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贤者重家风论文

古之贤者重家风

王 杰

家教门风的根本意义在于传递德行品行,在于先人对后代人格的影响。中国自古以来便重视家教门风,特别是对官员来讲,通过家教传递的德行将直接体现为做人为官的品性修养。

古代经典中有很多关于家教的案例,有亲为教诲的,也有先世语录或专门编成家训传之于世的。如孔子过庭训、曾子杀猪教子,以及诸葛亮、范仲淹、司马光等人的教子,还有颜氏家训、包拯家训、朱子家训等。这些案例成了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体现了美德的传递,并在社会上起到很大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古代名官对后代德行的重视。他们不仅在家训格言中简练概括了自己做人为官的价值追求与操守,还将其转化为对后人的期望,以维持崇高的家声。

《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对儿子孔鲤的一次教育。有一次孔鲤从庭院路过,碰到父亲站在那里,被叫住问:学诗了吗?孔鲤说,没有。孔子就说:不学诗,就不懂得说话。孔鲤就开始学诗。又一次,同样的场景,孔子问:学礼了吗?孔鲤说,没有。孔子就说:不学礼,就不懂得立身。在教育儿子时,孔子并不说太多的话,而是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将自己所看重的德行品行、人格操守等通过“学诗”“学礼”传递下去。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言传身教,培养了后人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孔子家族成为中国历史上延绵数千年而声名不落、礼法昭彰的家族。

孔子的弟子曾子生性鲁钝,但极重视道德操守,自身行为不肯有一毫差错,他对后代的教育也是这样。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出门,为防止幼子哭闹,就跟孩子说,等回来就杀猪给他吃。后来曾妻回来,曾子就要去杀猪,妻子阻拦说:那是跟孩子开玩笑的,不能当真。曾子说:跟小孩子不能开这样的玩笑。小孩子没有知识,都是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育。你现在欺骗他,是教他欺骗。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相信自己的母亲,这不是正确的教育啊。于是就杀猪煮了吃了。曾子杀猪教子,是为了告诉儿子以后要做一个讲诚信的人。现在有一些父母在教育小孩时不注意,随意许诺,但不兑现,口惠而实不至,久而久之,孩子就容易形成欺骗、说假话的坏习惯,这样的人如果为官,是很难以诚待人、秉公执法的。

孔子是圣人,曾子是贤人,他们对后代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为后人树立了榜样,特别是饱读圣贤书的士人官员以及略有志向者,无不把门风家教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无不希望后人成为顶天立地、人格健全的君子。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就是诸葛亮的《诫子书》,短短八十余字,精练地表达了自己所看重的价值追求和修身做人的方法。“静”“俭”“接世”,宁静简约并建立功业,这岂不就是诸葛亮自身的写照?诸葛亮青年的隐居修学,待时后举,茅庐朴素,不求闻达,不就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吗?后来经刘备“三顾茅庐”,凭着忠心广才为蜀汉立下汗马功劳,不就是“接世”之行,对“悲守穷庐”的反对吗?他以自身的德行训诫后人,希望后人能够以宁静淡泊修身修学,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并建立功业的君子贤人,其中价值和方法的传递,可以说是古人家教的典范。

北宋显宦范仲淹是中国历史上很有名望的一位贤臣,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清廉节俭,爱民如子,所到之处官声甚盛。范仲淹十分重视家风,他一生为官清廉,以俭持家,最看不惯奢侈浪费。在他儿子范纯仁结婚的时候,女方知其节俭,无其他要求,只是希望能使用罗绮作为幔帐,却被范仲淹一口否决,他说,绝对不能因此坏了家法,如果女方送来这样的幔帐,也一定要将它烧掉。但节俭并不意味着吝啬,而是把东西用在该用的地方。一次,范仲淹让范纯仁到外地给家里运麦子,范纯仁在途中遇到老朋友因无钱葬亲在外逗留,于是他将所有的麦子都给了老朋友,回家后因这件事受到了父亲的表扬。可见,范仲淹把对儿子品德的培养放在了首位。他一共有四个儿子,分别是范纯佑、范纯仁、范纯礼和范纯粹,他们都延续了节俭的家风、中正的品格,在为官时以天下为己任,皆成名臣,这与范仲淹成功的家教有很大关系。

《资治通鉴》的编纂者司马光也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官员,他一度做宰相,反对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颇有争议;但他一世的行为不愧于君子之名,当代后世俱有所称。司马光与范仲淹一样,在“俭”字上要求很严,他严以律己,抵制奢侈铺张,看轻个人财物,并将这一重要德风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司马康。

若不失一般性,令t=k,由于n-k≥3,n≥5,故≅An-1,k-1.所以在内存在一个哈密顿圈C,C={u,P,v,Q,u},则

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Beveridge) 于1909年首先提出了这个就业能力(Employ ability)概念。他认为就业能力也可叫作“可雇用性”,是指个体获得和持续保持正常工作的能力。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就业能力是获得就业岗位、持续维持就业工作或者重新选择,并重新获得新职业、新岗位的过程,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2005)再次对就业能力做了一个明确的界定:就业能力(Employ ability)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就业能力是指找到工作岗位的能力,广义的就业能力既指找到就业岗位的能力,也包括个人持续完成某项工作、良好地实现其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

司马光曾为文《训俭示康》,专门强调“俭”的重要性。他说:“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并且还分析了节俭和奢侈对人的不同影响。他教育司马康一定要从节俭做起,不然为人会有贪心,招致祸端,做官也一定不会清廉,会走上贪赃枉法的道路。他还求要把这个家训传承下去:“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可见司马光对子孙的家教何等重视。而司马康也秉承父亲的教诲,为人节俭,做官清廉,史书上说他“为人廉洁,口不言财”,连皇帝所赐财物都不要,并评价他“济美象贤”,可说是很好地延传了司马家风。

李莉不为所动,继续和程江这样“俗气”生活,而且前所未有的踏实安心,不用撑着高尚,不用隐忍不发,不必忍受别离,不必担心怯懦。

北宋还有一位名臣包拯,他清峻正直,官声卓著,深得百姓爱戴,时至今日,各地仍有不少关于他的传说。包拯一生清廉节俭,处事公正严明,大公无私,不畏权贵,眼睛里容不得一粒沙子,甚至屡次顶撞皇帝。他平常言容庄肃,不苟言笑,对家人的要求也极为严格。他曾留下几十字的家训,深刻传达了他以自己为道德标杆而对子孙后代的要求:“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包拯对贪赃枉法之事深恶痛绝,绝对不能忍受后世子孙有如此作为者,乃至于将他们赶出家门,实在是十分严格的家教。时至今日,包氏子孙依然因有如此祖先而倍感光荣,因有如此家训而互相训诫,可谓家风之传,千百世矣。

(选自《人民周刊》2018年第18期)

位于安徽合肥的包公祠

标签:;  ;  ;  ;  ;  

古之贤者重家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