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施工技术以及需注意的问题探讨论文_刘忠忠

房建施工技术以及需注意的问题探讨论文_刘忠忠

瑞安市天宏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瑞安 3252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房建工程数量逐渐增多,房建施工技术不但直接影响着房建工程的施工质量,而且在推动建筑行业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讨房建施工技术运用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以及房建施工技术运用中的注意事项,对提高房建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房建施工;施工技术;问题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在我国也处于快速发展的形势,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来说,首先就是要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如果想要从整体上改善我国房建工程的施工质量,那么就需要从根本上改善房建工程施工技术,加强对房建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确保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

一、房建工程中施工技术的分析

1、地基施工中的技术分析

1.1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

在深基坑支护开始施工前,施工单位需要认真考察基坑深度与施工环境是否满足工程设计和法律法规的要求,经确认无误后方可施工。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中,施工单位需要注意地下水水位,确保其与基坑底间距>1m,并且在地基构筑物的抗浮条件比较差时,需要进行持续排水。在开挖基坑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保证挖土机的间距>10m,并在基坑周围设置安全栏杆或者警示牌,以免出现安全事故。如果施工中采用人工吊运土方,施工前需要认真检查起吊工具牢固状态,避免施工过程中起吊工具出现问题,影响施工安全和施工效率。

1.2桩基的施工技术

房建工程施工中多采用混凝土灌注桩的桩基施工工艺,其孔洞深度100m左右,孔洞直径3m左右。在灌注桩基本成形后,施工单位可以在桩侧与桩底灌注适量水泥浆,以增强灌注桩稳定性。

2、钢筋施工中的技术分析

钢筋工程施工中的施工技术主要运用于梁柱节点、框架柱纵筋和保护层等方面的施工。

2.1梁柱节点施工技术

在梁柱节点的箍筋施工中,施工单位需要以现场焊接的方式进行操作,在骨架初步形成后,将柱纵筋套入骨架并仔细绑扎穿梁钢筋。为了防止柱纵筋和纵向短筋出现碰撞情况,箍筋角和纵向短筋间距需要大于50mm,下料时可以利用细钢筋替代纵向短筋。

2.2框架柱纵筋施工技术

在安装框架柱纵筋时,施工单位可以采取接焊与机械连接的施工技术。如果施工中需要进行搭接,则柱筋搭接的末端需要采取弯折处理,使下部纵筋中轴线和弯折钢筋相互对齐,以免出现搭接的面积过小问题,影响搭接的质量。

2.3保护层的施工技术

在保护层下料过程中,施工单位可以将梁箍筋高度适当减少20mm—30mm,以免梁骨架存在受力不均问题。如果梁纵筋和柱纵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钢丝网需要安装在梁端上。

3、混凝土施工的技术分析

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按照混凝土施工中的配制、浇筑和振捣等环节,选用合适的施工技术与施工工艺。

3.1混凝土配制的施工技术

一方面,施工单位在混凝土施工中,需要选用低热性的水泥,并保证其强度、稳定性和凝结时间满足施工的技术标准与要求;另一方面,混凝土细骨料需要为中粗砂,粗骨料为连续级配的砂石,外加剂为粉煤灰或者木钙减水剂。

3.2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施工人员需要坚持持续推移、水平分层和斜向分段的原则,并保证浇筑一次到顶。如果在浇筑前混凝土质量不满足施工要求,施工人员需要对其重新搅拌,禁止在施工材料中添加水。混凝土分层浇筑的厚度为300mm左右,如果暂停浇筑时间比较长,施工人员还需要设置相应的施工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混凝土振捣的施工技术

在混凝土的振捣施工中,施工人员可以采用坡角、坡中间和坡顶等三道施工工艺,振捣点间距为400mm为宜。在振捣结束后,施工人员需要以刮杠抹平混凝土表面,并在砼表面铺撒直径10mm—20mm碎石,再次以木抹抹平表面,以改善振捣的效果。在振捣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还需要对混凝土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以保障混凝土施工效果。

4、模板施工中的技术分析

4.1梁模板的施工技术

施工人员需要先在楼面上弹出轴线和柱边线,然后以弹线进行压脚板的固定操作,紧接着将柱模板立起进行斜拉顶撑,并找正模板对角线和垂直度。为了确保施工的顺利,施工人员需要在梁底标高位置预留缺口,并在缺口处设置木档,两者间距需要>20m。在柱模安装柱箍时,柱箍间距需要保持50cm,如果柱截面面积比较大,则需要利用直径10mm对拉螺丝对模板进行固定。

4.2柱模板的施工技术

施工人员需要向弹出轴线和梁水平线,并调整支柱标高,以及将模板拉线找平,以提高柱模板安装的质量。如果梁模板跨度>4m,梁底需要采取起拱处理,其顺序为先主梁后次梁。梁模板支撑体系可以选用钢管进行搭设,钢管直径需要>30mm。

二、房建施工需注意的问题

1、房屋地基的质量处理

针对房屋建筑就在现在的局势来说,未出台相关的质量要求的硬性要求。在很多房屋建筑的施工中,施工工人手中并没有对当地地址详细的勘察报告,通常情况都是通过参照附近已经存在的建筑物的技术设计资料进行自身建筑的结构设计并进行施工,就由于这种施工设计的不严谨,给房屋建筑工程带来十分巨大的安全隐患。就这一问题而言,需要注意,地理和基础的设计一定要严格谨慎,做到合理安全。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对建筑物实际的用地进行现场勘查,再根据勘察得出的数据,查阅相关的地质资料,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在进行房屋建筑结构的基础设计。在许多房屋建筑中,其地基的设置大多数都是根据自身的经验进行设计,这样的做法对房屋建筑今后的使用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只有对地基的土质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对应不同的施工情况采取相对正确的挽救措施。总之,在地基方面需要强调的就是,根据当地的地质和人文条件,建筑的结构类型,周围的环境类型,施工作业的条件等因素,综合性的分析和选择最佳的地基设计方案。

2、房屋的渗水处理

在房屋建筑使用中,渗水的问题是比较普遍的问题之一,因为在房屋的使用过程中,出现渗水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防渗水材料质量的规格较低,防渗水施工技术不完备,房屋内部管道维护不及时等问题都会影响房屋的防水质量。在建筑过程中防水工程的完整性直接决定了房屋使用过程中渗水情况出现可能性的大小。解决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渗水问题,就应该找到它最根本的原因才能使房屋防水工程质量得到提升。为了提升房屋的防水质量,除了有良好的设计理念,还需要有过硬的材料装备,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房屋渗水问题。

3、房屋墙体出现裂缝的补救处理

房屋墙体裂缝的产生就是由于混凝土施工不符合标准造成的。它的原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混凝土在沉降过程中,塑性沉降导致的裂缝,混凝土配置过程中坍落度过大。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表面水分蒸发迅速,导致混凝土由于自身性质急速收缩,水化热过大造成的裂缝;其二,由于温度应力的裂缝,这类原因产生的因素是由于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内部的水化热不易排出,从而引起在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急速升高,内外温差迅速加大,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大的强度,导致裂缝。针对以上情况应该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严禁随意加水,针对塑性情况的改善措施,应该在混凝土

完成施工后,给予必要的养护,尽可能的减少坍落度,降低砂率,严格的控制混凝土搅拌中骨料的含泥量。针对有温度而引起的裂缝的问题,应该在混凝土的选用方面,严格控制发生反应后的水化热,降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在此过程中,还应该阻止混凝土在反应过程中对外界热量的吸收。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进行遮荫防光的处理方式,以防混凝土自身在自然条件下升温。如果是施工方面造成的问题,应该有专业人士进行评估和检测,并对施工工人进行现场指导,防止下一次工程再出现这类的问题,并对此次工程即刻得采取补救措施。

结束语

总之,房建施工技术关系到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以及房建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其重要性毋容置疑。在房建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需要结合施工环境、施工条件和施工标准等,依据不同施工环节合理运用施工技术,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真正实现房建工程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江峰.房建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探讨[J].科学之友,2013(07):56-59.

[2]严皓.分析房建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3(03):34-37.

论文作者:刘忠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

标签:;  ;  ;  ;  ;  ;  ;  ;  

房建施工技术以及需注意的问题探讨论文_刘忠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