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县市行政“一票否决”制度_行政管理论文

面对县市行政“一票否决”制度_行政管理论文

直面县市行政管理“一票否决”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县市论文,直面论文,行政管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众多的县市领导来说,“一票否决”并不陌生,大大小小的行政管理人员对此更是司空见惯。县市行政管理推行“一票否决”制,已作为一种理念被演绎,作为一种模式被推广。不可否认,“一票否决”制在推行民主管理、遏制权钱交易、防止腐败犯罪、约束地方领导不良行为等方面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采用“一票否决”制管理政府行政事务愈演愈烈,对县市领导层层加码,以“一票否决”强化责任、削权革职,让许多县市领导如鲠在喉、苦不堪言。常言道:适可而止,过犹不及。滥用“一票否决”制,能否达到预期目的还真值得质疑和商榷。

一、“一票否决”制导致领导干部产生四大不良心理

据了解,现行的“一票否决”制已经开始凸显各种弊端,严重影响县市领导全力开展工作,影响政府行政职能的发挥,并进一步诱发干部产生疲软、消极、焦虑等不良心理。归结起来,有以下四种情形。

(一)否决范围广,导致干部产生疲软心理。对县市而言,最先运用“一票否决”制来约束管理干部的是财政税收工作,但现在其范围已经扩大到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畜牧防疫等各项工作中。一些领导认为,“一票否决”就像一个金箍儿,先是扣住头,再就是捆住手,最后绑住脚了,让你全身都动弹不得。由于“一票否决”涉及范围大广、内容太多,许多领导干部工作热情不高,滋生了消极、疲软等心理,不利于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工作困难大,导致干部产生焦虑心理。“一票否决”涉及的内容很多,达到预期工作目标的难度明显增大,工作基础薄弱的县市主要领导不是担心这项工作被否决,就是担心那项工作被否决,工作缺乏信心。特别是近期推行的加快“三农”综合改革和企业改制等工作,使领导干部经常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三农”综合改革和企业改制等工作政策法规性强,稍不注意就容易出错,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受市场等因素影响大,工作难以把握,成功几率不高,容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且各项工作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成为工作中的一个阻力网络。另一方面,“三农”综合改革和企业改制等工作涉及干部职工或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因不理解进而产生的过激行为多,致使领导干部产生焦虑心理,工作如履薄冰,难以放开手脚。

(三)实际问题多,导致干部产生侥幸心理。县市在我国目前行政管理体制中属于广义的“农村基层”,工作环境苦、条件差、事务杂,经常会遇到一些如刑事诉讼、医疗事故等本级政府无法解决、需要上级主管部门才能协调解决的问题,以及其他一些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等。相当一部分县市领导为了逃避责任,免受否决,不得不想方设法掩盖事实真相,瞒报虚报,心存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加上部分领导通过投机取巧,不但可以免受否决处理,还会受表彰、得升迁,因而弄虚作假之风日益蔓延。

(四)工作任务重,导致干部产生畏难心理。对县市行政管理推行“一票否决”制,出台的相关政策越来越多,指标越来越高,而一些工作基础较差的县市经常难以完成上级预定的工作目标。作为这些地方的主要领导,深感任务重、困难大,容易产生畏难心理,工作时缩手缩脚,工作成效很差。

二、“一票否决”制失效的成因及其危害性

县市推行“一票否决”制,使领导干部产生诸多不良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客观存在的因素影响和制约了“一票否决”制的推行,使“一票否决”失去了原本的效能,并进一步引发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工作重心不突出,容易引发形式主义。开始对县市行政管理推行“一票否决”制度时,曾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现在为了强化领导责任,不加分辨地将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综合治理、畜牧防疫等工作一并纳入到“一票否决”的管理范畴,造成相当一部分领导工作重心不突出,发展方向不明确,错误地认为这也重要、那也重要,经常眉毛胡子一把抓,工作时时处于被动,难以见成效。一位从县市主要领导位置上退下来的老同志坦言:“对县市也好,对乡镇等基层单位也好,因为工作繁重,难免出现差错。如果‘一票否决’的项目过多,只会造成基层单位不敢出事,出了事也尽力掩盖,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通过调查也不难发现,很多县市领导为了逃避责任追究,减轻工作压力,想方设法在推卸责任方面找点子、谋出路,形成乡对县、村对乡、组对村、户对组层层签订责任状,滥搞“一票否决”的形式主义。这样做既不利于工作开展,又造成办文、办会等极大的浪费。

(二)考核机制不健全,滋长弄虚作假之风。各项工作都被划入“一票否决”的范围,本身容易造成“滥而无用”。同时,对县市各项工作任务考核评估机制不健全,缺少具体量化标准,多数考核存在两种情形:一种是单纯地为评估而评估,考核流于形式,考核检查组谁也不愿得罪谁,谁也不愿扮成“卫道士”模样去评判他人,只好相互吹捧一番、走走过场了事,你好他好大家好,谁也不会被“否决”。另一种就是少数县市领导瞅准“一票否决”无具体量化标准的空子,不在“硬”指标上下功夫,只针对“软”指标动歪脑筋,搞小动作,还美其名曰“殊途同归”,与检查考评组打成一片、串通一气,搞权钱交易,虚报瞒报,弄虚作假,以“注水政绩”受奖励、得表彰、达升迁,而真正蹲在基层扎实工作的同志,干的事越多,引发的矛盾就越多,不是被否决,就是挨批评,真正被表扬的没有几人。如此一来,弄虚作假之风与日俱增,求真务实的精神受到侵蚀,严重影响政府的诚信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三)提拔机制不完备,导致干部不作为。在“一票否决”制度下,一些县市领导一路上“过关斩将”,但到头来,要么被其中的一项“否决”了,要么因工作成绩平平、没有重大创新而未能得到提拔。据某县一名分管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说,他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十多年了,一直没有得到提拔,被提拔调走的基本都是上面派下来“锻炼”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制后,如果稍不注意就会被摘帽子、丢位子,甭想被提拔重用。加上自己年龄转眼间过了提拔的最佳时期,现在升迁的希望不大,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出事就是最好的成绩。

(四)责权划分不明确,加剧领导干部腐败。新时期、新形势下,县市主要领导既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又要规避市场风险;既要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又要严防死守,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虽然一把手事多而责重,但“一票否决”制度只注重对一把手的约束管理层层加码,对副职领导、非领导职务干部相对分解的责任不多,导致直接责任、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等不明确。多数主要领导面对责任“高压网”,认为“触电”是迟早的事,因而产生“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和“捞一把”的不良心态。多数手执“一票否决”尚方宝剑进行考评检查的领导,如同钦差大臣,借机大肆收受红包、礼金,腐败之风与日俱增。

三、完善“一票否决”考核机制的有效方法

要使考核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引导领导干部逐步走出低迷的工作状态,就必须大胆改革县市行政管理的考核评估机制,积极采取相应的考核办法来实现对领导工作的督促和管理。用什么样的考核办法好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确定新的考核制度。

(一)推行工作目标管理,强化分工协作。针对“一票否决”工作重心不突出的问题,可以采用目标管理来推动行政事务,突出“三个强化”,形成主要领导抓面、分管领导抓线、干部职工抓点的良好工作局面。一是强化副职领导的责任。将县市的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综治维稳、党风廉政等工作进行有机综合,然后根据各位领导的能力特长,分别确定相对应的岗位、目标、职责,实行分工负责,克服副职领导有岗无责、权责不清的状况。二是强化对非领导职务干部的管理。非领导职务的干部多数是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领导干部,多数是无岗无责,因而可以适当给非领导职务的干部划一块“责任地”。三是强化对干部职工的管理约束。推行“一票否决”更多的是捆绑领导责任,而一般的干部职工责任相对不明确,经常是主要领导急、分管领导热、干部职工冷,有钱养兵而无兵打仗,人浮于事。因此,对干部职工也应相应确立一定的工作目标,划分相应的工作职责,采取奖勤罚懒、效绩考核等管理办法,形成行政管理各项工作事事有人做、件件有落实的局面。

(二)创新考核督查方式,完善评估机制。为了有效防止干部考评结果“注水”,切实增加考核评估的透明度,可以通过“三个创新”来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一是由定期检查改为日常检查。将原来一年两次分阶段检查模式,改为平时经常性不定期检查,不打招呼,不下通知,领导轻车简从,对各县市进行检查。二是由公开检查改为隐蔽检查。将原来大队人马、鸣锣开道的公开检查,改为选派专人蹲点逐项开展调查,不听汇报,不看记录,用实际调查结果作为评估考核依据。三是由专项检查改为综合检查。过去经常以专项内容分开督促检查,今天检查计划生育,明天检查综合治理,致使检查组舟车劳顿,县市领导身心疲惫,多半时间忙于迎接检查、接待应酬,没有精力安心工作。因此,可以将各种检查综合在一起,对县市各项工作随机抽检、剖析,再对照管理目标给予综合评估。

(三)改革干部任用办法,激活工作热情。采用目标管理考核评估以后,要对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面作出适当调整,充分利用奖罚机制,进一步明确领导干部的履职责任。比如,可以对各县市推行目标管理量化考核,对工作措施不力、完成目标管理任务不理想的领导干部,进行撤职、降级或调整工作岗位等处理;对完成目标管理任务较好的,给予提拔重用。这未尝不是完善县市行政管理“一票否决”制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标签:;  ;  ;  ;  ;  

面对县市行政“一票否决”制度_行政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