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α‐硫辛酸抗氧化保护脑细胞和疏血通抗凝改善血液凝血指标有关。
参考文献
[1] 王馨莹,张敏鸣.脑梗死康复过程中血管生成的M砒评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47(3):279-282.
[2] 卢保强,姜蓉,范良.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3,33(8):795-796.
[3]叶欣,陈日坚,方依卡.硫辛酸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药物与临床.2011,18(24):63-64.
论文作者:周海波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8
标签:对照组论文; 实验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评分论文; 硫辛酸论文; 常规论文; 脑梗死论文; 《药物与人》2019年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